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玟瑾教授:为何有人智商很高却被称为书呆子

2021年10月07日21:53:08 资讯 1547


李玟瑾教授:为何有人智商很高却被称为书呆子 - 天天要闻

书呆子是指非常聪明的人只在单一学习情境中成长、在某一专业内发展,可能是翘楚,但在这个领域之外却什么都不懂,要么容易被骗,要么单纯到干出傻事。

心理现象的复杂性经常让人困惑。比如,打开网页搜索一下“开学季大学生被骗”的资讯,可看到几十万条相关的新闻。曾有一位主持人问我,这些人的智商都可以进入大学学习了,为什么那么轻易地上当受骗?他们的智商干什么去了?想必这也是很多人不明白的事。

在我看来,绝大多数较高智商的人被骗,不是智力的问题,是心理抚养不完整的问题。换句话说,是他们的家庭或抚养人对其心理抚养过于单一的问题。

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即智商高低,主要取决于父母的遗传基因和两人配型。这种智力水平几乎是天生的,后天若要改变除非疾病或机械损伤大脑,否则人的智力水平基本稳定且伴随终身。

智力,在心理现象中主要用来认识与对外界做出反应,包括感知、理解、记忆、专注以及推理等能力,这种能力在人的早年更多地用来学习知识,成年后用来处理各种事务。智商高的孩子往往理解力好,学东西快,记忆力好,推理严谨,他们比别人更容易拥有获得知识和处理复杂难题的能力。

父母一旦发现自己孩子智商很高都会窃善,认为只婴孩子认真华习。以后获得高学历、谋求高收入的概率就很大,养育这样的孩子相对普心,这就如同人的长相,有时一白遮百丑,表现在能力上则是一招鲜吃遍天。

其实,很多父母在认知上存在一个误区,以为刻苦读书就能提高智商,更好地实现人生目标。所以,他们最看重的是如何让孩子早日进入爱学习的状态。他们不愿带孩子出去玩,也不愿意让孩子与别的孩子一起玩耍。以免把心玩野了。于是,孩子只能宅在家中,独自安安静静地长大。由于刺激源简单,这种孩子的智力发展只能沿着一条道朝前走:看书、学习、练习······十几年间一直处在单纯的学习状态中。高智商伴随着单一情境当然专注力更高,这类孩子的学习成绩应该是“一路绿灯”或“节节高升”。

但人毕竟是社会性动物,他长大后必须进入社会中工作生活,与人打交道必不可少。社会复杂,人心更为复杂,所以,人的心理发展不能过度单一与专注。例如,过度专注的人一旦恋爱,可能就认准一个人,如果对方不愿意,他很有可能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严重伤害,甚至有可能跟人家同归于尽。现实中,大学生因为谈恋爱闹出的悲剧时有发生。


李玟瑾教授:为何有人智商很高却被称为书呆子 - 天天要闻

人早年的学习时间一般要持续12年,学历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在学校待久的人,天天面对的是诲人不倦的老师,或者是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同学,他们怎么可能识别出看上去像正常人却心怀叵测、另有算计的江湖骗子?结果,他们有的被骗进了传销团伙,有的被网络诈骗,甚至有人被拐卖。

与此相对应的是,那些从小失学、到处游走、没有家庭生活、没有亲人相伴的流浪儿却极少上当受骗,大概是他们从小就在社会上混,见多识广,不轻易相信别人,也不轻易说实话,骗子骗不了他们。

2004年,一架从昆明飞成都的飞机起落架上居然藏着一个14岁的男孩,他与另一个男孩爬上飞机,另一个掉下去了,他侥幸生还。人们想知道这个男孩为什么会做出这么危险的事。记者采访他时,他说自己是因为父母离婚而离家出走。但当记者给他母亲打电话时,却被告知根本没有离婚这件事。

记者迷惑不解,请教一位专家:“这两个人谁在说谎?”那位专家回答说应该是大人说谎。我当时判断:“是这小孩在说谎。”后来证明我的判断是对的。我的根据是这种流浪的孩子出于自我保护,回答外人的提问时第一句基本不会是真话。

