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十一月,解放军一门门冰冷的大炮直直对向了天津城,而这座自古以来很长时间和北平齐名的北方名城在国民党守将陈长捷口中被吹嘘能够坚持三十天不在话下,但是如今只用了三十个小时就被解放军拿下。天津战役的胜利固然是解放军准备充分实力超群,但是作为解放军手下败将的陈长捷却不能因为这一场战役的失利而认为其是无能之辈。这位后来在功德林监狱中改造的国民党俘虏将领当初在抗日战争期间端的是一条好汉,在忻口战役中让不可一世的板垣师团不能前进一步,只可惜造化弄人。
造化弄人
对于陈长捷来说,他是保定第七期出来的,这个身份颇为尴尬。在国民党军队中,最炙手可热的就是黄埔军校出来的,而在黄埔军校之前全国范围内最认可的保定军校在黄埔军校异军突起之后明显声势不如人,后几期出来的学生在没有贵人引路的前提下普遍跟不上前几期的学长们。
陈长捷从保定军校出来以后一直在阎锡山的晋军中摸爬滚打,在晋军中陈长捷也是凭借自己实打实的本事干到了军长的职务。山西这个地区在抗日战争之前一直都是比较安定的,就连阎锡山牵头的中原大战都是把晋军拉出去作战,山西境内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1937年日军开始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从北平南下控制了华北的大部分地区后又开始要对山西下手。日本人的野心着实让阎锡山心中不安,他知道这一次跟中原大战时期是完全不一样的,日本人可不像蒋介石那么好糊弄,自己这一次这真的是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候了,因此在忻口战役的时候,一向滑头的阎锡山这一次真的是用出了全力“保境安民”。
日落来势汹汹,他们打忻口盯得是后面的太原。太原也叫晋阳,自古以来就是山西的魂魄所在,拿下了太原不出意外的话山西就是囊中之物了。面对日军的企图,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部署约8万兵力组成左、中、右三翼防御体系,其中中央兵团由第九军军长郝梦龄指挥,下辖第61军(陈长捷部)、第19军等部队,防守忻口正面主阵地。
血色残阳
在忻口战役一开始的时候,陈长捷并不是正面战场的指挥官,但是在随后开始的战斗中负责指挥的第九军军长郝梦龄壮烈殉国,阎锡山当机立断火速让陈长捷成为前线指挥官。这样的任命对于阎锡山来说是一种冒险,对于陈长捷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考验,但是这种时候已经没有任何退路,只能一往无前虎山行了。
国民党部队所要面对的日军王牌部队板垣师团,作为一支具有悠久历史的日军劲旅,有两场战役将他们的精气神彻底打碎,一场是忻口战役,而另外一场就是大名鼎鼎的台儿庄大战。
此时陈长捷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日军的火力实在是太猛了,面对这样的局面,陈长捷将支离破碎的防线收缩为三个梯次配置:第一线保持现有阵地,第二线在忻口村后构筑斜切阵地,第三线于金山铺建立最后屏障。这种弹性防御布局有效化解了日军多次突破企图。第61军参谋处长李铭鼎回忆称:"陈军长令各部挖掘交通壕相连,敌炮火轰击时部队退入二线,炮停即返前沿,此法减少伤亡甚巨。"
坑道土工作业的方式大大减弱了日军的炮火威胁,但是要想真正把日军打疼还是要靠够劲的火力。好在阎锡山经略山西期间重视军工行业的发展,晋军中的炮火力量还是要胜过其他地方军阀的,这也给陈长捷提供了很大的底气。面对日军的陆地和空中火力网,陈长捷下令炮兵部队白天隐蔽晚上开火,而且一打完马上换地方,不给日军可乘之机。
在陈长捷这样的游击火力下,板垣师团苦不堪言,日军不仅阵地受到打击,而且为了配合作战而修建的临时机场也受到了严重破坏。
陈长捷对敌人狠,对自己人更狠。陈长捷作为正面战场的指挥官要求部队做到轻伤不下火线,有人装重伤想要撤下阵地被他遇见之后一枪结束了性命。陈长捷这种不顾一切的拼命打法确实是挡住了日军,但是也让国民党其他部队心惊胆战,大家都不愿意让自己部队调到忻口,毕竟谁也不愿意看见自己的部队在战场上被打光,后来还是作为总指挥的卫立煌下令亲自过问,这情况才有些好转。然而这也让很多人对陈长捷心存担忧,总怕他把自己的部队全部拼光,这也是他后来再很少有出名战役的原因吧。
在陈长捷的坚持下忻口挡住了日军,但是另一面的娘子关却失守了,然而陈长捷却没有按时撤退,这一点成为很多人攻击的借口。只不过是想来陈长捷看到身边这么多战士流血牺牲在身边,最终却要撤出阵地,心中颇为不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