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自制手推车,以此可将随身防具与武器装备放在上面
谈及俄军近期在库尔斯克州发起的大规模攻势,其中管道奇袭无疑是点睛之笔,它不仅让乌军苏贾防线瞬间被撕开口子,更为此后俄军快速攻入苏贾奠定基础,那么这次奇袭到底是怎样完成的呢?
按照俄军事博主Кирилл Фёдоров 说法称,此次管道奇袭计划代号“溪流”,旨在利用位于库尔斯克的“乌连戈伊-波马里-乌日哥罗德”天然气管道(今年元旦停用),促使俄军对乌军后方及翼侧区域形成突然进攻,从而为后续迅速挺进苏贾创造出机会。
对此,俄军便在“老兵”旅、“东方”旅、第32摩步旅、第74摩步师、第11近卫空突旅、以及第204“阿赫玛特”特种团等精锐作战单位中,抽调出约800人组成一支突击部队,且对其进行了为期三周的针对性训练。
■俄军发起管道奇袭,旨在利用天然气管道,促使其对乌军后方及翼侧区域形成突然进攻
与此同时,俄军先将天然气管道中的残存甲烷抽取干净,而后又向内部注入大量氧气,以确保官兵进入后能够正常呼吸。紧接着,俄军又派出士兵深入管道周围开始作业,即挖掘出类似厕所、指挥所、屯兵地、弹药库的洞坑。
待时间来到3月1日午夜,参与“溪流”行动的800名俄军官兵,开始分批次潜入管道内部,在此之后的6天时间中,他们不仅要蛰伏在这条管道与洞坑之中,更要在此过程中,爬行大约15公里左右,才能顺利抵达乌军防线后方。
据《俄罗斯日报》报道,一名代号为“卡尔丹”的参战官兵坦言,在这些天然气管道中爬行时,有两个问题非常麻烦,一是要保证前进方向必须正确,否则将会产生大麻烦。二是严重缺氧,以至于有不少俄军在此途中失去知觉。
■的确,缺氧是个大麻烦
的确,缺氧是个大麻烦,为此俄军又想出了许多办法,诸如在管道内部开凿出多个通风口;俄军官兵在爬行过程中须保持间距等。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便于行进和保存体力,俄军还自制了一种手推车,以此可将随身防具与武器装备放在上面。
3月8日拂晓时分,顺利到达乌军防线后方的俄军突击部队,陆续借助出口爬出地面,然后迅速投入了战斗中,进而打了个乌军措手不及。尽管正如乌军总参当时所讲的那样,即通过有效反击消灭了八成俄军兵力,但事实证明,上述说法存在着严重水分。
纵观此次奇袭可以看出,从阿夫杰耶夫卡、到托列茨克、再到库尔斯克,地下管道战术已被俄军运用得愈发娴熟,反观乌领导层与指战员,显然还是将其没有重视起来,因而才会屡次跌倒在同一个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