极目新闻记者 刘迅 王晨曦
通讯员 贝兰 周宪
视频剪辑 王晨曦

【专家名片】
姓名:王云霞
职务: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省中山医院)疼痛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全国委员,湖北省医学会第五届疼痛学会主任委员,湖北省疼痛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擅长诊治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神经痛、骨质疏松疼痛、颈肩腰腿骨关节痛、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晚期癌痛,难治性疼痛等。在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神经调控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鞘内泵植入治疗癌性疼痛等微创介入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名医门诊,周三全天专家门诊

王云霞
慢性疼痛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国际疼痛学会把每年10月第三周的第一天定为“世界镇痛日”,其后一周为“中国镇痛周”。很多人不知道,疼痛也和骨质疏松症密不可分。
10月17日,在“世界镇痛日”来临之际,极目新闻特邀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省中山医院)疼痛科主任王云霞,做客本报“市民有约,楚天名医大讲堂”为广大市民朋友讲解如何科学应对骨质疏松,远离疼痛折磨。
当心!它是“沉默的杀手”
“不少老年患者因腰背疼痛来医院就诊,一到疼痛科检查,发现大多老年人都患有骨质疏松问题。”王云霞介绍,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低,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已成为困扰老年人群的主要疾病,其发病率紧随糖尿病、老年痴呆,跃居老年疾病的第三位。骨质疏松症最大的危害是易导致骨折,与骨质疏松相关的骨折在老年人中发病率高达30%以上。
“大多数患者在早期没有症状,反复腰背关节疼痛常被忽视,往往等到骨折才知道自己患上重度骨质疏松。”王云霞介绍,骨质疏松的发病静悄悄,必须早筛查,早预防,早治疗。
国家卫健委会发布的首个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50岁以上女性患病率达32.1%,而65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更是达到了51.6%。王云霞指出,该病女性多于男性,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锐减,加速了骨质的流失。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处于上升趋势,在我国乃至全球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健康问题。

王云霞(中)在手术中危害!警惕老年人骨折风险
“骨质疏松症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驼背、身高缩短、腰背部疼痛,有些老人会伴有腰膝酸软,下肢无力等症状,其中骨折是骨质疏松的最大危害,也是老年人致死、致残最常见的原因,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其伴随的并发症甚至会危及生命。”王云霞补充说道,“骨质疏松常见骨折发生的部位在髋部、脊椎、腕部,其中髋关节骨折危害最大,也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因为骨折后卧床会并发肺部感染,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威胁生命。”
家住硚口88岁的李爹爹(化姓)平时精神不错,一天在阳台晒衣服时突然打了个喷嚏,出现背部疼痛,开始没太在意,几天后疼痛加剧活动受限。来到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疼痛科就诊后,拍X光片后提示“椎体压缩性骨折”。张爹爹还不敢相信,“打了个喷嚏就骨折了?”。王云霞发现造成他骨折的“祸根”就是骨质疏松,王云霞团队给他做了“椎体成型术”,向骨折的椎体内注入骨水泥增加椎体强度和稳定性,经过及时治疗,术后两天,张爹爹疼痛缓解顺利出院。
王云霞提醒,老年人出现反复的腰背部疼痛时,应该引起重视和警惕,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进行拍片和骨密度的检查,以明确骨质疏松的具体程度。
预防!调整生活方式健康不打“折”
骨质疏松症该如何防治?王云霞强调生活方式很重要,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对预防骨质疏松有益;尽可能多地暴露皮肤于阳光下晒15到30分钟,每周两次,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适合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运动,例如行走、慢跑、太极拳、瑜伽、舞蹈等;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尽量避免或少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最有效的防治手段就是把‘工作做在前面’,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任何时候都不算早,从任何时候都不算迟。”王云霞表示,由于骨质疏松症受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除了以上防治手段外,应该对低骨量人群进行骨质疏松症的风险评估以筛查高危风险,为早期防治提供有益帮助。风险评估工具包括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的OP(骨质疏松症)风险1分钟测试题、定量超声等。她建议应在临床医师指导下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以及早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骨折的发生。
王云霞提醒,不要等到发生骨折和严重疼痛才来就诊,骨质疏松是可预防的,中老年人群只有积极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拥有健康的骨骼。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