相反,人的学历越高,成长的经历越简单,他们大部分的时间是与书本、作业、试卷打交道。书本里的东西是可以用逻辑来讲通的。可是,你若与人打交道就会知道,人是千差万别的,不会按同一逻辑出牌。聪明的孩子虽然在认知能力上占优势,但决定人和外界互动的心理内容却很复杂,除了前面提到的脾气、言语、亲社会行为外,还有共情能力、识人的能力以及性格等内容。因此,并不是学历高就能事事通达的。

父母如果不注意发展孩子的社会心理能力,就可能培养出一个书呆子。书呆子是指非常聪明的人只在某一专业内发展,可能成为其中翘楚,但在熟悉的领域之外却什么都不懂,显得比较单纯,容易上当受骗,有时甚至会干出傻事。


李玟瑾教授:为何有人智商很高却被称为书呆子 - 天天要闻

2002年,北京动物园发生了一起用硫酸泼熊的事件,肇事者是某名牌大学的学生刘某某。当事情被报道出来后,民众都非常气愤,尤其是经常带孩子去动物园的家长更觉得不可理解,那些狗熊憨厚可爱,你一个名牌大学的学生怎么能用硫酸去泼它们呢?

警方当时就把这名大学生抓了,但不明白他的心理,当时还没有伤害动物罪,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他,就打电话来问我。因为在有危害结果的同时,最重要的是确定行为人有无主观恶意,即他做这事的动机是什么。我在看过有关案件的具体报道后,加上媒体对他母亲的采访和家庭情况调查,明白了他的问题。

他在出生56天后父母就分居了,三岁时父母离异,此后再没见过父亲,母亲是一名公交司机,非常自立坚强,有时凌展就要去上早班,晚野又要到半夜才能回家,家里只有因中风腿脚不便的姥姥。母亲只能让老人陪伴孩子,让孩子帮助老人。因为担心孩子跑出去玩,姥姥管不了,母亲每次上班前都将两人反锁在家中。用母亲的话说,“连窗户都钉死了”,孩子在家中,陪伴他的除姥姥外,就是一篮子积木和拼板。

这样单纯的环境养成他对母亲的依赖,从小就很听母亲的话,几乎所有事情都按照母亲的要求去做。正如母亲所说:“我不去做,他就不知道;我不去引导,他就不去做;我说朝东,他就朝东走;我说苹果是甜的,他就不知道苹果是酸的。”他就在一堆积木和塑料拼板的陪伴下度过童年,直到五岁后才开始接触外面的世界。上学后,他被人欺负不懂得还手,被人骂也听不出是脏话,但学习成绩始终很优异。

在他被关在家中的那几年,姥姥经常唠叨不能出去玩的理由:“外面有熊瞎子,熊瞎子鼻子可灵呢,它专爱吃小孩,小孩一出去它就能闻到。”大概刘某某除了玩积木,记忆中就是姥姥说的关于熊瞎子的话。


李玟瑾教授:为何有人智商很高却被称为书呆子 - 天天要闻

他说自己从小就喜欢动物,高考时想报生物系,母亲不让,最后上了机电系。但他的热爱并没有消失,他说:“我曾经从书中看到过熊的嗅觉灵敏,分辨东西的能力特别强。但人们又总说“笨狗熊”,所以我就想验证一下熊到底笨不笨。”他想到硫酸味道特别大,熊嗅觉好,如果熊发现刺鼻的味道,会不会躲开呢?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到哪里能找到熊来做验证呢?只有动物园了,于是他就去了北京动物园熊山,泼硫酸试验熊的嗅觉。结果有一只小熊,天天接游客从上面扔下来的好吃的,以为人类都很友好,哪知这回泼下来的是硫酸,脸部和口腔被严重灼伤。

了解这些情况后,我认为刘某某并不是故意泄愤,也不是恶作剧或故意伤害熊,而是在“想做实验”的幼稚想法驱使下干了坏事。他的脑子里除实验以外,根本没有意识到后果有多么严重。他没有想到这是一种伤害生命的行为,没有想到动物园是家长们带着孩子去认识各种动物的重要场所,这里涉及公共秩序与行为规范。他的行为既导致了对动物的严重伤害,还间接伤害了绝大多数人喜爱动物的情感。

