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灵甫去世后:年仅19岁的王玉龄成了寡妇,此后孑然一身从未他嫁

2022年10月02日12:37:40 军事 1462

1947年5月16日下午,山东蒙阴县一带的枪炮声喊杀声都停了,孟良崮()、芦山等国军防御阵地硝烟弥漫、尸横遍野、一片狼藉,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战士开始打扫战场,彪炳史册的孟良崮战役就此结束。

这一战,号称国军“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第74师及附属第83师的一个团被全歼,共计3.2万余人里有近2万人被俘虏,伤亡异常惨重。

其中,74师师长张灵甫也死了。

华东战局发生逆转,华东野战军逐步掌握战争主动权。

蒋介石痛心疾首:“(孟良崮战役)真是空前的大损失,能不令人哀痛!”

张灵甫的老上司王耀武说:“对74师之失,有如丧父之痛!”

与蒋介石、王耀武等一起伤心的还有一个人,她就是张灵甫的娇妻王玉龄。只不过,与蒋介石等人不同的是,王玉龄只在乎丈夫张灵甫的死,并不在乎国民党军的成败。

张灵甫一死,年仅19岁的王玉龄就成了寡妇。当她来到张灵甫生命的最后一站孟良崮时,已是60年后的事了。

张灵甫去世后:年仅19岁的王玉龄成了寡妇,此后孑然一身从未他嫁 - 天天要闻

图|王玉龄

这一期间,她一直爱着张灵甫,孑然一身,从来都没有他嫁。

他们的故事,还得从1945年说起。

一、理发店的“巧遇”

1945年,抗战取得胜利,在外面颠簸多年的王玉龄和家人回到老家长沙,住在西园北里一带。

那一年,王玉龄17岁,已长得亭亭玉立,格外吸引人。

一天,王玉龄与同住在西园北里的几个同学相约去洗头,路上,他们遇到了张夫人。

抗战时期,从长沙逃难到怀化沅陵的时候,王玉龄就认识了张夫人。张夫人的丈夫在国民党整编74军担任处长,人称张处长,具体名字不详。

张夫人谄媚地上前与他们几人搭讪,询问他们要到哪里去。与张夫人是老熟人,王玉龄因此没有戒备,告诉她说要去洗头。

张夫人也不怕隔辈带来的尴尬,说也想和他们这几个十几岁的小姑娘一起去,就跟了上去。

来到北正街的一家糖果店时,他们遇到了张处长。张夫人上前和丈夫搭话,说要和“和王小姐去某某理发店洗头发”,并使了个奇怪的眼色。

王玉龄和几个同学并不懂张氏夫妇在表达什么,当然,他们也不会去在意。

他们进了正北街的一家理发店。

他们洗头过程中,理发店里人来人往,张处长也带着一个穿军装、戴军帽的军人走了进来。

军人毫不客气坐在王玉龄正背后的椅子上,透过镜子,两人能够看到彼此。

王玉龄并不认识这个军人,所以并没有把目光放到他的身上。可军人却没有洗头或剪发的意思,就干坐在那里,肆无忌惮透过镜子上下打量王玉龄。

人总会毫不自觉发现那些盯着自己的眼睛。

王玉龄很快就发现了军人在打量自己,这一幕,她并没有感到荣幸,而是相当不舒服。她心想,怎么会有男人这么看人的?

羞愤之下,她狠狠瞪了对方一眼,算是对对方无礼的还击。

后来,王玉龄才知道这个军人叫做张灵甫,是国民党整编74军的实际最高指挥官,正等着蒋介石任命为74军军长。

张灵甫去世后:年仅19岁的王玉龄成了寡妇,此后孑然一身从未他嫁 - 天天要闻

图|张灵甫

再后来,王玉龄才知道,张灵甫之所以出现在理发店,无礼地盯着她看,那是蓄谋已久的“阴谋”——抗战时期,张灵甫就对她感兴趣了。

二、跨越几十岁的生死之恋

王玉龄被张灵甫盯上,与张处长、张夫人有关。

王玉龄与家人住在沅陵的时候,就与张灵甫住在同一条街上,但没有碰面过。

王玉龄与张灵甫不认识,与整编74军张处长以及他的张夫人倒是往来甚多。

张处长是一个好事之人,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和同事讨论王玉龄这些妙龄的女学生。张处长总觉得,王玉龄是众多女学生里的绝色美女。

