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这是我的2079,这也是每一个人的灵魂拷问

2022年10月16日19:51:06 资讯 1827

我每天写1000字,持续写了2年且会一直写下去,成为终生习惯。每天1000字这是最低要求,一般会写2500字,第一年写一篇3500字的原创文章大约需要5个小时左右,现在也要在3个小时。

有人会好奇地问我:“ 赵总您这5个小时的写作时间是怎么来的呢?” 我如果没有必要的应酬或工作安排,基本上快下班时,傍晚5-6点之间,我就要开始写。

举个例子:如果写人物故事,从查阅资料,到资料筛选,起码一个小时,然后开始写,很多时候不是一气呵成的,思路断了或者情绪酝酿不是最佳状态就要写写停停,甚至写到一半烦躁了不想写了,这个时候要稍微休息下,站起来看看窗外的夜景,喝杯水,告诉自己,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写出来就好了。

刚开始写作那半年时间,每写完文章起码要检查三遍,检查是否有啰嗦的地方,有没有错别字,然后再去配图,起码也要花半小时时间,这些搞好了,再排版,因为没有经验,排版还要花半小时。对于我来讲,半小时时间就是一个生命刻度,什么意思呢,就是半小时内我可以集中精力完成写作过程中的某一个版块。

写作是个高强度的脑力劳动系统。查资料、筛选资料、一个段落一个段落去写,写完修稿、配图、排版、然后在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知乎百度等平台宣发,发自己的朋友圈,转发各个微信群。

最后文章发出去后会有读者在微信群里私信我,表达他的一些感受和想法。还有的读者会特地给我留言表达感谢,这些都要及时回复的。去年上半年,我重点写人物故事,写了史铁生高晓松张爱玲萧红、阮林玉、刘若英俞飞鸿等一系列人物故事,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共鸣。

深度好文:这是我的2079,这也是每一个人的灵魂拷问 - 天天要闻

深度好文:这是我的2079,这也是每一个人的灵魂拷问 - 天天要闻

我从开始坐在电脑前写作到合上笔记本,这个全过程由9个步骤组成,每一个模块拆开来平均要半小时时间,合起来就要5个小时。写完离开办公室基本在深夜11点40分左右,在夜深人静时哪怕掉一根针都有声音,我办公室在最东端,洗手间在最西端,关掉办公室电灯,关掉走廊灯,只有应急灯开着留下微弱的亮光,黑乎乎的,有时心里还会害怕。

整栋办公楼通常只有我和一个保安,现在保安都称呼我为赵老师。我记得有一次,我在聚精会神写作,大约晚上九点半,隔壁邻居带着她的女儿走过来送我一桶快速面,很是感动。还有一次,我们办公室相的比较好的左右邻居,在一起聚聚,要自己做饭,我一老大哥楚哥特别关照我,说:“ 鸿彬这边不需要你,你去写作,饭做好了叫你。”

写作真的非常占用时间,只是,如果你喜欢一件事,你会去投入时间,你会用心去做,你会有乐趣,你不会难熬。对于所有人一天都是24小时,要吃饭、睡觉、要工作、要应酬、要休闲娱乐,要礼尚往来,要照顾家庭、教育孩子,等等,一天很快就过去了。

如果想写作,就拿我来讲,要写上3500字的人物故事,就要花五个小时,那我必须把休闲娱乐的时间挤掉,把非必要的饭局推掉,把工作效率提高,这样我才有时间写作,这会倒逼自己必须做时间规划,同时要去大量阅读。我不能合理安排时间根本完成不了当天的1000字,我肚子要是没有货,根本写出来当天的1000字。

因此,我的时间容度就是30分钟,这个30分钟的容度是等人的时间,是平时喝茶聊天的时间,除非刻意安排喝茶聊天,时间可以久一点,如果临时约茶,聊个30分钟,我就要做别的事,不然当天的1000字根本完成不了,必须要死磕自己,要对自己狠一点,否则很难坚持下来。

