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血压日丨 血压控制难在哪里?听听专家怎么说

2022年10月08日19:26:37 健康 1954

10月8日是第25个全国高血压日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患病率逐年提升。据统计,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已达3亿,年新增300万人以上。

与庞大的高血压患病人群相比,高血压的知晓率、控制率和治疗率仍处于较低水平,而血压控制是一个难点,难在哪里?奔流新闻记者采访了甘肃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中心主任、心内1科主任谢萍。

全国高血压日丨 血压控制难在哪里?听听专家怎么说 - 天天要闻

问:都说调节好生活方式,好好服药治疗,高血压就可以控制得很好。但还有很多人不能有效控制,究竟难在哪?

答:多数高血压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这就是控制的一个难点。很多人认为,高血压是老年病,其实现在这个病已经年轻化了,18岁的年轻人患有高血压也大有人在。所以说,想控制好血压,要先了解自己血压的情况,只有定期监测血压,才能及时知悉有无高血压。建议每个成年人都应定期监测血压,特别是高危人群:18岁以上成年人每2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35岁以上人群每年都要测血压,高血压易患人群每6个月测量一次血压。如果提高测量频率,对身体也是有利无害的。

问:高血压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答:1.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并开始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2.血压超过130/80mmHg即应引起关注,随着血压的升高,可能带来心脑肾的危害,就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

全国高血压日丨 血压控制难在哪里?听听专家怎么说 - 天天要闻

问:高血压急症起病急,预后差,诱因有哪些?

答:导致血压急剧升高,最常见的原因如停用降压药或未按医嘱服用降压药;服用影响降压药代谢的药物,比如非甾体抗炎药、类固醇免疫抑制剂、抗血管生成治疗、胃黏膜保护剂等;服用拟交感毒性药品,比如可卡因、麦角酸二乙酰胺、安非他命;严重外伤、手术;急、慢性疼痛;急性感染;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惊恐发作等,以及吸烟、肥胖症、高胆固醇血症和糖尿病等。

问:高血压急症有哪些临床表现?

答:高血压急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短时间内血压急剧升高,伴有明显的头晕、头痛、眩晕、视物模糊与视力障碍、烦躁、胸痛、呼吸困难等表现。此外,还可能出现一些不典型症状,如胃肠道症状,如腹痛、恶心、厌食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心力衰竭等症状,与高血压急诊相似,很容易被误诊为高血压,需要注意区分。

全国高血压日丨 血压控制难在哪里?听听专家怎么说 - 天天要闻

问:患者知道自己血压高,但没有症状,降压药也是吃一次忘一次,这样的情况危害有多大?

答:如果高血压患者一旦被确诊,就要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开始药物治疗。千万不能有一顿没一顿地服用降压药。因为高血压是在不知不觉中损害全身的动脉,直到出现心肌梗死、脑卒中、肾功能衰竭、周围血管病等并发症,此时再治疗为时已晚。

除了遵循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外,还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和。

问:高血压患者降压,怎样才算血压达标?

答:高血压患者应坚持长期服药,鼓励选择每天服用1次的长效降压药物,以确保平稳降压。

血压达标的标准是: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或慢性肾脏疾病伴有蛋白尿的患者,应降至130/80mmHg以下;年龄在65-79岁的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30/80mmHg以下;80岁及以上患者降至140/90mmHg以下。血压的达标不只是血压降到正常范围就可以了,要平稳达标、晨起达标和长期达标。

文·图丨奔流新闻记者 欧阳海杰

全国高血压日丨 血压控制难在哪里?听听专家怎么说 - 天天要闻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大便是肠胃的镜子,出现这3种大便,赶紧调调脾胃 - 天天要闻

大便是肠胃的镜子,出现这3种大便,赶紧调调脾胃

在繁忙的工作和多变的生活节奏中,许多人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肠胃不适的困扰。或是经常腹泻,影响了工作效率;或是便秘缠身,让人焦躁不安;又或是不明原因的腹胀、消化不良,严重时甚至影响生活质量。有时候,我们会去医院做个检查,医生说“注意饮食,调整
让呼吸更自由!2025世界哮喘日科普活动在广州举办 - 天天要闻

让呼吸更自由!2025世界哮喘日科普活动在广州举办

2025年5月6日是第27个世界哮喘日,今年主题为“让吸入治疗惠及所有哮喘患者”。为提升公众对哮喘防治的认知水平,由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生物岛实验室指导,广东省呼吸与健康学会主办,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协办的“护肺健康 畅享呼吸”世界哮喘日科普活动,在广州国际媒体港举行。院士、专...
【有医说医】第27个世界哮喘日:我国患者超4500万人,有病还能运动吗? - 天天要闻

【有医说医】第27个世界哮喘日:我国患者超4500万人,有病还能运动吗?