张灵甫从张处长那里听说了这事,相当感兴趣,记在了心上。

为了一睹美人的风采,张灵甫终于决定去找王玉龄,只不过,那时候王玉龄一家已搬到贵州贵阳,他扑了个空。

抗战胜利不久,蒋介石叫张灵甫到南京去,准备任命他为74军军长,可张灵甫却一拖再拖,迟迟没有过去。

对此,王玉龄说:“他(张灵甫)那个时候知道我回长沙了,想见了我再去南京!”

因为这样,才出现了两人之前在理发店“偶遇”的那一幕。

在理发店见面后,张灵甫彻底爱上了王玉龄,决定把她追到手。

张灵甫后来高傲却不失温柔地对王玉龄说:“幸亏你瞪我一眼,不然的话,如果你要对我笑一笑,我就没兴趣了!”

可见,那正是传说中的一见钟情。

那时候,张灵甫可是一个炙手可热的人物,他地位高、有钱、长得帅,拥有许多追求者。

王玉龄仍然记得很清楚,一个名叫李天霞的女子就相当活跃,到处活动,想把张灵甫追到手。

俗话说,是你的东西别人永远都拿不走,不是你的东西你永远都留不住。李天霞拼命追求张灵甫,却追不到,王玉龄什么也不用做,却被张灵甫热烈追求。

张灵甫找到了一个追求王玉龄的突破口——让张处长夫人约她的伯母去打牌,先做好长辈的工作。

张灵甫向处长夫人承诺,打牌赢了算处长夫人的,输了就找他报销。因此,处长夫人非常热心去做这件事。

张灵甫去世后:年仅19岁的王玉龄成了寡妇,此后孑然一身从未他嫁 - 天天要闻

图|张灵甫

王玉龄的伯母也相当喜欢打牌,很快就与张夫人熟络起来。

不久,张夫人趁机邀请伯母去张家吃饭,特别强调,要带上17岁的王玉龄。

伯母欣然同意,真的带王玉龄去了。

这样,在张处长家,王玉龄和张灵甫就有了第1次的接触,并相谈甚欢。

张灵甫大王玉龄25岁,但两人交谈起来却没有什么代沟。

张灵甫是北大历史系的,懂的东西比较多,能够天南海北讲一些人物和故事。像王玉龄这样比较正经的十几岁小姑娘,就喜欢听这些东西。

相识不久,张灵甫便向王玉龄求婚。

王玉龄当时觉得张灵甫不坏,很可靠,值得信赖,“有时候像爸爸”,“有时候像好朋友”。

只不过,她对求婚之事并没有拿主意,让母亲和伯父母来决定。

能攀上这样的亲戚,伯父母当然相当乐意。但是,王玉龄的母亲却不怎么赞成。

王母反对的理由很多,比如,张灵甫曾亲手杀死他的前妻,她担心张灵甫也会对自己的女儿下手;再如,她守寡那么多年,就因为丈夫也是军人,她担心女儿嫁给张灵甫后,将会走自己的老路……

然而,无论王母怎么反对,女儿王玉龄还是和张灵甫走到了一起。无奈之下,她只能向张灵甫提出一个要求,那就是找一个人来做媒。

对这个要求,张灵甫轻松答应,刻意邀请当时的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来保媒,提高诚意,让世人知道他的决心。