通过2年每天刻意练习,每天写,写作已成为了我的本能。写着写着,就会很自然地要总结些什么,要去思考些什么,究竟什么东西是自己想要的,究竟什么东西对自己是最有价值的,想多了就对为何活着有深层次的思考,会上升到哲学和宗教的高度,这真的不是矫情,不是无病呻吟啊。不去大量输入,不去观察思考,是写不出文章来的。

深度好文:这是我的2079,这也是每一个人的灵魂拷问 - 天天要闻

我一直在想目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在78.2岁(在百度上查到的2021年数据)。我今年43岁,大概率活能活到80岁,100岁顶天了,我不奢望(我父亲79岁,身体很棒,我母亲76岁,身体也很好,没有家族遗传病,起码长寿基因是有的)。我1979年生,到2079年是100岁,最多活到2079年,那2079年就是我的人生大限。以终点倒推,以终为始,我突然顿悟了很多。

为了珍惜时间,为了以终为始,我的邮箱是[email protected] ,每次我打开邮箱都是在提醒和警示。提醒自己时间宝贵,不可荒废,警示自己要好好努力,不可颓废,因此2079对我有着特殊的意义。

今天我的公众号《鸿彬讲人物》读者正好是2079人,我不愿意称这些人为粉丝,而是我的朋友。这2079个读者36岁-60岁占了85%。 以企业家、创业者、高管、老师、律师、体制内的公务员为主。我就是每天傻傻地写,也没有做推广,没有搞流量,没有团队运作,只是作为与自己对话,与外界对话的一个渠道。

或许有人会认为你这2079人算什么粉丝啊,人家动不动就几万几十万粉丝,那变现都快啊,我不这么认为。我一直认为,把内功做好,用内容和思想去吸引同频的人,同频一定需要用思想去筛选,用时间来沉淀。我不需要跟谁都成朋友,就像你不需要爱每一个你看见的女人一样,你只要爱你媳妇一个人就好,这叫专一,否则叫滥情。

我在四天前的10月13日发起成立了每天100字写作群,群里的兄弟姐妹们每天就写100字,写好丢群里就算打卡。我们希望通过每天的刻意练习,用365天的时间来培养写作好习惯。群里可活跃呢!大家每天都在分享自己的100字,这才叫同频共振。

沿着同频这个维度,我设置了最基本的门槛,想加入写作群的人要交99元,完成每日打卡这99元会退还给大家,这99元就是筛选同频的最基本的手段,当然交了99元也不代表怎么样,起码我会认为这个人是很认真对待写作这件事,起码是很想通过写作来挑战一下自己。

正如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男人给女人买礼物不代表这个男人就爱这个女人,但是如果这个男人一直不想给女人买礼物,基本可以判断这个男人就是骗炮的老渣男。

深度好文:这是我的2079,这也是每一个人的灵魂拷问 - 天天要闻

2079于我来讲是人生终点,也是精神图腾的标识,以终为始,一步一步往前挪,一点一点进步,一年、五年,十年。七年人大脑的操作系统就会升级一次,通俗地讲是生命又多活了一辈子,根本不需要十年。

我今年43岁,离人生的终点2079还有57年,这是最高极限。按现在我们国家平均寿命78.2岁来算,也只有45.2年,这样一算是不是这半辈子已经埋在地下了,这样想很悲凉,很有紧迫感。

我每每想到这,干嘛要活得不开心呢,干嘛要做些违心的事呢,干嘛要看着人家的脸色活着呢,干嘛呢?难道我们就为了一口饭吗?是不是一种悲哀。

时间是不可逆的,从摇篮到坟墓我已经走到一半了,剩下的路,要好好活,等到终点时,我有很多经历可以回忆,我有很多故事可以讲,我有很多对生活的感悟,对生命的理解,对人性的洞察,这些都会用笔记下来,2079来临时,肉体被消灭,化成灰烬,起码我还留下了文字,留下了我这辈子努力活出自己的奋斗的影子。

