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5 月 6 日,阿曼外交大臣巴德尔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根据阿曼与美方及也门萨那有关当局近日为缓和局势所进行的磋商与接触,美国与胡塞武装已达成停火协议。
美国方面,6日在白宫与来访的加拿大总理卡尼共见记者时证实了这一协议,表示也门胡塞武装同意停止威胁中东水域航行安全,在此基础上美国将停止对胡塞武装的轰炸。
不过胡塞方面可能没有明说投降,美军最近也实际是强弩之末,疲态尽显,“精锐”的美国海军竟然一周之内连续两架舰载机坠海,可能原因都是躲避胡塞的攻击。最后到底算谁赢了呢?
阿曼斡旋,美国胡塞达成停火
美军双航母编队对胡塞持续空袭打击已持续月余,美军虽占据绝对优势,但面对非对称战争模式的消耗战。付出高昂成本但战果非常有限,双方在阿曼积极斡旋下选择各退一步偃旗息鼓。
阿曼外交大臣巴德尔在声明中表明了双方的具体条款,美国与胡塞武装同意立即停止针对彼此的军事打击,包括空袭和导弹袭击。
胡塞武装承诺不再威胁红海及曼德海峡的美国船只或其他国际商船,确保该海域航行自由和贸易畅通。后续双方将通过阿曼等第三方渠道进一步协商,以巩固停火成果。
此次停火协议的达成,是在阿曼的积极斡旋下实现的。阿曼长期扮演地区调停者角色,通过秘密外交渠道和双方都能说得上话,促成了双方接触。
据称,谈判历时数周,焦点在于平衡胡塞武装的安全诉求与美国对航运自由的关切,如今终于达成一致,但是国际上对到底谁赢了众说纷纭。
胡塞:停火并非投降,美国走了继续揍以色列
虽然美国大嘴巴的表示是胡塞投降了,不过胡塞武装方面对于 “投降” 的说法予以否认,控制包括首都萨那在内也门大部分地区的胡塞武装代表拒绝确认协议已完全达成。
有胡塞政治委员会成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美国政府不再空袭,该组织愿意停止攻击美军军舰,“但我们肯定会继续支持加沙的军事行动。”
他还强调,胡塞武装在红海和以色列的行动 “将不会停止,无论代价如何,直到对加沙的侵略和对其人民的封锁结束” 。
胡塞武装 “最高政治委员会” 主席迈赫迪・穆沙特也明确,胡塞武装将继续袭击以色列以支持加沙。此前,在 5 月 5 日,美国和以色列联军对也门胡塞武装控制的荷台达省进行了大规模轰炸,至少发动 48 次袭击,致使荷台达港几乎所有基础设施受损,一家水泥厂和一些胡塞武装军事基地也未能幸免。
这一行动是对胡塞武装此前向以色列机场发射高超音速导弹的报复。4 日晚,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曾表示,该组织将继续对包括本 - 古里安国际机场在内的以色列各机场发动导弹袭击,以对以色列实施 “全面空中封锁”。
从这些表态和行动可以看出,胡塞武装只是同意在一定条件下停止对美国船只的攻击,以换取美国停止轰炸,但其并未放弃对以色列的行动,也未明确承认向美国投降。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胡塞武装已经投降。
究竟谁赢了?
这次停火其实更像是双方基于现实利益的暂时妥协。美国避免了卷入长期消耗战,胡塞武装缓解了军事压力并保持了对以色列的施压能力。
美方是否获胜还是得看美方是否达成了其战略目标。
美方的战争目的可能一开始就是仅通过空袭威压,保证巷道畅通,并尽可能摧毁胡塞武装的军事实力。而非通过地面战彻底摧毁胡塞武装,倒是也算达成了一半目标。
从表面上看,美国以停止轰炸换取了胡塞武装对红海航线的安全保障,实现了其在该地区的部分战略目标,即确保红海及曼德海峡航道的畅通,维护了国际航运安全,这符合美国的利益诉求,也有利于其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布局。
但胡塞武装仍控制着也门约三分之二的红海沿岸及曼德海峡,这一战略要地直接影响全球 12% 的贸易航运。
胡塞在美军打击下存活了下来,保留了对以色列的威慑能力,继续以支持加沙为由对以色列发动袭击,从而在地区政治中保持一定的影响力。
同时,胡塞武装在与美国的博弈中,展现出了较强的韧性,其军事能力和政治地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不过也门内部的权力争夺依然存在,胡塞武装与沙特、阿联酋等国的矛盾未解。
以色列现在反到有些尴尬,本来以为能和美国联手绞杀胡塞,现在美国却撤了,自己则仍面临来自胡塞武装的军事压力,加沙河中东局势未来走向依旧充满不确定性。
后续如何发展,我们将持续关注。欢迎各位在评论区发表高见,蚂蚁战大象,大象没踩死蚂蚁,但骄傲地说蚂蚁投降了,大象是否真的赢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