就在商谈婚事这一期间,蒋介石再次给张灵甫发来电令,让他赶快到南京接受任命。

时间紧迫,张灵甫赶忙与王玉龄来到上海金门饭店完成婚礼,随后赶往南京。

夫妇俩在火车上度过了新婚之夜。

张灵甫一来到南京,就收到委任书,成了被称为国军“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第74师师长。

此刻,他可谓是爱情和事业双丰收,正值得意的人生时刻。

张灵甫去世后:年仅19岁的王玉龄成了寡妇,此后孑然一身从未他嫁 - 天天要闻

图|王玉龄和张灵甫结婚照

婚后,两人住在现今南京白下区二条巷51号楼,一有机会就如胶似漆黏在一起。

然而,他们的幸福时光并没有延续多久,王玉龄母亲的第2个担忧终究还是变成了现实。

三、19岁的寡妇

张灵甫与王玉龄在南京居住还不到一年的时间,上面就在1946年8月下来命令,让张灵甫率军去华北战场抗击解放军。

这是王玉龄怎么都想不到的,当初嫁给张灵甫的时候,特别是听母亲说职业军人很危险时,她嗤之以鼻,认为都把日本人赶走了,不会再打仗了,张灵甫因此也不会有什么危险。

哪曾想,还是打仗了,张灵甫还是要上前线。

军令如山,尽管夫妻俩不想分开,但不得不分开。

这时,王玉龄还在天真地认为,丈夫在抗日战争时期那么英勇,一路走下来都没有事,这次参战,他应该也会平安归来。

因此,在给丈夫收拾行囊的时候,王玉龄没有紧张,也没有过多的担忧与难过。

10月中下旬,张灵甫与粟裕在华北战场兵戎相见,国军和解放军开始你来我往拉开拉锯战。

期间,张灵甫不忘给王玉龄写信,不过并没有说什么你侬我侬的情话,都是一些小家常和对未来的规划。比如,家里的小鱼死了也不要忘记给花浇水,并留下一张设计图,标明哪里放花、哪里放鱼缸。

张灵甫这样的做法,让年纪还小的王玉龄感到很轻松,认为前线的战事应该没有多紧张。

1947年春,王玉龄到前线去看望张灵甫。这时候的她已经怀孕9个月了,挺着大肚子。

在前线,看着肚子圆鼓鼓的妻子,张灵甫异常温柔。出走的时候,他会像坚硬的竹杖一样扶着她,是她最信赖的依靠;临睡前,他会像哄小孩一样,哄着她慢慢入睡。

这一刻,夫妻俩不像是在前线,更像是在和平的环境下过着平静的生活。

不过,厄运很快到来。

王玉龄从前线回家不久,就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

在电话里,王玉龄异常高兴地将消息告诉给张灵甫。

中年得子,张灵甫也相当高兴,哈哈大笑的同时,傻傻询问儿子的哭声响不响,急切想要看到儿子的照片,此外,还温柔地对王玉龄说:“你心地善良,将来一定会多子多孙!”

张灵甫去世后:年仅19岁的王玉龄成了寡妇,此后孑然一身从未他嫁 - 天天要闻

图|王玉龄和儿子合影

这通电话后,张灵甫便不再给王玉龄打电话,也没有写信。

不知过了多久,王玉龄坐月子还没结束,一个卫兵突然闯进她的家里,悲痛地说:“张将军已经死了,就在5月16日。”

听到这个,王玉龄悲痛得昏厥过去。

在那之后的日子里,王玉龄的心情一直难以平复。她仔细推算,丈夫去世的那一天,刚好是她和丈夫打电话后的第10天……

无论怎样,丈夫死了,她成了寡妇。

她才19岁,苦日子还在后面。

四、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回到祖国

1948年底,在国民党的安排下,王玉龄抱着年幼的儿子和母亲辗转来到了台湾。

在台湾,王玉龄与母亲、儿子几乎无依无靠,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当时担任台湾陆军总司令的姨父孙立人。

