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心理研究:分析是什么让自行车比赛令人兴奋

2022年07月04日18:19:04 心理 1074

2019 年,环法自行车赛改变了规则,车队由 8 名车手组成,而不是 9 名。巡回赛总监克里斯蒂安·普鲁德霍姆(Christian Prudhomme)通过引用安全问题(更少的车手,因此更少的撞车风险)和比赛的活力(更少的车手,因此更少的锁定阶段)来证明这一决定的合理性。这一变化最初是由国际自行车联盟 (UCI) 于 2017 年提出的,其他主要赛事如环意自行车赛 (Giro) 和环西班牙自行车赛 (Vuelta) 也纷纷效仿。

尽管这一变化存在争议,但重大体育赛事经常调整规则以提高安全性、景观性、公平性或可能的经济利益;一级方程式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随着第 109 届环法自行车赛于 7 月 1 日在丹麦哥本哈根开始,La Grande Boucle 的未来如何?

观众的兴趣下滑——但也有反弹

环法自行车赛的评论员和观众对其传奇的过去着迷,许多人声称它“之前”更好 - 有更多的不确定性,更多的奇观,更少的锁定比赛。人们认为,过去的自行车史诗是因为技术尚未取代人为因素,而经典战斗中引人注目的黑白图像将这个想法带回家。哲学家罗兰巴特将环法自行车赛称为“现代神话”,并将其与过去建立的集体信仰的重要性联系起来。

运动心理研究:分析是什么让自行车比赛令人兴奋 - 天天要闻

法国自行车手 Raymond Poulidor 与 1974 年环法自行车赛第七阶段的冠军比利时人 Eddy Merckx 握手。

诸如中继车队经理命令的无线电耳机和测量车手力量的组件等技术经常被指责使环法自行车赛变得迟钝。十年前,我们已经开始关注无线电对比赛过程的影响,而争论还远未结束。

尽管近年来巡回赛的收视率一直在稳步下降,但 2021 年的总观众人数为 4240 万,创下了纪录。半赛段的设立、时间奖金、不同球衣的引入、中间冲刺等措施都让比赛更具活力,最近两届的冠军都是斯洛文尼亚车手 Tadej Pogacar。

这是否意味着这些变化有助于环法自行车赛变得更有趣?

黄色球衣的价值

为了保持一致性,我们的分析将以 1969 年巡回赛为起点,当时品牌团队回归,超过 5 年的数据。

在过去的 50 年里,比赛的平均速度增加了(现在,略低于 41 公里/小时),而总距离却减少了。装备也更好,车队更有条理,车手的准备也更加认真。证明是环法自行车赛的辍学率一直在下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的是,团队成员的存在直到最后都是必不可少的。

下图显示了最终辍学率的百分比和平均最终速度。

运动心理研究:分析是什么让自行车比赛令人兴奋 - 天天要闻

我们还可以看到,最终冠军和亚军之间的平均差距明显缩小。下图显示了过去 50 年中,冠军与亚军以及冠军与季军之间的差距。

这可能是比赛变得越来越有竞争力的迹象吗?人们应该对这种解释保持警惕,因为控制比赛的团队成员的工作是可以控制差距的同时将风险降到最低。那么,什么样的客观标准可以让我们认为环法自行车赛确实存在争议并且可能很有趣?

运动心理研究:分析是什么让自行车比赛令人兴奋 - 天天要闻

故意抛开球衣或赛段胜利,比赛的兴趣往往与黄色球衣的“战斗”(时间分类中的第一名)联系在一起。换句话说,如果对黄色球衣的控制不确定,那么应该有更大的兴趣关注比赛。

控制黄色球衣所固有的不确定性基于两个方面:在整个比赛中穿着它的车手的强烈变化和最后差距的弱点。

2010 年代,“受控”旅游的时代

根据 procyclingstats.com 网站收集的数据,我们对每个巡回赛的不同黄色球衣穿着者的数量、最终获胜者持有球衣的天数、最后观看的赛段数进行了一系列测量黄色球衣易手,然后,如上所示,前三名之间的最后差距。

