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美国枪械设计师尤金·M·斯通纳创造的枪族,从最开始的AR-1,以自豪到如今的AR-180,AR枪族已经发展出了步枪、冲锋枪、轻机枪、狙击步枪等多个分支,形成一个庞大的体系。在这其中,AR-15无疑是最有名的一个,由它衍生出来的M16步枪、M4卡宾枪都是美军钦定的制式武器,可以说AR系能有今天的地位,AR-15居功至伟。
今天要说的并非AR-15,而是AR枪族里另一个隐藏强者——AR-18。大部分人可能听说过这款武器,但对它的了解可能远远不如AR-15,因为它实在太少见了,你甚至找不到几个国家的正规军有装备AR-18的新闻。不过从性能来说,AR-18很不错,但它为何没能拍死AR-15这个前浪呢?
要说AR-18的故事,那就得把时间往前推,从AR-10/15与AR-16的故事说起了。
1955-1956年间,斯通纳开发出了AR-10与AR-15两款步枪,用的都是气吹式自动原理,区别只是口径不同,前者发射7.62×51mm弹,后者发射5.56×45mm弹。因为当时斯通纳在阿玛莱特公司任职,AR-10/15的版权自然也在阿玛莱特手中,但这家公司规模太小了,又没有军方的门路,这就导致武器根本卖不出去。
眼看之前花出去的研发资源无法回收,阿玛莱特做了一个让他们后悔终生的决定,将AR-10/15的版权卖给了柯尔特公司。柯尔特可是美国枪械巨头,与美军搭上线都是分分钟的事,完全不像阿玛莱特那样啥路子都没有,于是AR-10/15很快得到了美军的关注。
越战爆发后,美军对M14步枪的表现极其失望,所以他们放弃了中口径7.62mm弹,转而选择小口径5.56mm弹,于是接下来的研发中心就集中在AR-15身上,最终衍生出M16,并成为美军第二代自动步枪。
柯尔特躺在钱堆里数钞票,阿玛莱特不平衡了,毕竟AR-10/15本来应该属于他们,但如今版权已经被柯尔特攥在手里,阿玛莱特不能继续使用气吹式导气原理,所以阿玛莱特决定造一款不输AR-15的新枪,依然是斯通纳带队,最终开发出了AR-16步枪,发射7.62×51mm弹,核心为短活塞式导气原理。
AR-15为航空级铝材铸模,而AR-16改成了冲压技术,斯通纳还是很有想法的,AR-15此时已经在美军内部站稳脚跟,让从蛋糕上切一块下来并不容易,于是他从成本入手。可惜低廉的价格并没有打动美军,柯尔特也不是吃干饭的,阿玛莱特研究AR-16的同时,柯尔特亦将M16开发到了M16A1,性能让美军很满意,所以AR-16没能获得美军订单。
后来阿玛莱特濒临破产,被金童公司收购,新东家一来就是一场裁员,斯通纳虽然设计武器的能力有目共睹,但没为公司带来多少经济收益,也在那时离开了阿玛莱特。
重组之后,阿玛莱特鉴于小口径步枪吃香的现状,决定由设计师亚瑟·米勒带队,开发AR-16的5.56mm版本,即AR-18步枪(AR-17是一款民用猎枪,同样没啥名气)。
AR-18与AR-16的关系,其实与AR-15与AR-10一样,它们的结构完全一致,区别只是口径不同而已,所以AR-18同样具有价格低廉的特点,而且短活塞导气原理产生的火药燃气残渣较少,不像气吹式原理那样需要经常保养,故障率低,可靠性更高。
当然短活塞导气原理也有缺点,它的结构比气吹式原理复杂,而且后坐力更大。
当时美军正在追求武器的精密化,自然看不上后坐力较大的AR-18。另一方面,制造商阿玛莱特的体量太小了,也没有能力在规定时间内满足军方的订单,所以AR-18和AR-16一样,在军用市场接连碰壁,别说拍死AR-15了,就是与AR-15正面较量的机会都没有。
军用不行,那就只能转民用了。值得一提的是,AR-18在80年代非常有名,只不过这个名气是负面的,因为它被爱尔兰共和军大量装备,经常出现在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想象一下,一款步枪成为恐怖组织的代表性武器,带来的非议可想而知,阿玛莱特也算是倒了血霉。
总得来说,AR-18是一款性能出色的武器,可惜没能遇到让它发光的舞台,后来中间被人们所遗忘。不过AR-18并非完全失败,短活塞导气式原理还是给不少后来者提供了借鉴,英国的L85步枪,德国的G36步枪,日本的89式步枪,台湾的T65步枪等等,都是在其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对枪械发展还是产生了深远影响。
只能说AR-18有些生不逢时,偏偏碰上了啥门路没有的阿玛莱特,偏偏面前就是AR-15这座大山,偏偏与爱尔兰共和军对上了眼,想崛起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