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方正平回忆中原突围挺进秦岭

2022年07月01日09:24:02 军事 1568

挺进秦岭

方正平

开国中将方正平回忆中原突围挺进秦岭 - 天天要闻

1946年6月,蒋介石决定挑起全面内战,并首先消灭我中原人民解放军,在我中原军区周围部署了近30万国民党军,筑起了6000多座碉堡和10万条战壕,驻武汉的空军由美军帮助训练,也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我中原解放军约6万人,与敌人在数量上是5.1的态势。同时,由于国民党军队的不断进逼蚕食,中原军区主力被逼到以宣化店为中心纵横不到百里的极狭小地区内,形势十分危急。

遵照党中央、毛主席“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的指示,中原军区命令第1纵队第1旅伪装主力向津浦路以东转移,鄂东军区部队就地坚持斗争,以迷惑牵制敌人;主力分南北两路于26日开始向西突围。北路突围部队由军区司令员李先念、政治委员郑位三率中原局、中原军区机关和第2纵队主力第13旅、第15旅之第45团、第359旅等,共约1.5万人。当时我任2纵参谋长,参加北路行动。

26日拂晓,国民党军向黄安以西、经扶以东、孝感以北我军阵地大举进攻,并侵占我邓店、虎湾等地。

26日晚饭后,我们部队从宣化店、定远店出发,乘着夜色向西前进。28日晚,我们到达平汉路以东九里关地区,选定在信阳以南、武胜关以北的柳林车站至李家寨之间,分两路突破封锁线。这里是敌人设防的重点,经过半年的时间,从信阳至武胜关铁路沿线,凭借着险峻的地形,构成了坚固的集团工事,由国民党军整编“师扼守,敌人把平汉路说成是“钢铁防线”。

29日拂晓,担任前卫的13旅第37团由团长夏世厚指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正在睡梦中的柳林车站守敌发起进攻。敌人仓促应战,进行堵击。37团指战员,犹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龟缩在碉堡工事的敌人,吓得胆战心惊。夏团长带领部队,冒着密集的枪弹,勇敢冲锋、炸碉堡,很快攻下了柳林车站和四周的制高点,歼灭敌人一个团,敌人苦心经营半年之久的平汉路封锁线,一下子就被我们撕了个缺口。

紧接着,中原局、中原军区和2纵队主力自柳林站处大踏步地迅速通过平汉铁路,急行军至信应边之四望山地区。29日晚,王震所率359旅等部队,也经过激战,在柳林站以南鸡公山黄袍山之间,突过了平汉路。

7月1日,王树声所部经过激战,在花园以北、王家店以南突过平汉线,到达安应区,与原在路西接应的15旅44团会合。

中原部队胜利突破平汉路封锁线的消息,使党中央和全国人民十分高兴。但是蒋介石却像挨了当头一棒,在宣化店“围歼”中原解放军的美梦成了泡影,急令刘峙立即组织“追歼”。刘峙急调孙震的整编第41师,由光山向信阳疾进。令其整编第3师等部火速调往随县以北的天河口一线。同时令整编66师、巧师等部尾随追击,妄图在天河口地区对我军形成新的包围圈,将我北路大军一举全歼。

然而,在敌人的包围圈还未形成以前,我军于7月1日进至浆溪店、朱家店一线,7月4日已越过天河口,到天河口以西枣阳以北地区集结。敌人的阴谋又一次破产了。

敌军第二次追歼扑空以后,蒋介石斥责刘峙作战不力,又下令组织继续“围歼”中原解放军的行动。要求郑州、武汉、西安3个绥靖公署的军队,在唐河左岸地区,会歼中原部队。部署15师、41师紧追不舍,出动10多架飞机侦察、扫射,封锁唐河口,协同整编第3师在7月7日以前在唐河左岸的苍苔地区“围歼”我军。

