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国对台态度逆转,日本急着撇清自己
众所周知的是,台湾问题作为我国的核心内政之一,一直以来都饱受境外势力的“关切”。尤其是以美国为核心,日本和澳大利亚为典型代表的第三方国家,甚至一度敢叫嚣要通过武力干涉我国的解放进程。然而就在近期,这3个国家的态度,相较以往却出现了比较重大的一个转变。
第一个就是日本。都知道,台湾以前是日本人的殖民地,所以媚日派,也就是他们自己所说的“哈日族”,一直有着很大的市场。日本在很长时间以来 一直被他们当做仅次于美国父亲的“二哥”。而日本的一些个政客为了攫取政治资本,也总是会在公开场合大言不惭地鼓吹台湾问题,渲染升级危机。比如说前首相安倍晋三,就曾喊出过“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荒谬口号。然而令人感慨的是,在近期一项由日本新闻通信调查会发起的民调显示,有高达74%的日本民众,反对自卫队同美军联手,直接干涉台海局势,同时也有76%的民众认为,对日本遭到他国攻击“感到不安”。事实上,这种由民间所进行的调查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视作是日本国家政策制订的一个风向标,意味着日本在涉及台湾问题的态度上,可能要出现转变了。因为不同于其他正常国家,日本政府没有宣战权,日本自卫队没有交战权,在现如今局势愈发不明朗的当下,日本人必须主动踩上一脚刹车。
第二个就是澳大利亚。澳大利亚这个国家和中国交恶前,一直是中国重要的矿石来源基地。而在莫里森上台后,澳大利亚的政策出现了重大转变,不仅在嘴上高喊明天就开战,还伙同美国炮制各种议题,妄图对中国施加制裁,结果遭到了中方的有力回击。而新任的总理阿尔巴尼斯,似乎是受够了这种在美国指挥棒下的夹缝生存,开始寻求改善关系。比如说最近在接受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的采访时表示,不太可能接受台湾加入CPTPP,也就是那个所谓的跨太平洋伙伴全面关系进步协议。阿尔巴尼斯认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不同,CPTPP所接纳的并非经济实体,而是国家实体,所以不太可能接纳台湾地区。此番言论一举引爆了岛内媒体,随即要求澳大利亚作出解释。而在最新的报道中,澳大利亚又说,不是国家实体也可以加入CPTPP,澳大利亚政府对此表示欢迎。澳大利亚人反反复复的目的,着实让人拿捏不透。
第三个就是美国自己了。美国《外交事务》在本月16日采访了50多名专家,要求他们对“美国是否应该出兵台湾”这一议题作出表态。结果就是有高达39人反对美国公开承诺出兵介入台海,反对美国从现如今的模糊战略变成清晰战略,占到了总人数的78%。报道还提及,战略清晰可能无法起到威慑的效果,反而会刺激到有关方,引发剧变。
如果单纯从美国的角度来说,战略模糊确实是最好的一个选择,也是美国常年来所奉行的策略。因为这不仅给美国政府一个很大的操作空间,同时也给了一个“台阶”。因为美国政府再会玩政治手腕,再会做承诺,最后还是要回归到军事硬实力上来,如果真的决定介入,你得先看美军有没有那个实力来介入,可能的损失会有多少,打响核战的风险又有多少,这些都是必须考虑的问题,而且还要经过长达几十年的评估,最终给出一个相对确切的结论。这不是说那些个政客上嘴唇搭下嘴唇,满嘴瞎叭叭就能完成的事情。
也是基于这一点,中国的实力越强,指挥员的战役决心越有力,那么美军介入的可能性就越低,这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要素。对于美国来说,嘴炮失败最多丢点脸,但军事失败,那是真要死人的。
导弹袭击引发争论,泽连斯基想忤逆拜登?
然而就在亚太局势波云诡谲的时候,正在打仗的乌克兰,却让美国头疼不已。就在本月15日,一发俄制导弹落在了波兰境内,并且还造成了两人死亡的悲剧。同时,北约召开紧急会议,开始着手调查此次袭击事件的背后真相,波兰军队也进入战备状态,第三次世界大战似乎箭在弦上。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在G20峰会上,美国总统拜登却说,从导弹的轨迹上看,这发导弹不太可能来自俄罗斯。紧随其后的是波兰总统杜达也表示,这可能是一发由乌克兰防空部队S300防空系统所发射的拦截弹,失去目标后自由落体掉入波兰境内,是一场“悲剧性”事件。
但出乎意料的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对此却不认账 并且表示这是俄罗斯的蓄意攻击,要求北约作出回应。双方一度各执一词,吵个不停。然而过了几天后,泽连斯基的态度却又软化,表示导弹不能100%确定是由俄罗斯发射的,嘴脸的转变之快实在是令人感慨。
当然,对于这场争论的本身,其背后的意义就耐人寻味了。美国知名网站Politico发表文章表示,乌克兰和北约在导弹事件上的冲突,或许是双方关系裂痕的开始。据悉,在袭击发生后,美国方面一直在联系欧洲和乌克兰,要求他们在调查结果出来前,谨慎发言,管好自己的嘴巴,然而泽连斯基对此却似乎装作没看见。在英语中,有一句谚语叫做“尾巴摇狗”,意思就是尾巴主导狗,自不量力。这放在此次袭击事件中非常恰当,因为乌克兰就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尾巴”。如果此次的调查结果,是俄罗斯导弹打击了一个北约成员国,那么就意味着整个北约将不得不被拖入乌克兰战场,同俄罗斯联邦军队正面交战,第三次世界大战就要直接打响了,而且极有可能演变成核战争,这也是为什么包括美国在内的国家,在对待这件事上慎之又慎,哪怕当事国波兰,都第一时间出来澄清,就是担心直接触发北约集体防御第五条,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也是因为这一点,哪怕这发导弹真的是俄罗斯人打的,那也得是“乌克兰人打的”,因为就因凭一发导弹就和俄罗斯全面开战,那也太离谱了,而要是乌克兰,那就可以“自罚三杯”,赔款道歉就完事,事后可以秘密给一些比较新的武器装备作为“补偿”。
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对于这种秘而不宣的默契,却似乎找不到这个点,而是傻乎乎地以为指责俄罗斯就了事,殊不知最不愿看到这种事情的反而是他的老大哥美国。
泽连斯基另有盘算,想逼北约下场?