分析使我们能够对自 1969 年以来的 51 项环法自行车赛进行定位和排名,如下图所示。(请注意,虽然美国车手兰斯·阿姆斯特朗的七场胜利因使用兴奋剂而被取消,但数据已保留用于统计分析。)

运动心理研究:分析是什么让自行车比赛令人兴奋 - 天天要闻

环法自行车赛的定位根据差距的大小和黄色球衣的变化。

左上象限(红色)对应于强势主导的巡回赛(大差距和少数不同的黄色球衣)。我们将它们称为“锁定”竞赛,它们通常是最不感兴趣的。在比利时冠军 Eddy Merckx 的统治下,我们会发现很多 1970 年代的巡回赛。上一次“锁定”巡回赛是在 2014 年,意大利文森佐·尼巴利 (Vincenzo Nibali) 获胜,当时有几个热门人弃赛。

右上角的象限(橙色)对应于图尔,其中穿着黄色球衣的车手数量变化很大,但最后的差距很大。这是 1980 年代创造大缺口时的经典模式。这些是“开放然后封闭”的旅游。

左下象限(蓝色)显示了图尔,其中最终差距较小,但对黄色球衣的控制较高。这些是“受控”巡回赛,这是 2010 年代的基本趋势,英国天空队与布拉德利威金斯、克里斯托弗弗鲁姆和杰兰特托马斯取得了胜利。

1990 年代西班牙的 Miguel Indurain 的比赛模式与这一类别有关。以他的队伍实力和计时赛的统治力,胜者不需要拉开大的差距。这是一种科学管理的竞赛,“边际收益”证明是决定性的,悬念是短暂的。

右下象限对应于最有趣的环法自行车赛——在我们看来——因为最后的差距很小,而且黄色球衣持有者的差异很大。其中包括 1983 年(Laurent Fignon 的首场胜利,有 20 个不同的赛段冠军)、1987 年(爱尔兰人 Stephen Roche 和他与西班牙对手 Pedro Delgado 并驾齐驱)、1989 年(以美国选手 Greg LeMond 仅以微弱优势获胜)超过 Laurent Fignon 8 秒)和 1990 年(LeMond 也获胜)。2019 年环法自行车赛,哥伦比亚人 Egan Bernal 的胜利和法国选手 Julian Alaphilippe 的好斗,令人惊喜。

我们的结果清楚地表明了差距很小但最终获胜者很早就出现的比赛的出现;这些“受控”的旅游在最近(2010 年代)占主导地位。

技术不能解释一切

是的,自行车当局改变比赛规则以鼓励更多活力是正确的,但“光辉岁月”的巡回赛并不一定更令人兴奋。当然,领先者之间差距的缩小表明最近的环法自行车赛显示出对比赛的更大控制:获胜者没有失败,将对手保持在近距离。禁止技术(耳机、功率计、GPS)可能是有道理的,但最近的趋势类似于 1970 年代的趋势,当时缺乏此类信息工具。

技术并不能解释一切,而对车队组成的监管似乎比禁止在赛车中使用技术(如 2009 年的尝试)更明智。

观众对种族的看法问题似乎对于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也很重要。从历史上看,巡回赛一直被书面媒体放大,然后被广播放大,它们利用一些比赛事实来告诉观众看不到的东西。

运动心理研究:分析是什么让自行车比赛令人兴奋 - 天天要闻

1970 年,在环法自行车赛第 15 赛段开始前不久,车手埃迪·默克斯 (Eddy Merckx) 在车迷们的注视下阅读了《队报》

赛段现已全面覆盖,摄像头比笔更重要,自行车上放置 GPS 转发器,实时数据处理向每个人指示骑手的精确位置。

在经济理论中,不确定性是基于信息的缺失。观众越来越少处于不确定状态,这改变了他或她对种族的看法。因此,可能会出现一种调节效应,这表明没有真正战斗的比赛会被认为更无聊,而有很多动作的比赛会更受欢迎。这种效果放大了实际事件与观众对其感知之间的关系,并将随着观众和媒体可用的技术而继续增长。

因此,更重要的是修改规则,可能以启发式的方式,以鼓励激动人心的比赛事件的出现。看看 2022 年巡回赛的结果会很有趣,看看它最终会进入哪个象限。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