然而,孙立人的日子也不怎么好过,要么被打压,要么被排挤,王玉龄一家因此大多时候只能靠自己。

在台湾的日子是待不下去了,王玉龄决定到美国发展。

1952年,在姨父的私人帮助下,她获得了美国护照,留下6岁的儿子和老母亲,一个人去了美国。

在台湾的时候,王玉龄还得到庇护,一来到美国,她才发现美国并没有那么美好,连最基本的权利都难以得到保障。

开弓已没有回头箭,就算是没有得到很好的庇护,她也没有重新回到台湾或去其他地方的打算,决心闯荡一番。

就这样,她凭借个人努力,成功考入美国纽约大学,专修财务专业。

后来,为了吃饱饭,她一边给人做文秘工作,一边到学校听课。

4年后,她顺利毕业,先在罗斯福医院做了2年的会计,后在朴拉沙饭店(五星级饭店)工作2年,最后在美国的一家航空公司做了21年,直到退休。

1973年秋,周总理意外得知了王玉龄的消息,随后主动通知相关人员给她发出邀请,欢迎她回到祖国的怀抱,落叶归根。

张灵甫去世后:年仅19岁的王玉龄成了寡妇,此后孑然一身从未他嫁 - 天天要闻

图|周总理

不过,当时王玉龄还有些担忧,毕竟她是国军将领张灵甫的遗孀,身份非同一般,生怕回去后会发生些什么。

直到这年9月,在好友的陪伴下,她才辗转来到北京。

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她回来后并没有发生什么事,反而受到了周总理的热烈欢迎。

周总理热情接待王玉龄,还亲自安排工作人员陪同她游览北京周边的景区和各种建筑,让她看看新中国的变化。

这一看,王玉龄不由得感慨万千,对新中国和新政府有了新的看法,并萌生了回来为祖国做贡献的想法。

虽然是国民党军官太太,但王玉龄爱国这件事是毋庸置疑的。

王玉龄刚读到四年级,日本人就开始侵华。他们一路南下,从东北、东部和东南部一直打到位于东南地区的湖南,打到了王玉龄的家乡长沙。他们见人就杀,见房就烧,见财物就抢,见女人就强奸……

这个国仇家恨,王玉龄一直记在脑海中、融入血液里。因此,无论是在台湾,还是到美国留学、就业,她都没有买过日本货,也从未正眼瞧过日本人。

1980年,当听说日本人霸占两栋在东京繁华地带的用中国人血汗钱购买的大楼时,王玉龄怒了,主动站起来帮助中国政府打官司。

后来,官司打赢了,但日本人还是不想将归属权转给中国。王玉龄于是又让律师去起诉,到最后,日本人终于将那两栋楼的赔款交给中国政府。

80年代后,王玉龄频繁回来为祖国做贡献,她的儿子也来到上海做生意,于是她决定在上海定居下来。

不过,在南京发生的一件事却让她感到很委屈。

本来,依照国家政策,她在南京是可以继承张灵甫留下来的一栋房子的,也就是他们结婚时的婚房——白下区二条巷51号楼。

可是,南京房产管理部门却不断变化口吻,还把房子给拆了,这件事一直扯皮30年,直到当地部门以17万元作为赔偿才结束。

除了房子这件事,还有两大问题一直萦绕在王玉龄心上,她回国后无时无刻都想找到答案。这两个问题分别是:张灵甫是怎么死的?张灵甫的遗骨到底在哪里?

张灵甫去世后:年仅19岁的王玉龄成了寡妇,此后孑然一身从未他嫁 - 天天要闻

图|张灵甫

五、张灵甫死亡之谜和遗骨之谜

对于张灵甫的死,至今总共有三种说法:一是大陆主流方面主张的击毙说;二是国民党一直坚持的自杀说;三是近些年才流行起来的杀俘说。

第1种说法,主要的依据是孟良崮战役结束后,陈毅、粟裕、谭震林等给党中央发过去的联名电报。

电报的主要内容说,74师被全歼,6纵特团副团长何凤山率领的部队,找到了张灵甫、蔡仁杰卢醒等74师主要领导人的藏身之所,当场将他们击杀。

第2种说法,不仅蒋介石相信,王玉龄也将信将疑。

74军在孟良崮战役中失败后,国民党方面便公布张灵甫和蔡仁杰、卢醒等74师主要领导人集体自杀的消息。1947年5月29日,蒋介石表彰了张灵甫的行为。

蒋介石和国民党这个自杀说的主要依据,是张灵甫给蒋介石的一张遗书,里面说:“今战况恶化……我与众将战到最后……决心以一弹饮绝成仁。”