当然,泽连斯基的此番行为,也可能存在另一种可能性,那就是蓄意为之。炒作导弹事件,进而反向逼迫北约下场,乌克兰已经够烂了,能拉上北约来垫背也是极好的。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人在这次争论后如此地生气,这不是说事件的对与错,而是乌克兰的态度,开始不听美国的话。换句话说,就是“赘婿要噬主了”。
实际上,我们如果打开思路,单纯去看整场俄乌冲突,北约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一直非常的精准。既给乌克兰人提供武器装备和训练,又不会亲自介入战斗,恪守俄乌冲突是“1v1”,也就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矛盾,哪怕有军事实体开入,那也是志愿军的方式,而非一个国家的正规部队。
这种考量其实不无道理,因为俄军在战场上的表现已经证明了,它们没有能力同一支现代化军队正面较量,如果北约国家真的下场,俄军必然会遭到重大军事失利,这将会直接刺激到俄罗斯。为了改变颓势,使用最后的底牌核武器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北约虽然培训乌克兰军队,但只培训几个月,虽然援助武器装备,却又不给M1A2坦克,F16战机这样的关键装备,人为性地延长整场俄乌冲突,把俄罗斯拖在乌克兰放血。
这种缺德行为对于北约来说,只会有一些装备损失,那些个志愿军的人员又不在北约的战斗序列,但对乌克兰来讲,却受不住。缺乏关键的先进重装备,导致前线进攻疲软,只能依靠悍马车和轻步兵强行突击,最终变成“天灵盖耗狼牙棒”。近几个月以来,乌军确实在南线、北线做出来了不小的成绩,但这背后所产生的伤亡,恐怕会是一个天文数字,北约和俄罗斯“战斗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绝对不是嘴上说说而已
要玩真的?美媒扬言“俄帝国”必须灭亡
在北约和乌克兰的嫌隙已经产生的大背景下,美国媒体对俄乌冲突的态度,却显得愈发强硬。美国知名网站《大西洋月刊》刊登了一篇名为《俄罗斯帝国必须灭亡》的文章。
在这篇署名文章中,作者安妮·阿普尔鲍姆认为,俄罗斯更美好的未来需要普京的失败,以及“帝国野心”的终结。她还针对俄罗斯国内的反对派模型进行了解读,表示自由派在俄罗斯曾经很有土壤,但2000年前后的失败,让他们不再敢于发声,并且他们并不理解现如今俄罗斯的“帝国主义”是如何滋养高压的内部环境。安妮认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曾经向俄罗斯人名发出过“你想要战争吗?”的询问,但却从未得到过俄罗斯公民反馈,导致泽连斯基愈发敌视,这是一种双边现象。
实际上,如果通篇看美国人的此番言论,内核不仅古老,甚至有点可笑。
因为美国自身,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主义国家,现在转过身来站在所谓的道德高地,对俄罗斯加以职责,着实有点“贼喊捉贼”的意味。同时,美国人又搬出来了传统艺能意识形态,将美俄的矛盾,转移到两个国家之间的意识形态矛盾,并试图输出价值观,将以普京为代表的俄罗斯高层批判的一塌涂地。但美国人可否知道,在1991年苏联解体的时候,他们认为俄罗斯“最自由”的时候,哪怕是在莫斯科,依旧有大量的民众食不果腹,衣不裹体。
而在普京上台后,俄罗斯正式抛弃曾经的“大斯拉夫主义”,俄罗斯现代民族主义才算正式形成,进而使俄罗斯社会结构趋于稳定。正如西方这些个国家说的那样,俄罗斯的经济水平和环境可能不是很好,但是它有足够的韧性,寡头固然在掏空俄罗斯的国家财富,但却又在另一层面上撑起来了俄罗斯整个国家,让俄罗斯民众在世界上依旧能有尊严地活着,这是最根本的立足问题,而不是他们说的温饱问题。
更何况,如果真如他们所愿,俄罗斯“帝国”宣告灭亡,再次解体成一块又一块,将会再次面临缺乏工业的危机,届时就不是吃三天饿两顿那么简单了,俄罗斯的主要资源区划,会被西方资本所掌控,民众无法享受到任何福利,加上西方强大的金融攻势,针对俄罗斯底层民众再次进行一波收割,整个国家将会陷入到万劫不复的境地上,这绝非危言耸听。
而现在的俄乌战场上,俄军虽然出现一定颓势,但历史已经证明了,俄罗斯人拥有极强的韧性和抗压能力,反之乌克兰却要依靠摇尾乞怜,讨好西方才能换来援助,哪怕打赢这场战争,最终也只能沦为西方的傀儡,站着死还是跪着活,泽连斯基显然选择了后者。
平心而论,《大西洋月刊》的论点,无不充斥着对俄罗斯底层群众生活的无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用来评价安妮·阿普尔鲍姆可谓是最为恰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