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南斯拉夫曾经装备过大约有200架米格-21,其中这架米格-21MF挂载了AA-2型空空导弹。
1954年,米格和苏霍伊的设计团队各自拿出原型机,测试两种新的超音速战机方案。最终,后掠翼被判定为最适合攻击机,结果是苏霍伊苏-7,而三角翼则给战斗机带来了最高的性能,并被采用在米高扬-古雷维奇的米格-21上。早期的米格-21是在1959年在苏联前线航空和国土防空部队服役的,它是一种非常简单的飞机,只能够装备两门航炮(有时只有一门,以节省重量)和两枚小型AA-2空空导弹。米格-21以R-ll涡喷发动机为动力,额定推力为5750公斤,加装加力推力室,飞行速度达到2马赫,飞行起来非常愉快。在接下来的四分之一个世纪里,米格-21成为世界上最多产量的战斗机,共生产了15个主力型号约15000架,100多个子型号,还有相应的双座教练机。每一个连续的主要型号都有更大的推力或更好的航电设备或更大或更好的武器装备。所有最新型号都采用R-11-300,或R-11F2S-300,或R-13-300或R-25涡喷发动机,机头鼻锥体上装有全天候雷达。逐渐变大的背部整流罩降低了阻力,有些型号的整流罩内装有燃料,还有许多侦察传感器和EW(电子战)系统可供选择。印度和中国继续大量生产;后者将该型机定型为歼-7供本土使用,而F-7则供出口。苏联'鱼床'系列的一些主要型号有米格-21PF有限全天候战斗机,配备R1L雷达;米格-21FL出口型的米格-21PF,配备R2L雷达,并挂载一个航炮吊舱。米格-21PFM是米格-21PF的改进型,采用R2L雷达;米格-21PFMA是米格-21PFM的多用途型号,有4个外挂架和GSh-23航炮。米格-21R是米格-21PFMA的战术侦察型;米格-21MF是MiG-21PFMA的增压型;米格-21比斯型是第三代战斗机,航电和结构都有很大改进;采用推力更强大的R-25涡喷发动机;米格-21U是串列式双座教练机,有多个改型。
米格-21是可能最小的2倍超音速战斗机,已生产了约15000架。
技术参数
米格-21比斯型
类型:多用途战斗机
军备:一门23毫米GSh-23双管航炮,备弹200发;执行攻击任务时,4个翼下挂架最多可携带1500公斤的弹药,包括2枚500公斤和2枚250公斤的炸弹或其他挂载物,或4枚AA-2-2先进环礁型红外空空导弹,或2枚AA-2和2枚AA-8 "蚜虫 "红外空空导弹
动力装置:一台推力为7500公斤的图曼斯基R-25加力式涡喷发动机
性能:高空无外挂时,最大速度2285公里/小时或2.15马赫;初始爬升率17700米/分钟;实用升限15000米;高空巡航航程(仅使用内部燃料)1100公里
重量:空重约5715公斤;最大起飞重量9400公斤
尺寸:翼展7.15米;机长(不包括空速管)通常为15.10米;机高4.10米;翼面积23.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