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而又短暂的半个世纪尘封了关于珍宝岛事件的记载,现如今那段激烈的流血事件、武装冲突已经成为了历史书上的过去、档案管里的文字。我国在建国之初接受过苏联人民的援助。
毛主席说过,那些年苏联的专家和人民尽管自己仍旧很贫困,但是依旧给予中国的教育、科技和工农业建设方面很大的帮助。但是,苏联的修正主义中的个别领导的错误路线也让中苏针锋相对过。
这其中最聚焦世界目光的就是珍宝岛事件。珍宝岛事件爆发后,昔日的“苏联老大哥”变成了今日的“强敌”,毛主席虽然不忍伤害苏联人民的心,可是出于自保,也做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作战计划。这次也是我军唯一一次准备动用核武器的一次战役。
主席战略计划令人拍案叫绝
1969年3月,珍宝岛冲突爆发后,中苏两国一度针锋相对。甚至,苏联曾准备动用核武器。在中央领导辗转从美国人口中得知苏联将要对中国事实的打击计划之后,中央军委连夜召开了紧急会议制定作战方针。
起先,毛主席并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做出任何的指示,只是认真的听取每一位军委委员关于战局的详细陈述。尽管大家各抒己见,甚至有人提到了要以核武器回击,身经百战的领导们没有一个想要退缩求和。
但是,在这关键的时刻毛主席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主席不同意用核武器对苏联进行报复性反击。与此同时,毛主席向大家提出了自己的战略计划,这个作战方针可谓令人十分震惊。
毛主席起先是明令禁止向苏联发射核弹,接着又安排当时中国所有的野战集团军做好集结,准备陈兵中苏边界。众人正疑惑时,毛主席再一次安排部署了自己的计划。
毛主席的计划是,一旦苏联按照既定计划,对中国的城市实施核武器打击,中苏边境的全部野战集团军要以最快的速度攻打进苏联本土,并对其进行多批次、全方位的进攻。
完成第一作战计划后,地方的独立武装部队和武装民兵作为第二梯队,要紧跟大部队脚步一人不留的全部投入到苏联战场。此战的最终目的是,占领苏联的全部领土,全体中国人民移民苏联,在那里安家落户。
而之所以毛主席有着这样的计划,也是因为苏联要动用核武器对中国城市进行毁灭性打击。如果苏联实施了他们的计划,那么中国的大面积土地将会受到核污染,生存环境将受到严重的破坏。
到那时,中国将意味着不再适合人类居住,即使是中国打赢了这场战役,那么集体搬家另谋生存之地也是势在必行的。因此,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毛主席这才有了集体搬家到苏联的想法。
当时,毛主席在会议上阐述了自己的想法。主席认为,既然苏联作出这样的计划就是想要让中国没有立足之地,中国当时是很被动的,摆明了是要挨打。如果奋起抵抗、全民皆兵,说不定还有一线转机。
苏联总是不敢将核武器用在自己的国土上,这样就是短兵相接的战场。以我们军队打游击战出身的士兵,更是“㧟着篮子打天下的,走遍天下都不怕!”
毛主席这种“你不让我好,我也不会让你好”的做法实在是大胆。毛主席的想法就是用十亿中国人民自己的双手闯出自己的生存之路。
这一想法让与会的领导顿时兴奋不已,纷纷表示赞同主席的计划。这时候,与会委员纷纷提出:“我们的原子弹如何办?”毛主席又作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
《毛主席1969年最独一无二的决策让世界瞠目结舌!》中记载,毛主席说:“准备将它们全部投放到包围我们中国的美军基地。”这个决定是为了防止中苏战争尘埃落定之际,美国在基地里的二十多万军人趁机对中国开战,那样后果是难以预料的。
因此,只要苏联对中国动用了核武器,按照毛主席的命令,中国所有的核武器将全部用来打击美国。根据毛主席的指示,会议结束后,全国紧罗密布的开展躲避原子弹的准备,并且全部野战集团军向中苏边界集结。
珍宝岛事件使中苏关系恶化
时至今日,相信还有很对人对于“苏联老大哥”这个称呼记忆犹新,然而亲密无间的革命战友为什么会走到兵戎相见的地步,这还要从珍宝岛事件说起。
在1949年新中国刚刚建立之处,中苏两国还是经历了一段长达十年的“蜜月期”。
从1949年至1958年,中苏双方在政治上相互支持,在经济上相互协作,苏联的专家和人民也确实为新中国的教育、科技和工农业建设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但是,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这一切,在1958年戛然而止。
这一年,中苏两国的共产党意识开始发生分歧,苏联修正主义在中印边境武装冲突中公然偏袒印度,致使中苏两国关系急剧恶化。
之后的几年里,苏修不断破坏中苏关系,直到1964年勃列日涅夫执政苏联,两国边境形势更加的紧张,之后短短的五年之内,苏修挑起的边境事件竟然多达数千起。在这一次次升级的冲突中,主要的冲突地点——珍宝岛尤为关键。
珍宝岛的问题由来已久,珍宝岛在黑龙江省虎林县境内,其首先在位置上就是在靠近中国的这一侧。
而且,珍宝岛的北端原本是与中国大陆紧紧相连的,但是经过江水常年的冲刷,在1915年才形成小岛地貌,这就是珍宝岛的由来。
按照国际惯例,珍宝岛因其地理位置本应属于中国领土,但是在1964年划分中苏边界时,苏联却公然把珍宝岛划归自己所有。
至此,中苏两国围绕珍宝岛地区的矛盾冲突不断,加之中苏之间关系逐渐恶化,苏联的挑衅动作与日俱增。仅1967年1月23日到1969年3月2日,这短短的两年之间,苏联边防军就16次入侵了中国珍宝岛。
