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进口潜艇电机故障,老外借口不懂理论拒赔,中国小伙:我教你

2025年03月29日11:43:04 军事 1886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文丨编辑 华才

“外国专家说没人能修这台潜艇电机,马伟明一句话砸了场子——‘不懂?我教你!’”

他们说,全世界没人能解决的问题,偏偏被一个中国青年解决了。没出国门,没看机密图纸,连那外国专家都不吭声了。不是玄幻小说,也不是励志鸡汤,这是1997年真实发生的事。

97年进口潜艇电机故障,老外借口不懂理论拒赔,中国小伙:我教你 - 天天要闻


人在场,局就变了

1997年,中方采购的潜艇用电机在试运行阶段出了大问题,电机一到某个转速区间就开始不稳定地震荡。这类“固有震荡”说白了就是电机在特定条件下自己抖成一团,没人能控制它,潜艇要是在水下出任务时遇上这事,那就是硬生生玩命。

当时这台电机是从国外进口的,合同也签了,钱也交了,出了问题自然要找人解决。中方专家组去找对方谈判,结果对方一脸无所谓:“这不是我们产品的问题,这问题你们国家解决不了,我们也解决不了,全世界都没办法。”

这话说得不轻。意思是:你们搞半天也就是买个技术,真要出了问题,认命吧。

可他们没想到,房间角落里坐着个三十出头的中方代表,没穿西装,一身军校制服,神态平静。他走上前,拿起笔在纸上写了几个参数,然后静静地说:“你不懂,我可以教你,不收学费。”

外国专家脸上的表情,瞬间变得复杂起来。

97年进口潜艇电机故障,老外借口不懂理论拒赔,中国小伙:我教你 - 天天要闻



这人不是“修电台的”

1975年,江苏扬中。一个15岁的男孩刚收到高中录取通知书,家里却不让他去读,理由很现实:家里穷,读书花钱,不如早点学门手艺养家糊口。

这男孩叫马伟明。那天他没吭声,把通知书揣进抽屉,就准备去镇上找个修无线电的师傅学点技术。谁也没想到,这几乎改变了中国潜艇未来的命运。

他数学老师知道后,急了,拎着一堆成绩单跑去他家做工作。她对马父说得一句话最打动人:“这孩子脑子太灵,理科几乎全是满分,不上学太可惜了。”

马父想了几天,咬咬牙答应了。马伟明重新背起书包,几年后考上了海军工程大学,学的是船舶电气工程。在那儿,他遇到了人生第二位贵人——张盖凡教授。

张盖凡是国内电机领域数得着的专家,眼光毒辣,一看马伟明的动手能力和思维方式,就决定重点培养这个学生。

可马伟明一开始并不吃这套,他觉得军校纪律太多,束缚人。毕业后,他跑去职校教了几年书,想“自由点”。张教授知道后不死心,写信、打电话,最后干脆发话:“你必须回来读研究生!”

马伟明犹豫了一阵,终于回了学校。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真正走上了科研这条路。

97年进口潜艇电机故障,老外借口不懂理论拒赔,中国小伙:我教你 - 天天要闻


追着外国人看脸色,脸都看绿了

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海军开始筹备新一代潜艇,可核心的供电系统却是个大难题。潜艇用的发电机必须稳定、安静、效率高,而当时国内这方面几乎是空白。

于是,马伟明跟着一批专家被派去国外考察。那时候,中国人一去,人家就摆出一副“你们懂啥”的样子。问问题,对方不是回避就是绕弯,说来说去就是一个意思:我们这技术你们搞不来。

马伟明没吭声,但心里憋着一口气。他回到学校后,直接跟张盖凡说:“落后不是中国的命,我要做出中国自己的发电系统。”

说干就干。他带着团队在实验室里一泡就是几年,白天画图,晚上查资料,困了用冰水洗脸,饿了就啃泡面。

当时实验室连像样的设备都没有,他们把洗手间封起来,灌上盐水模拟海水环境,就这么干起了测试。

97年进口潜艇电机故障,老外借口不懂理论拒赔,中国小伙:我教你 - 天天要闻


图纸画出来,工厂却不敢接

图纸终于画出来了,马伟明拿着设计稿跑了好几家工厂,全都摇头:“这活太难,做不来。”

最后有一家厂老板看他们几个年轻人天天背着工具包满城跑,被打动了:“给你们试试。”

可试也不是说做就做的,他们团队亲自下车间,和工人一起干。那年夏天,武汉三十多度,车间跟烤箱一样。他们每天坐公交来回六十多公里,从来没叫过苦。

几个月后,样机出来了。那年马伟明才27岁。

97年进口潜艇电机故障,老外借口不懂理论拒赔,中国小伙:我教你 - 天天要闻


自己做的电机,和外国货一比,真相就出来了

样机出来后,马伟明干了件很稳的事:把自己做的和进口的电机一起做测试。

结果发现,国外那台贵得出奇的电机在某个阶段竟然会发生“固有震荡”,而他们自己的机器反而没问题。

这是个大事。因为这种震荡属于业内难题,很多国家都搞不定。如果这问题解决不了,那潜艇就像装了个不定时炸弹。

马伟明决定把这个问题拿到谈判桌上说清楚,对方却连看都不看报告:“我们产品没问题。”