“每次发作时,感觉我就像是一条被捞出水的鱼,又像被吸进外太空,空气稀薄,控制不了一点。”这是哮喘患者在网络分享的自嘲留言,诙谐中透着无奈,也让更多人直观感受到,哮喘并非小病,而是一种随时可能打乱生活节奏的慢性疾病。每年春季,全国各地树木植物陆续进入飞絮期,加之气候温差频繁变化,通常被视为哮喘急性发作...
《黄帝内经》空腹睡觉的智慧:不吃夜宵反而更健康? - 天天要闻

《黄帝内经》空腹睡觉的智慧:不吃夜宵反而更健康?

现代人睡前刷手机、吃夜宵已成习惯,但2300年前的《黄帝内经》却提出"胃不和则卧不安",主张"空腹而眠"。古人这种反常识的养生法,如今被科学证实:适当饥饿感能让睡眠质量翻倍!今天我们就来破解这个"饿着睡更香"的千古谜题。 一、《黄帝内经》到
刚睡醒还累?身体在给你发“信号”啦! - 天天要闻

刚睡醒还累?身体在给你发“信号”啦!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晚上早早爬上床,一觉睡到自然醒,可起床后还是感觉浑身疲惫,就像没睡过一样。这是咋回事呢?今天咱就来唠唠,为啥刚睡醒身体却还是很累。 在古代,人们就很重视睡眠,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里就提到“起居有常”,强调了合理作息对
带状疱疹引发“世界第一痛”,甘肃老人坐飞机来汉接受微创除痛 - 天天要闻

带状疱疹引发“世界第一痛”,甘肃老人坐飞机来汉接受微创除痛

极目新闻通讯员 张梦石 谯玲玲 钟亚春76岁的吴奶奶近日从甘肃兰州坐飞机来到湖北武汉,接受“世界第一痛”即三叉神经痛的治疗。5月6日,在武汉市第一医院疼痛科病房内,老人术后疼痛大为缓解,即将出院的她拉着医护的手道别。老人拉着医护的手表示感谢 通讯员 代雨朦 摄吴奶奶家住甘肃省兰州市,育有一儿三女。20多天前,其...
手脚一旦出现这4种异常,很可能是血管堵了,尽早检查 - 天天要闻

手脚一旦出现这4种异常,很可能是血管堵了,尽早检查

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忽视了生活习惯对血管的毁灭性伤害,不知不觉中,血管就悄悄“报废”了。那么,哪些习惯会加速血管的“报废”?出现哪些异常,意味着血管堵了?一起来看 年轻人常做的3件事正加速血管报废 ■高糖饮食每天奶茶甜点不离口,熬夜还要吃夜宵,这些习惯会不断腐蚀血管内皮,让血管壁“坑坑洼洼”。■高...
《中国医药指南》:深表歉意,辞退涉事编辑 - 天天要闻

《中国医药指南》:深表歉意,辞退涉事编辑

【来源:新闻晨报】此前被媒体报道的 多篇妇科论文及文献中出现“男性病例”一事中 ,其中两篇涉及文献均发表在《中国医药指南》期刊,如宫颈癌、高危产妇等论文中出现多个男性病例。
立夏后,每天中午做一件事就能“养心” - 天天要闻

立夏后,每天中午做一件事就能“养心”

立夏后气温逐渐升高,人体代谢变快,负担加重的心脏更需要保护。中医五行学说里,夏季对应“火”,而人体五脏的心也属“火”,因此,传统医学提倡夏季“养心”,方法之一就是每天午睡。《生命时报》邀请专家,告诉你立夏要“养心”的原因,并推荐几个日常方法。受访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姚斌彬立夏起,为什么要“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