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知名心理学家 Scott D. Miller:心理咨询的刻意练习

2022年11月01日18:41:42 心理 1620

本课程由 漫语心理培训平台

北京师范大学 王建平教授CBT培训和督导团队

联合邀请

FIT和刻意练习的联合首倡者

Scott D. Miller 博士,

为大家分享一堂“前沿”“干货”的网络实时课程。


国际知名心理学家 Scott D. Miller:心理咨询的刻意练习 - 天天要闻





国际知名心理学家 Scott D. Miller:心理咨询的刻意练习 - 天天要闻

修炼之路道阻且长,遍地泥泞与荆棘。

如何披荆斩棘成为合格的心理治疗师?

业精于勤,荒于嬉,

专业本无捷径,仍需刻意练习】


你的心理治疗工作有效果吗?

真的能帮助到来访者吗?

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如何提升自身表现?


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往往需要通过大量培训,学习必要的专业知识,持续专业发展。心理咨询/治疗本身就是一种技能,除了必备的咨询技术和理论基础,还需熟练技能从而发挥自如。


但是,掌握专业技能并非易事,我们经常专精于某个具体心理问题的治疗,重视某种理论、模型,却忽视了基本技能的练习和提升。如果你使用治疗效果评估工具,可能发现“你的心理咨询没有想象中那么有效”。“关于治疗师经验如何影响治疗效果”的研究表明:对170个治疗师追踪了17年,平均而言,临床治疗效果实际上会随着治疗师从业年限及经验而减退(Goldberg、Miller等·2015)。而提升自身表现的关键是刻意练习


大量证据证明刻意练习在医学、音乐、体育、国际象棋和外科手术等不同领域的影响。2015年Chow和他的同事在《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发表了心理治疗训练领域第一个关于刻意练习的研究,他们发现:治疗师运用刻意练习的时间越长,治疗效果越好。人们对刻意练习提高治疗效果感到兴奋不已!(Chow、Miller等·2015)


另外,为了改善临床效果,心理咨询师与治疗师可以使用“基于反馈的心理咨询方法”(Feedback-Informed Treatment, FIT )为刻意练习提供起点和素材。不论经验水平如何,不论理论取向是什么,将这种跨理论流派的循证实践方法与刻意练习相结合可以更好的帮助咨询师和治疗师提升工作效能,促进专业技能持续发展。正式反馈和刻意练习是心理咨询师从胜任走向卓越的必经之路,也是需要在督导和培训中引入的。(Rousmaniere, Goodyear , Miller等·2017)


当然,不断重复只是“天真的练习”,无法带来进步。“刻意练习”需要个性化的学习目标持续的表现反馈教练的参与以及独立的重复改进(Miller等·2018)


Scott D. Miller为大家解答:“什么是刻意练习?”


,时长05:41

翻译/剪辑:漫语心理 校对:陈亮 视频来源:YouTube-MyOutcomes Ltd



更好的疗效



借助刻意练习来提高心理治疗效果


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 DP )其实并不是简单地指为了学会某个疗法而重复练习该疗法的技能,而是指为了达到更好的咨询效果,咨询师针对性地、个性化地练习那些与自己的咨询效果有关的技能。需要练习的技能应该处于该咨询师的最近发展区(因此要通过反馈来找到基线水平)。刻意练习的结果(咨询师具有治疗作用的言行)应该能够在咨询会谈中被观察到(如通过录音或录像),而且带来了更好的效果(通过常规效果监测得知)。


本次课程,将会把刻意练习最新的研究转化为所有临床工作者可以立即使用的具体步骤,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课程大纲





阐述用刻意练习来提高心理治疗效果的循证依据。

探讨一种用来评估基线水平心理治疗有效性的有效且可信的方法。

探讨如何根据每位从业者自己的临床实践来找出心理治疗效果提升的入手点。





课程特色




1、国际知名心理专家,实时直播分享


Scott D. Miller博士是国际临床卓越中心的联合创始人,该中心是由临床医生、研究人员和教育工作者组成的国际联盟,致力于促进行为健康的卓越发展。


Miller博士在美国和世界各地举办研讨会和培训,帮助数百机构和组织取得优异成果。作为稀缺的权威师资行业的开拓者,他幽默而迷人的演讲风格和对研究文献的驾驭能力,不断激励着从业者、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在服务提供方面做出有效的改变。


Miller博士是FIT和刻意练习的联合首倡者,本次课程是不可多得的机会,您可以实时聆听他对于“心理咨询的刻意练习”的分享,希望能帮助心理咨询师/治疗师从胜任走向卓越!


2、通过刻意练习,走向卓越之路


在心理咨询师/治疗师掌握基本的技能之后,通过刻意练习精益求精、提升效果。打破旧有习惯,通过个性化的学习目标、持续的表现反馈、教练的参与以及独立的重复改进,从而达成技能上的突破,促进个人成长,提高自己的咨询表现,推动职业能力的发展。


正如Miller博士所说:“刻意练习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最好每天或隔一天投入一些时间,而不是一次性试图跑向更好表现的终点线。”




师资介绍



国际知名心理学家 Scott D. Miller:心理咨询的刻意练习 - 天天要闻

斯科特·D.米勒(Scott D. Miller)

博士,国际临床卓越中心主任


国际临床卓越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Clinical Excellence)联合创立者,治疗改变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Therapeutic Change)主任。《Journal of Systemic Therapies》荣誉编委,《Journal of Brief Therapy》、《Counseling, Psychotherapy, and Health》编委。Miller博士早年曾与短期焦点解决疗法的联合创始人Insoo Kim Berg 共著《Working with the Problem Drinker: A Solution-Focused Approach》和《The Miracle Method: A Radically New Approach to Problem Drinking》。后长期致力于FIT和刻意练习的研究与实践。


Miller博士在该领域的编著推荐:


国际知名心理学家 Scott D. Miller:心理咨询的刻意练习 - 天天要闻


《基于反馈的方法在临床实践中运用》(Feedback-Informed Treatment in Clinical Practice: Reaching for Excellence);

《卓越之环:运用刻意练习提高督导和培训效果》(The Cycle of Excellence: Using Deliberate Practice to Improve Supervision and Training);

《运用刻意练习促进治疗效果》(Better Results: Using Deliberate Practice to Improve 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

《英勇的客户:以客户为导向提高效果的革命性方法》(The Heroic Client: A Revolutionary Way to Improve Effectiveness through Client-Directed. Outcome-Informed Therapy)



Miller博士的DVD视频推荐:


FIT的前身 Client-Directed Outcome-Focused Therapy 被美国心理学会著名的教学视频“心理治疗系统”( Systems of Psychotherapy)收录。


国际知名心理学家 Scott D. Miller:心理咨询的刻意练习 - 天天要闻


Feedback Informed Treatment (DVD);

FIT Supervision (DVD);

Client-Directed, Outcome-Informed Psychotherapy (DVD);

Client-Directed Interaction: Adjusting the Therapy not the Client (DVD);

Healing Trauma through conversation (DVD);

How to Interview for a Change (DVD)





课程时间及形式



11月8日,周二21:00-22:30


线上实时视频课程


注:本课程不录像、无回放,请准时参与!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