这话让他彻底坐不住了。他把电机拆开,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分析,最后找到了震荡的根源。不仅如此,他还在几个月内提出了一套全新的判据公式,能精准预测并清除震荡。

这套理论一出来,几十位专家开鉴定会,有老院士当场站起来握着他的手说:“你们做的事,意义不亚于当年的核武器研究。”

97年进口潜艇电机故障,老外借口不懂理论拒赔,中国小伙:我教你 - 天天要闻


六年后,原地开会,身份变了

六年后,进口电机又出问题了,还是那个老毛病。

中方向对方提出索赔,对方理直气壮:“这个问题不是我们的问题,全球没人能解决。”

马伟明没吭声,拿出笔,写下几个数值,然后拿出一张结构图。这图比对方的还全,细节标得明明白白。

对方脸色发白:“你这图哪里来的?”

马伟明说:“我们画的。”

对方不信,说要收费才能讲结构原理。

他冷冷地说:“我不收费,我教你。”

那一刻,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

97年进口潜艇电机故障,老外借口不懂理论拒赔,中国小伙:我教你 - 天天要闻


他们给高薪挖人,他只说一句话

这家公司后来又找上门,开口就是高薪加车子房子,还想买断他的专利。

马伟明一句话:“这不是我的专利,这是国家的。”

从那以后,他就像开了挂,他带团队又搞出了交直流双绕组发电系统、静音潜艇技术,彻底解决了“水下拖拉机”问题。

到了2008年,他又做出世界第二套电磁弹射系统,连美国都开始紧张了。

97年进口潜艇电机故障,老外借口不懂理论拒赔,中国小伙:我教你 - 天天要闻


他把导师的名字,变成奖学金名字

2001年,41岁的马伟明当上了工程院院士,成为那年最年轻的院士。他当场把鲜花交给了导师张盖凡。

没多久,张教授在实验室里突发脑溢血去世。

马伟明哭了一整夜,第二天把所有奖金拿出来设立了“盖凡奖学金”,专门资助研究生。

97年进口潜艇电机故障,老外借口不懂理论拒赔,中国小伙:我教你 - 天天要闻


他这辈子没离开过实验室

他教了七十多个博士,很多人毕业后还愿意留在他团队干。他说:“我能给你们的是平台,不是命令。”

他每天只睡三小时,眼睛布满血丝。别人度假他在加班,别人开会他在试验。

有一次他去北京出差,被硬拉去体检,结果十项指标七项不合格。

他笑着说:“不碍事,我还得干。”

97年进口潜艇电机故障,老外借口不懂理论拒赔,中国小伙:我教你 - 天天要闻



马伟明不是神,也没什么传奇出身。他小时候差点成了修电台的工人,靠几个老师一把一把地把他拉出来。他不是天生就牛,而是真正扛住了那些最没人愿意干的苦活累活脏活。

他也不是一个人在干这些事,他背后是整个团队,是无数个像他一样拼命想把中国技术拉上去的科研人。

外国人说他值十个师,他回头看了一眼实验室,说:“我们这屋子里,个个都值十个师。”

这事你听完可能觉得热血,但他自己从来没觉得这有什么特别。他说:“我干的事,都是应该的。”

这不是口号,这是他真真切切过了几十年的日子。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军事分类资讯推荐

“台独”挑衅一日不止,反“独”惩戒一刻不停!“海峡雷霆”释放严厉信号 - 天天要闻

“台独”挑衅一日不止,反“独”惩戒一刻不停!“海峡雷霆”释放严厉信号

【环球时报记者 郭媛丹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陈立非】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施毅陆军大校2日表示,当天东部战区位台湾海峡中部、南部相关海域组织“海峡雷霆-2025A”演练,重点实施查证识别、警告驱离、拦截扣押等科目,检验部队区域管控、联合封控、精打击要能力。当天,解放军实施远程火力实弹射击演练,对重要港...
日本长崎上空,快看出现了! - 天天要闻

日本长崎上空,快看出现了!

日本长崎上空,快看出现了,有敌人来袭,跟广岛的情况一样,快逃快点。美军B-29轰炸机,你们要去哪儿?救命救救我!释放被关战俘,这边,别打了,快逃!跑!那是B-29轰炸机小子,是逃不掉的。美军投下原子弹,快跑马上!
一纸证书,半世牵挂:“烈士褒扬从来就不是口头工作” - 天天要闻

一纸证书,半世牵挂:“烈士褒扬从来就不是口头工作”

散葬各地的多处无名烈士墓墓碑经过清理,烈士遗骨遗物被清点装罐,合墓至渡海作战纪念碑旁。(王瑭琳/摄)临近清明节,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角尾乡灯楼角景点处,游客们望着展板出神,上面印着的是牺牲船工名单。在陈列馆里,摆放着“革命烈士证书”。证书边缘
以军袭击加沙地带 已致71人死亡 - 天天要闻

以军袭击加沙地带 已致71人死亡

总台记者当地时间4月2日获悉,自当天黎明以来,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袭击已造成71人死亡。 加沙地带卫生部门负责人2日表示,以军对位于加沙地带北部杰巴利耶难民营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