当然,像刘某某这么严重缺乏常识的书呆子并不多,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许多著名学府里学习优秀的年轻学子走入社会后会感到彷徨,包括前面提到的美国影院杀戮案中那个叫霍尔姆斯的作案人,他已经读到博士,却不知如何融入社会,如果一个高智商的人被培养成这样,基本就废了。所以,让孩子在幼年时走出家门,多接触人与社会,是一种有益的心理培养,千万不能以为学习成绩好就万事大吉。

资讯分类资讯推荐

范玮琪力挺陈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来,好姐妹makiyo也补刀 - 天天要闻

范玮琪力挺陈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来,好姐妹makiyo也补刀

#陈建州风波牵连多位明星#近期,台湾省艺人陈建州性骚扰事件越演越烈,已经有三位女艺人大牙、郭源元和黑涩会美眉妖娇出来指控陈建州对她们的性骚扰行为。陈建州妻子范玮琪则发文力挺老公。范玮琪发文表示自己孕期一直在家,外出黑人一直陪同,黑人不可能存在带女性回家的可能。
一战华工的珍贵照片 - 天天要闻

一战华工的珍贵照片

赴欧劳工上船前消毒洗澡,发放印有编号的外衣、裤子、腰带及内衣、草帽及鞋袜等,还统一配置毛毯、铺盖、水杯和铁饭碗的工具包,并在离国前集中在威海等地稍作军训。
阳后还有这个后遗症,向风而行征文 - 天天要闻

阳后还有这个后遗症,向风而行征文

#头条创作挑战赛第二期#​#暖冬的生活记#​#电视剧向风而来行征文#​最近我右侧的眼睛好难受,每天睡醒就然糊糊的,一天感觉看东西不太清楚,视力下降很明显,头也晕晕的,闷闷的,不是很舒服。我不知道其他人阳后有没有这个症状。
北大高材生感叹道:“这辈子我就没说过几次真话!” - 天天要闻

北大高材生感叹道:“这辈子我就没说过几次真话!”

我有一个姓于的朋友,大家都管他叫老于。老于今年五七多岁,北大毕业,清华读的硕士,北师大读的博士,妥妥的学霸。他现在是一家厅级单位的副总工,待遇也不错。在我们这些人眼里,那可是人中龙凤,几乎是神一样的存在。有一次几个朋友一起喝酒,喝多以后,大家照例吹捧这位学霸朋友。
画家把字画作价3万放老板店里寄卖,老板索要2成佣金,被画家拒绝 - 天天要闻

画家把字画作价3万放老板店里寄卖,老板索要2成佣金,被画家拒绝

街上有那种卖字画的店铺,这种店铺非常的少,因为懂画的人也少。店铺的老板是个爱画之人,不是名家的画,只要是画的好,价格合适,他也会收下,或者帮忙寄卖。王立是一名没有任何名气的画家,经常会拿一些画到店里寄卖,几百到几千的价格都有。这一天,王立又拿来一幅画,说是要寄卖。
04年辽宁老汉捡石头修猪圈,发现"白发人头",专家赶来:终于找到了 - 天天要闻

04年辽宁老汉捡石头修猪圈,发现"白发人头",专家赶来:终于找到了

二〇二二年,很多很有名的节目被网友们重新翻出来,比如《今日说法》,网友们甚至还列出了必看节目单。说到必看的“电子榨菜”,网友们纷纷调侃起了一档节目,它十分喜欢以农村口耳相传的惊悚故事为开头,经过不断的探索,最终以科学的手段解释灵异现象,它就是《走近科学》。
运河拾韵:爱的波涛(十三) || 朱钧贤 - 天天要闻

运河拾韵:爱的波涛(十三) || 朱钧贤

作者:朱钧贤 摄影:竹叶青“老板,还有什么吩咐?”雪娟和素英同时止步,愕然的转过身来。徐文琪将手中的钢笔在桌子上敲了敲,注视了她们一眼,道:“还有几个问题要对你讲一讲,我们饭店是食品服务性质的,首先必须要求清洁和卫生,还有的是要注意服务态度必须热情周到,使客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