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在人心目中,一直都是一个寂寞的行当。提起写作,脑海之中随即会幻现出如此景象:夜深人静,锁眉苦脸,灯下奋笔疾书,一袭孤独的身影;陋室一间,穷首皓经,伏案埋头苦读,一把萧瑟的岁月。
曹雪芹写《红楼梦》时其居住环境是:“茅椽蓬牖,瓦灶绳床。”过的日子是:“举家食粥酒常赊。”他“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成《红楼梦》。路遥写《平凡世界》时,一个小方桌,一支笔,一沓纸,孤独地行走在自己写作的路途上。
然而,当下写作,却要我们热热闹闹地写,竟然还需要个人品牌!
这对于我而言,确乎是一个全新的认知,也在挑战着我对写作的原有概念。
①
“左手写作,右手品牌。”如此吆喝着写作,行吗?
刚开始接触007写作社群平台,听该平台创始人覃杰的课,心里还是有些抵触。对他提出的“左手写作,右手品牌”观点持质疑态度。写作是个严谨的事情,怎么还与品牌扯到一起了呢?有点想不通。
覃杰除了上面观点外,还提出“写作+”观点,他倡导大家把写作与自己所做的事链接,即“写作+工作”、“写作+经历”等。一句话,就是让写作为事业赋能。把写作与这么多的事情结合在一起,还是写作吗?这样能写出怎样的文章呢?我越来越迷糊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007写作社群平台的看法逐步发生着变化。我对覃杰及团队的长期主义心态持肯定态度,覃杰及平台上的很多人都是多年坚持写作的人,他们身体力行践行着对坚持写作的承诺。
007有个“不出局”平台,大家在该平台每七天提交一篇文章,楼上楼下战友互相点评对方文章,班级和各小组负责人督促大家按时完成作业。这样的节奏,这样的机制,既没有多少压力,又能凝聚一批人共同写作。越来越多人在这个平台上得到快速成长,成为自己小社群的发起人,打造了自己的个人品牌,让自己的写作水平和事业得到了很大发展。
不知不觉,我在这个平台上坚持写作近一年。我在写作实践中,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覃杰所讲的“左手写作,右手品牌”的威力。我所写的文章实际上大都是与自己工作和经历有关,也最终都回到了覃杰倡导的“写作+”道路上。
原来自己写文章都是默默地来写,现在文章发到班级群里,看到很多战友点评自己的文章很高兴,也感到文章能给我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文章是可以吆喝着来写的,而且要让更多人知道自己写的文章才行。
我文章涉及到擅长领域的知识点,得到战友的认可,自己无形中树立起了自己的个人品牌。看来,写作本身是与个人品牌密不可分的。
②
三个用写作塑造个人品牌的案例,有什么启示?
今天早晨七点钟,听覃杰老师主讲的品牌训练营课程。课上有三个学长分享了他们写作与品牌结合的成功经验,给我很大的启示。
静怡战友在心理咨询社群运作和写作方面,原来定位不精准。她通过在007写作社群平台上实践后,在覃杰指导下,重新梳理了经营思路,把个人品牌植入到自己事业中,局面一下打开。
她以用户思维打造了个人品牌三件套:品牌名+广告语+品牌故事,让用户瞬间看懂了自己的核心价值。随着个人品牌的打造,她的收入实现了倍增。她持续写作10万字后,签约出版她的第一本书。
静怡成功的启示:在写作中主动链接其他战友和平台,积累人脉;学了新知识就要用起来;不要自我设限。
梦依然以前经营民宿、茶叶及农特产,品类多,头绪繁杂,她陷入经营的窘境。在007写作社群平台,她通过不断磨炼,在覃杰指导下,梳理业务,聚焦核心,最终确定了以茶叶为主的经营方向,把民宿转变成共享共建平台,与茶叶经营有机结合,经过沉淀输出,让自己的事业上了一个台阶。
看梦依然现在发布在平台上的文章,都是围绕自己核心业务,为自己主营事业赋能。
最主要的是,她把写作及自己的事业形成了一个闭环的系统,让系统自动去运转,解放了自己。她建立系统的方法是:向上付费,找到盟友,向下帮扶。她的成功经验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大蓓战友在传统行业经营多年,转型到007写作社群平台后,她得到了以下三点收获:
★从无意识到有意识打造个人品牌。比起漫无目的地吸引粉丝,吸引真正的精准粉丝更重要。
★个人品牌放大了N倍。只要你有成果,007会帮助你不断放大影响力和塑造个人品牌(直播、公众号、社群分享等)。
★完成了个人品牌迭代(成立了大蓓读书会),进行了精准定位。
她在打造个人品牌上有下面七个心得:
★个人品牌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个人品牌越早做越好,要不遗余力地宣传。
★打开公开象限,持续输出。
★个人品牌是人品+作品,持续为他人提供价值的能力非常重要。
★目标明确,要拿到成果。
★超强的执行力。
★是有用户思维。
★不遗余力帮助别人。
大蓓战友给我们的启示:要在认知上打破原有的框架。
③
“快思考、微写作”时代,原有的写作认知还能跟上步伐吗?
读杨晓菁的《从零开始写作》,书中说:“我们已经处在一个人人都需要快思考、微写作的时代。”我对此深有同感。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原有获取信息的途径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写作的内容、方式及传播渠道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如果抱着原有的认知显然与这个时代不相符合。
我在大学上的是中文专业,毕业后当中学语文教师。我意识中装的都是规规矩矩的阅读和写作框架知识。读的是厚厚的专业书籍和文学读本,写作中灌输的是不同体裁的写作理论知识,文章讲究所谓的结构严谨,词句工整。
然而,后面的事实完全打破了我原有的认知,现在写文章已经没有了太多的框架限制,各种网络用语满天飞,文章已呈碎片化态势。
在我后面当报社记者的时候,我阅读和获取信息的途径都是印刷出来的报纸、杂志等。我在出差时,总是要买几份报纸在身边,《南方周末》、《中国经营报》等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后面大家都是拿着手机看新闻和获取信息,很少看到有人在看报纸。再到后面,我甚至买份报纸都很困难,在城市中原来星罗棋布的报刊亭好像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文章越来越短,有时甚至就是一个段子。我曾经失落过,对过往阅读、写作的日子怀恋之。但是,时代的步伐不等人。一个人必须融入社会,跟上时代步伐。阅读、写作亦然。
过去一人孤独写作的方式被更新,社群协作式写作已经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写作不再是默默地耕耘,而是大声喊出,与个人品牌相伴而行。
文/刘渡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