随着珍宝岛地区的局势愈发紧张,苏联的挑衅行为与日俱增。于是,中共中央决定1969年2在珍宝岛地区对苏进行自卫反击战。苏军在多次武装冲突中都没有占到便宜,这才有了之后的一系列启动核武器的计划,迫使毛主席制定了令敌人胆战心惊的作战方针。
苏联修正主义作出错误决定
因为在珍宝岛的多次冲突中苏联部队没有占到便宜,这就让苏联的领导层有了很强硬的态度,甚至于很多强硬派发表了自己的主张,那就是要“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
苏联修正主义打算动用在远东地区的中程弹道导弹,对中国境内的军事、政治重要城市,还有那些大型城市的重要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加核切除打击”。这就意味着,这些在打击范围内的城市将会被核武器彻底毁灭。
苏联修正主义领导枉顾两个社会主义国家十几年来相互扶持的情谊,想要擅自动用核武器这种毁灭性武器,这个想法一旦实施后果将不可估量。但是,苏联当局还是在为用核武器打击中国城市做着准备。于是,他们的驻美大使多勃雷宁在接到命令后,紧急约见了美国总统助理基辛格,并把自己国家的这个决定向他进行了通报,征求了美国相关领导的意见。
可是,美国当局在得知这一消息时却十分为难。当时的美国政府无论出于什么样的政治立场和态度,都十分不愿意见到苏联动用核武器打击中国城市,但又苦于不能言明这件事情。
于是,绞尽脑汁的美国政府想出了一个十分巧妙的办法,它把这个天大的秘密“泄露”给报社,再用这种报道的方式把苏联将要用核武器打击中国的消息传递给中国政府。
就这样,在中国当局通过这种非正式通道得知了苏联的计划。这才有了毛主席想要动用核武器的作战想法。从枪林弹雨走过来的国家领导人,当夜就召开紧急会议制定部署相关作战事宜,他们不仅没有惧怕核武器这个毁灭性武器,反而干劲十足,想要与敌人死磕到底。
而毛主席在权衡利弊后,才做出了全军全方位攻打苏联,对美国动用核武器的作战方针。
主席出妙计珍宝岛事件平息
事情到这里并没有结束,他们不让我们安生过日子,我们也不能让苏联过好日子,毛主席马上就践行了自己说过的话。
于是,会议结束后,毛主席让周总理在凌晨2点的时候把刚刚会议作出的决定电文告知苏联和美国。
周总理首先电文苏联国防联席主席柯西金,把毛主席的决定告知他们。又因为当时中美没有建交,周总理才把预防美国趁虚而入,要对他们动用核武器的决定告知波兰,借由他们向美国传递信息。
得到中国消息之后,首先慌张的要数准备即将开战的苏联。柯西金拿着周总理的电文慌慌张张地来到勃列日涅夫的住处,“毛泽东疯了!竟然用这种手段对付我们!”
于是,毛主席的目的达到了,因为这之后没过多久,苏联的领导和将军们也慌慌忙忙地召开了紧急会议,进一步商讨作战计划,商量面对中国这样疯狂的反击他们应该如果应对。
话说两头,美国的美国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也在第一时间接到了周总理的电文。他们刚刚经历了抗美援朝战争,对毛主席的用兵无常、鬼神莫测深有体会。
对于中国这样的作战计划,美国当局的领导丝毫不敢懈怠,也是连夜召集了紧急会议商讨对策。他们担心中国这样的作战方针是苏联无法抵抗的,最终这场战役也许会波及到美国本土,在自身的利益面前,这次美国决定站在中国一方。
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也赞同了会议的决定,于是美国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给苏联驻美大事的回复是,美国坚决反对苏联使用核武器对中国进行打击,如果苏联仍旧要一意孤行,那么美国将对苏联使用核武器。
1969年8月28日的《华盛顿明星报》也在醒目位置刊登了题为《苏联欲对中国做外科手术式核打击》的文章,不但将苏联的计划公之于众,也同时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立场。
《毛主席1969年最独一无二的决策让世界瞠目结舌!》中记载,在美国公开做这一系列动作之前,苏联已经放弃了自己想要动用核武器打击中国的决定,并且想要与中国重修旧好,与此同时,柯西金也已经致电周总理想要进行会面。起初,周总理只是回复他们会考虑一下。
终于在同年年9月11日,柯西金参加了胡志明的葬礼,从越南回国之际,在北京机场与周总理见了面,两人开展了政府之间的正式谈判,之后,事态逐渐好转,流血冲突才算告终。
中苏双方商定,保持边界的现状。1991年,珍宝岛正式划归中国,1997年,珍宝岛在法律上正式完全属于中国所有。
结语
《毛主席1969年最独一无二的决策让世界瞠目结舌!》中介绍,当时事件平息过后,新华社的记者想要发表一篇关于珍宝岛事件前因后果的完整报道,并且想要在文章中完整地记录下毛主席当时的作战方针和计划。
但是,在请示过毛主席后,此事就被搁浅了。毛主席始终认为,当时中苏的对立是苏修个别领导的错误造成的,但是两国人民的情谊还在,不能让帮过自己的同志伤心,斗争只是对事不对人。
参考文献
- 史海钩沉|毛主席1969年最独一无二的决策让世界瞠目结舌!(报道)濮阳日报,2015年2月22日
- 李亚兰,从珍宝岛事件看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向<期刊>社会科学Ⅱ辑;社会科学Ⅰ辑·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06期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