之所以说王玉龄对自杀说将信将疑,是因为张灵甫也给她写了遗书。在《王玉龄口述》里,她如此描述道:“幼子望养育之,玉龄吾妻,今永诀矣,灵甫绝笔。”

第3种说法,是在孟良崮战役半个多世纪后田野调查得出的结果。在《百年潮》杂志2007年第七期刊里,一个署名为冷玉键的人发表考证文章《孟良崮战役中张灵甫亡命之谜》,提出杀俘说。其主要依据是走访孟良崮战役有关的人或研究者,收集相应的材料,最后下结论。

然而,无论是哪一种说法,其结局都是张灵甫死在了孟良崮战役中。

几十年过去了,王玉龄似乎已经从耿耿于怀,变为释怀放下,她曾说:“有什么关系呢?你说我能恨谁?我的先生是职业军人,战争本来就是残酷的。”

除了张灵甫的死亡之谜,张灵甫的遗骨到底在哪里,也是王玉龄一直想知道的事。

张灵甫去世后:年仅19岁的王玉龄成了寡妇,此后孑然一身从未他嫁 - 天天要闻

图|王玉龄

自孟良崮战役结束后,张灵甫的遗骨成了一个谜团。

为了将其找出来好好安葬,王玉龄和她的儿子以及一些社会人士都拼尽了全力,但始终都无济于事。

最近一次听到张灵甫遗骨的消息,还是在2015年。

2012年8月,网名为“沂河边的乌鸦”的网友在某平台上发文称:张灵甫遗骨一直埋在山东沂南县董家庄村的一户民院中,该院脏乱嘈杂,充满污秽,上面养羊,下面就躺着张灵甫。

2015年1月21日,网名为“74师师长张灵甫之子张道宇”的实名制网友发文称:“多次前往沟通都是索要巨款”,对方张口就要20万动土费,且不保证那就是张灵甫,总之,他们都不管,只管要钱。

自这以后,便不再听到有关张灵甫遗骨的消息。

这事,肯定是王玉龄一直以来的心病。

早在2003年的时候,因为找不到张灵甫遗骨,王玉龄只能在上海浦东的玫瑰园为张灵甫修建一座衣冠冢,并留下诗文。

可见,王玉龄一直都在思念张灵甫。

2007年,她还为张灵甫做了一些事——到孟良崮去。

六、游历丈夫葬身之地

2005年,王玉龄突然收到粟裕侄子粟刚兵的一份邀请,大概的意思是希望她去孟良崮看看,顺便祭拜一下张灵甫。

发出这个邀请的时候,粟刚兵还担心王玉龄和她的家人会拒绝,但他们没有。

2007年10月,79岁的王玉龄带着她60岁的儿子一起动身去了孟良崮。

那一年,距离孟良崮战役刚好过去60年。王玉龄选择在这个时间段去孟良崮,是不是有特殊用意呢?这就不得知了。

来到孟良崮,王玉龄开始回忆与张灵甫过去在一起时的点点滴滴。其中,更多的是遗憾。她说,最遗憾的是自己从来没有说过爱张灵甫。

她没有说爱张灵甫,可张灵甫却说了一句许多女人都难以抵挡的情话:“我讨了一个好老婆,我讨饭她会帮我拿饭碗。”

在他们参观孟良崮期间,有人询问王玉龄有关祖国统一的问题,她说“祖国一定要统一”,还和儿子一起公开留下了4个大字:“和平统一!”

