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宣布!中国朱雀二号甲烷火箭发射成功,领先美国!

开头

全球首款甲烷火箭,发射成功!中国创造了历史!

这本是让我们骄傲自豪的事情,但在评论里面果不其然,又有一堆人跑出来嚷嚷了。

“运力才只有个位数”、“发动机推力才不到80吨”、“这幺小的火箭没有用”、“又不可以回收复用”、“跟人家比差远了”...

这些键盘侠,哦, 不,准确的说是恨国党们,是见不得中国一丝丝的进步。

中国朱雀火箭发射

2023年7月12日9时,由蓝箭航天自主研制的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随后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该火箭高49.5米,直径3.35米,采用液氧甲烷发动机,是目前中国民营企业在研中的最大火箭,同时也是全球首款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

这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在新型低成本液体推进剂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在我国所有在研民营商业运载火箭中,“朱雀二号”是起飞质量最大、运力最强的一型。

目前朱雀二号火箭,有二级和三级两种配置。

其中二级配置(朱雀二号)起飞质量219吨,起飞推力268吨,可将4吨载荷送入200公里低地轨道,2吨载荷送入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

而三级配置(朱雀二号A)起飞质量225吨,起飞推力待公布,可将6吨载荷送入200公里低地轨道,4吨载荷送入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

也就是说,三级配置比二级配置运力提升50%,可发送更重的卫星到更高的轨道。

另外,朱雀二号填补了我国3-4吨级运载火箭的空白,运力大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哎,可能大家不知道,这确确实实是真的。

比如长二丙和长二丁火箭。前者箭长约42.3米,后者箭长41米,两者芯级直径均为3.35米。

起飞推力,长二丙起飞质量约242吨,起飞推力约302吨;而长二丁起飞质量250吨,起飞推力302吨。

运载能力,长二丙的低地球轨道运力为4吨,太阳同步轨道运力为2吨。长二丁的低地球轨道运力也是4吨,但太阳同步轨道运力较小,为1.5吨。

从运力参数来看,长二丙和长二丁主要用于发射小型载荷到低地球轨道,也可发射较轻的卫星到太阳同步转移轨道。

整体来说,朱雀二号的运力水平,确实高于长二丙和长二丁火箭。

而且最关键的是,朱雀二号使用的是液氧甲烷推进剂,并且还成为人类首枚把载荷成功送入轨道的液氧甲烷火箭!

对了,马斯克的星舰,也是采用这种推进剂

但在首飞的时候,由于一级多台发动机工作异常,姿态失稳,最后很可惜,在空中爆炸解体,以失败告终。

也就是说,在“朱雀二号”发射成功之前,全球目前还没有一款甲烷火箭发射成功。

所谓液氧甲烷火箭,其实是指以液态氧气和液态甲烷作为推进剂的火箭。

这两种物质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会发生化学反应并产生大量的热量和高速气体,从而为火箭提供推力。

液氧甲烷火箭被称为是未来的主流,并且优势非常突出。

首先环保方面,甲烷和氧气的燃烧产物主要是水和二氧化碳,相较于一些其他类型的火箭燃料(如液氢或固体燃料),液氧甲烷火箭的尾气对环境的影响更小。

同时,完全没有积碳结焦,维护很方便,发动机只要不烧坏基本无限用,是可回收火箭的最优选择;

其次性能方面,液氧甲烷的能量密度较高,可以提供良好的推力和比冲。

所谓比冲,是火箭发动机最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单位习惯使用秒(s)。

可以理解为1kg的燃料产生1kg力的推力可以持续的时间(秒数),比冲越高越好意味着相同质量的燃料火箭能获得更多动量。

液氧甲烷的比冲,虽然依然跟液氧液氢没得比,但略高于液氧煤油(365到380左右,液氧煤油355左右)。

同时,甲烷在低温下可以保持液态,这使得它比液氢更易于储存和处理。比如液氢要在零下-253才可以,但液氧(-182)甲烷(-162)却不需要那么低

最后成本方面,甲烷是一种相对便宜且易得的燃料,可以降低火箭的运行和制造成本

可能有人会问了,既然液氧甲烷这么好,为什么过去没人用呢?

以前NASA前苏联都有技术探讨,但是由于过去可回收火箭一直在纸面上,所以大家没有花大力气下去。

但是近年来随着SpaceX的垂直回收火箭成功,以及马斯克对星舰的技术路线推出,尤其是开发出的全流量分级燃烧循环液氧甲烷发动机,这才引起大家热议。

还有,在马斯克宏伟的火星移民计划当中,想从火星大气中提取二氧化碳,而且火星南北极都有水冰,这样一来可以通过催化反应生成甲烷和氧气。

生成的甲烷可以作为星箭的推进剂,满足发射需要,而氧气则可供宇航员生存。

换句话说,如果甲烷和氧气能够在火星本地生产的话,无疑会大大降低从地球运送所需的成本。

这意味着,这样的载人登陆火星才具有可持续性,而不会变成阿波罗计划的几天游。

但是这种需要大量能源,还有大量的化工设备才能满足从火星返回来地球的需要,当然了,这是后话。

不管怎么说,这次蓝箭航天的“朱雀二号”成功发射,都是值得我们骄傲。

这意味着,中国民营商业航天公司已经掌握自主研制运载火箭的核心技术,尤其是液氧甲烷发动机、可重复使用技术等多项自主创新。

虽然跟马斯克的SpaceX相比,我们在经验跟技术方面还略有差距。

但此举,无疑象征中国民营航天企业的崛起,是中国航天重要的里程碑,将会改变全球商业航天生态,也为未来中国进行商业化运营迈出关键一步。

结尾

因此,有人将蓝箭航天称为中国版的SpaceX。

虽然目前看,这个结论还维持尚早,但未来继续努努力,还是大有可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