深度好文:这是我的2079,这也是每一个人的灵魂拷问 - 天天要闻

深度好文:这是我的2079,这也是每一个人的灵魂拷问 - 天天要闻

鸿彬

2022年10月16日于深圳家中

资讯分类资讯推荐

范玮琪力挺陈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来,好姐妹makiyo也补刀 - 天天要闻

范玮琪力挺陈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来,好姐妹makiyo也补刀

#陈建州风波牵连多位明星#近期,台湾省艺人陈建州性骚扰事件越演越烈,已经有三位女艺人大牙、郭源元和黑涩会美眉妖娇出来指控陈建州对她们的性骚扰行为。陈建州妻子范玮琪则发文力挺老公。范玮琪发文表示自己孕期一直在家,外出黑人一直陪同,黑人不可能存在带女性回家的可能。
一战华工的珍贵照片 - 天天要闻

一战华工的珍贵照片

赴欧劳工上船前消毒洗澡,发放印有编号的外衣、裤子、腰带及内衣、草帽及鞋袜等,还统一配置毛毯、铺盖、水杯和铁饭碗的工具包,并在离国前集中在威海等地稍作军训。
阳后还有这个后遗症,向风而行征文 - 天天要闻

阳后还有这个后遗症,向风而行征文

#头条创作挑战赛第二期#​#暖冬的生活记#​#电视剧向风而来行征文#​最近我右侧的眼睛好难受,每天睡醒就然糊糊的,一天感觉看东西不太清楚,视力下降很明显,头也晕晕的,闷闷的,不是很舒服。我不知道其他人阳后有没有这个症状。
北大高材生感叹道:“这辈子我就没说过几次真话!” - 天天要闻

北大高材生感叹道:“这辈子我就没说过几次真话!”

我有一个姓于的朋友,大家都管他叫老于。老于今年五七多岁,北大毕业,清华读的硕士,北师大读的博士,妥妥的学霸。他现在是一家厅级单位的副总工,待遇也不错。在我们这些人眼里,那可是人中龙凤,几乎是神一样的存在。有一次几个朋友一起喝酒,喝多以后,大家照例吹捧这位学霸朋友。
画家把字画作价3万放老板店里寄卖,老板索要2成佣金,被画家拒绝 - 天天要闻

画家把字画作价3万放老板店里寄卖,老板索要2成佣金,被画家拒绝

街上有那种卖字画的店铺,这种店铺非常的少,因为懂画的人也少。店铺的老板是个爱画之人,不是名家的画,只要是画的好,价格合适,他也会收下,或者帮忙寄卖。王立是一名没有任何名气的画家,经常会拿一些画到店里寄卖,几百到几千的价格都有。这一天,王立又拿来一幅画,说是要寄卖。
04年辽宁老汉捡石头修猪圈,发现"白发人头",专家赶来:终于找到了 - 天天要闻

04年辽宁老汉捡石头修猪圈,发现"白发人头",专家赶来:终于找到了

二〇二二年,很多很有名的节目被网友们重新翻出来,比如《今日说法》,网友们甚至还列出了必看节目单。说到必看的“电子榨菜”,网友们纷纷调侃起了一档节目,它十分喜欢以农村口耳相传的惊悚故事为开头,经过不断的探索,最终以科学的手段解释灵异现象,它就是《走近科学》。
运河拾韵:爱的波涛(十三) || 朱钧贤 - 天天要闻

运河拾韵:爱的波涛(十三) || 朱钧贤

作者:朱钧贤 摄影:竹叶青“老板,还有什么吩咐?”雪娟和素英同时止步,愕然的转过身来。徐文琪将手中的钢笔在桌子上敲了敲,注视了她们一眼,道:“还有几个问题要对你讲一讲,我们饭店是食品服务性质的,首先必须要求清洁和卫生,还有的是要注意服务态度必须热情周到,使客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