2021年10月9日晩,王玉龄老人在上海的家中安详离开人世,享年94岁。

这一生,她就只嫁给了张灵甫。

结语:

张灵甫去世时,王玉龄才19岁,却已成了一个寡妇。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那之后,她一直孑然一身,从未他嫁。

张灵甫去世后:年仅19岁的王玉龄成了寡妇,此后孑然一身从未他嫁 - 天天要闻

图|王玉龄一家合影

对她的这个做法,许多人嘲笑她犯傻,不懂得享受人生,不知道去寻找新的生活,傻傻一个人扛住生活的压力和各种孤独寂寞。

有人支持她,认为这就是爱情。17岁那年,王玉龄认识了暗恋她已久的张灵甫,不久就和张灵甫步入婚姻殿堂。可他们并没能厮守一生,仅做了两年夫妻就天人永隔。之后,她却为他守爱一生。

对此,只能用爱情去解释,否则无法理解。

还好支持王玉龄的人是比较多的,电影《太平轮•彼岸》将他们的爱情搬到了屏幕上。他们的爱情故事,也许将会有更多的人去续写。

军事分类资讯推荐

上涨!4月13日猪价来了…… - 天天要闻

上涨!4月13日猪价来了……

从供需基本面来看,4月份,市场存在看跌的心态!一方面,生猪供应水平增加,4月标猪出栏对于去年6月母猪存栏,由于去年5~11月份,母猪存栏逐月增加,本月,适重标猪供应水平进一步改善,供应宽松的基本面持续!不过,机构预估,4月份,集团猪企出栏计划或将增加3.25%
氧化铝“疯狂过山车”:历史新低后将何去何从? - 天天要闻

氧化铝“疯狂过山车”:历史新低后将何去何从?

Wind数据显示,4月11日,我国氧化铝平均现货价格指数(下称“氧化铝现货价”)连续四天跌破3000元/吨关口,以2895.00元/吨报收,创下自2023年8月10日以来的新低。期货市场上,氧化铝主连合约于4月9日创下其上市以来的新低(2663元/吨)后,虽然
交易泡汤?巴拿马发现多处违规,港口经营权或被撤销,长和回应了 - 天天要闻

交易泡汤?巴拿马发现多处违规,港口经营权或被撤销,长和回应了

几天前,针对长和实业旗下的港口公司对巴拿马港口合约的履行情况,巴拿马政府进行了相关审查,发现长和集团在2021年续签巴拿马运河港口合约时,存在多项违规行为,其中一点是巴拿马方未收到合约规定的12亿美元,巴拿马政府将对批准续签合约的官员进行调查,并把审计结果提交
来真的了!特朗普低估中国决心,美股蒸发6.5万亿 - 天天要闻

来真的了!特朗普低估中国决心,美股蒸发6.5万亿

近日,美国突然对全球180多个国家加征关税,尤其是对中国商品税率直接提高104%。可是,加征关税不仅没让美国占到便宜,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短短两天美股市值就蒸发了6.5万亿美元,要知道这可相当于德国一年的经济总量。
华东某院大待岗! - 天天要闻

华东某院大待岗!

不过继承就是单纯好奇,怎么这行,前两天还是忙得脚不沾地,项目一个接一个,加班熬夜那是常态,怎么突然说没项目就没项目了,甚至到了实在没活儿分给大家,干脆让大家直接回家歇着的地步!
奥斯福耗资百万,投建粉末喷涂生产线! - 天天要闻

奥斯福耗资百万,投建粉末喷涂生产线!

日前,福建奥斯福电力系统有限公司(下称“奥斯福”),粉末喷涂生产线,在漳州市长泰区发展和改革局,进行县级权限内企业境内投资项目备案。此次粉末喷涂生产线的建设,旨在进一步优化公司产品结构,提高发电机组外壳等关键部件的喷涂质量和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