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心理学,是 20 世纪初到中叶在北美地区最为盛行的一种心理学理论。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华生和斯金纳,其主要的观点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外部的行为而不是内部的心理活动,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外显的行为才是可供观察的,而内隐的心理是无法观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从刺激——反应的关系中来探讨人的行为变化,主张通过尝试错误的途径来进行学习,更提倡用正负强化的方法来促使受教育者形成和巩固正确的行为习惯、消除不正确的行为习惯。根据这一基本的理论观点,行为主义的教育心理学则强调通过改变刺激条件,设计教育、教学环境以及刻苦训练的方法来教育儿童。
从大量的文献中,我认为可以将行为主义心理学有关特殊教育原理的主要观点大致上归纳为如下四点∶
1.无论是低能或超常都只是表明了个体的学习条件的不同,除此之外,没有更多的含义;换言之,特殊教育的任务是根据不同个体的学习条件设计不同的教学和教育方法。
2.特殊儿童的任何特殊性都是可被具体地、客观地衡量的;即否认任何不能被具体测量和客观认定的特殊性。
3.实施特殊教育的关键在于综合各方面的服务,为特殊儿童营造一个有利于儿童行为改变的环境。
4.在特殊儿童的鉴别、教育干预的过程中要尽量运用现代科学所能提供的比较先进的手段和方法,要有客观的可被检验的标准,例如云景达峰星教康随班就读儿童教育康复平台、星教康特殊儿童评估康复平台。
也正是由于行为主义心理学比较简单明了,很容易被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和康复人员所接受,所以相比而言,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特殊教育的发展有更直接的密切关系。例如,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阶梯性小步子教学理论以及计算机教学方式对特殊儿童,尤其是在弱智儿童的教育和教学以及不良行为儿童和青少年的行为矫正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这一点,从广泛应用于特殊教育的应用行为分析法(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中已得到验证。但是,随着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开始衰退,它在特殊教育领域的影响也逐渐地被兴起的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所冲淡和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