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刚刚落幕的双十一,在一众品牌热热闹闹的营销中,卫龙显得独树一帜,因为它很佛系。
旗舰店主页面挂的图不是热卖产品、并非活动信息,而是表情“生无可恋”的运营人员,所配文案也很别具一格。
有“下单就是缘”,有“你一单我一单,运营马上能下班”,有“全都不贵,佛系面对”,还有“随便买买,都是缘分”。
一整个躺平了的感觉。
01
不过从卫龙最新公布的业绩来看,它似乎并没有躺平的资格。数据显示,2019年到2021年这三年时间里,卫龙的收入分别为33.85亿元、41.20亿元和48亿元,算是稳中有升,发展得还不错。
然而来到2022年情况却发生变化,今年上半年卫龙虽然卖出8万吨辣条、实现总收入22.61亿元,但净利润却转盈为亏,并且亏损金额达到2.61亿元,情况不容乐观。
甚至部分人唱衰卫龙,认为这是其开始走下坡路的信号。
虽然业绩亏损确实值得品牌提高警惕,但也不必太过悲观,因为在招股书中卫龙解释了上半年亏损的原因,称主要是受IPO前投资有关的一次性的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影响。
换句话说,卫龙这波会出现亏损并不是品牌经营不善导致的经营性亏损,而是一些提前的投资布局造成的结果。
02
当然,可以适度乐观,也需要居安思危。哪怕品牌的经营没有出问题,可“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4.3%”也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这背后的原因肯定不止一个,比如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比如消费者饮食习惯的变化。辣条行业其实一直有个“疑难杂症”,就是在很多消费者的固有认知里,辣条身上总是会被贴上“不健康”等负面标签,而随着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饮食,辣条也就被不少人踢出购物名单。
所以未来,作为辣条行业代表品牌之一,卫龙在营销上持续要做的事就是为产品“证明”,帮助其撕下负面标签,打消消费者的顾虑。
其实根据品牌君的观察,这方面卫龙早已有所行动,在日常的营销活动中,时不时就会以公开工厂照片和辣条生产过程等方式,力证产品是符合安全卫生、可以放心食用的。
想在休闲零食领域站稳脚,卫龙还有一件事需要做——增加品类完善产品矩阵,开辟高端化健康零食布局。
纵观各行各业的头部品牌,几乎都不是靠着单个或单品类产品去单打独斗的。多元化布局,渐成趋势。
产品涉及更多品类,一方面可以降低品牌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品牌触达到更多圈层的消费群体。
总之卫龙主营产品的市场优势显然是不足的,这或多或少约束着卫龙的发展。想要摆脱这层束缚,让品牌迈上更高维度,卫龙最需要的就是在产品上狠狠下功夫,用符合市场需求与消费者喜好的产品为自己“代言”。
如果除了辣条以外,卫龙之后还能出一两个爆品,那它或许才能真的再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