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造装备被认为是精工产品,只是德国在军工出口方面限制挺多,让德械一直少有实战的机会,也给德械蒙上了神秘的面纱,以至于有了德械神话之传说。伴随着俄乌战争爆发,德式装备也被援助给乌克兰,其中之一:PzH 2000自行榴弹炮,名气可不小,在全球著名自行火炮排行榜上也能数得上的型号。自从开战,德国联合荷兰一起向乌克兰提供了PzH 2000 自行榴弹炮,一共许诺交付22 门,从而让乌克兰成为第三个用户。
PzH2000参战
炮兵有战争之神的说法,大口径自行火炮更主角,可以称为“战神”。在俄乌战场上,炮声轰鸣!俄乌双方展开了大规模的炮兵对决,各型大口径火炮,轮番上场。俄军的从D30到先进的2S19型152毫米自行火炮已经纷纷亮相。而西方援助的各类武器也接连出场,法国已经向乌克兰提供了“凯撒”155毫米轮式自行火炮,英国援助了AS-90型155毫米履带式自行火炮,挪威宣布将向乌克兰交付20门M109A3型155毫米履带式自行火炮,可以说真正的“战神”对决在乌克兰的土地上,上演了。
乌军实际使用,反馈却不佳
人们斯待俄德大炮对射的结果,一方为知名的PzH 2000自行榴弹炮,号称:9秒内射出3发炮弹,在56秒内射出10发炮弹;另一方面为各种老旧的俄式火炮,许多出厂时间可以堪比炮手的爹了,但是从实现看,人们不得不怀疑:德械神话破灭?曾经被视为精工产品的PzH 2000 榴弹炮,在实战中的表现不佳。根据乌克兰军方的说法,德国军援的PzH 2000火炮已经三分之一失灵,必须进行维修,处于相当糟的局面之中。究其原因,德制火炮被乌军打废了,原来乌军在作战中的使用强度太大了。原本设计的标准,为每天发射100发炮弹,实战中超过了,造成火炮失灵。
PzH 2000自行榴弹在乌克兰实战画面
虽然德国方面解说,由于发射频率很高,造而磨损速度比预期的要快,给火炮的装填等机构等带来了巨大的负荷,才引发了故障,并指责乌军使用不当,试图使用强装药发射,以求最大射程。但是仍不可避免地让德械神话再次破灭。这不是什么第一次,类似的情况在二战中也出现过,那时德械也号称精良,但是在实战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出现了许多人让人想象不到的事情,大量装备等待返厂维护,维护麻烦,过于骄气之类的问题层出不穷,当时就有人抱怨,可惜在战史中几乎没人提及,被舆论给忽略掉了毛病,只剩下精良。
德国援助的武器,事实上并不那么好用
如今二战一幕重现,德械在实战中曝光了自身的种种问题,也难怪乌军控诉德国火炮大量失灵,在关键时刻,大炮不能使用。不止德式武器神话又被打破,而是影响作战效果的问题,在关键时刻炮兵退出战斗,这可能严防前方的惨重损失。
也许让人想不到的是,当乌军手中的德国大炮磨损严重,尤其是频频使用连射状态,急需进行维护维修时,又发现一个问题,乌军自己根本无法解决维护问题,还没地方修理。原来德式武器装备精良的一个主要代价就是复杂,对维护保养等技术要求非常的高。只能送往国外,原来想在在立陶宛维修,后来又想送到波兰维修,可是依然不行,波兰要在半路截胡,要求提供有关设备设计的机密信息,德国出于商业机密的原因,不能提供这些信息。
PzH 2000自行榴弹炮虽好,但是问题也不少
据说,德国拒绝了波兰要求,打算将被送往斯洛伐克,何时可以修好,依然是一个问题了。反正德国人不急了,虽说把单价提到1700万欧元,也签了100门的合同,但是交付要好几年时间,德械的另一个特点:生产复杂!
如今谈及这个事情,不仅揭开了德械的老底,让人们对其重新认识,也给解放军提了个醒。任何事情都存在利弊,德械为追求技术上的高指标,以过度复杂,维护要求等为代价,不能适合于高强度现代中等规模战争的要求了。也因此,有关情况值得思考了,解放军要警惕,不能犯同样的错误了。
德械在乌克兰参战不少,可实际反馈并不好
幸运的是,解放军没有单纯追求指标高,或者说,这是用事实证明,解放军的路走对了。解放军对新式装备的采用相当慎重,即便技术先进也不一定会马上采用。国产的无人机与远程火箭炮等装备,性能很先进,都成功出口,我军自用却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可见态度如何了。而且,现代战争是需要考虑后勤支援体系的,德械在乌克兰不能发挥作用,其实就是后勤上的问题更大。乌军一天一百发的打法,一周内必然会换炮管,这样的使用强度却没有后勤支持,不趴窝才怪。
现在的实战情况真的值得研究一下,许多东西太有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