我军大踏步地向唐河的几个渡口挺进,顶风冒雨,不顾道路坎坷泥泞,不顾疲劳,日夜兼程,终于以惊人的毅力,赶到了敌人的前面,抢占了渡口。这期间,我军打破了敌整编第3师的伏击和阻截,日行一百几十里路程,跨过苍苔,夺取了程家河和郭滩渡口,架设浮桥,飞渡唐河、白河,踏过了豫西南的丘陵平原,插入伏牛山南麓。当敌军追到唐河右岸时,我军已于7月12日胜利进抵内乡、浙川一线,主力已进入荆紫关和师岗预定驻地。敌人被我军远远抛在了后面。

7月13日,党中央指示我们:蒋介石计划先攻苏皖,后取华北,歼灭中原解放军。为此,中原部队应在鄂、豫、皖、川、陕境内,从外线牵制敌人,协助内线各区作战部队粉碎敌人的阴谋。

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北路主力在师岗地区分为两路行动:由李先念、郑位三率中原局、军区直属队和13旅、15旅的45团等部队为左路纵队,向宁陕方向的南化塘前进。以王震率领的359旅、干部旅为右路纵队,取道荆紫关,向山阳柞水前进。

当北路主力向丹江右岸前进时,蒋介石似乎察觉了我军的意图,他马上又调集大军,在丹江左岸构成新的堵击态势。4个师的兵力,分别布防在南阳镇坪、内乡以南和丹江沿岸的渐川一带。同时,胡宗南的王牌军整1师的第1旅和90师也星夜赶至荆紫关、南化塘一线,据险堵截。敌人这种架式,是妄图把中原部队北路主力“围歼”在丹江沿岸。

丹江位于豫西南的鄂豫陕三省交界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我军能否渡过丹江,关系到生死存亡。若能渡过丹江,就可以摆脱敌人的围堵,实现进军陕南的计划;否则,我军被围困在丹江右岸,周围已有数倍于我的敌军,情况将十分危险。

所以,我们必须抢在敌人的前面,强渡丹江,甩开敌人。

7月12日,我左路部队由师岗西进途中,敌内乡4个保安团进行阻击,我前卫13旅37团将其击溃。13日,13旅的38团又迅速将马蹬铺的敌人紧紧包围,并袭击李官桥孟家楼等地的敌人,打得非常好,使我军得以迅速进抵浙川地区。

与此同时,我右路王震部队359旅718团,准备抢占荆紫关这一入陕的咽喉。

14日,敌机猛烈向我军扫射。连日部队强行军,十分辛苦,但我干部战士表现坚强,发扬了连续作战的光荣传统。荆紫关因为有胡宗南整编90师先我赶到,扼守甚严,未能攻克。为减少伤亡,中原军区领导当即决定:避开荆紫关,绕道抢渡丹江,向南绕鲍鱼岭、南化塘,从那里进入陕南。

14日中午,359旅的717团在大石桥与柳家泉娘娘洞之间抢渡丹江,然后绕道西进。同日晚上,李先念、郑位三率中原局、中原军区机关,在大石桥渡过丹江,进抵浙川以西的梅家铺地区。

我们渡江的时候,因连日大雨,山洪暴发,丹江水位骤然猛涨。当时因搞不到渡船,我们决定徒涉过江,并立即派人沿岸寻找水浅的地段,很快找到了可以徒涉的渡口,部队指战员手拉着手,相互搀扶,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顶着齐胸的湍急江水,一步一步地艰难前进。虽然大家尽力帮助,但由于江水凶猛,仍有少数同志被洪水卷走。

南化塘之战,是向西突围的最后一战。我军渡过丹江以后,我左路部队于17日进抵南化塘,但是,胡宗南的部队已占领制高点玉皇顶及黄家堡一线,尾追的敌人又紧紧向我扑来,情况十分险恶。当时,中原部队的领导,都在这个狭窄的深山沟里,他们来到前沿阵地,进行观察,很快做出了决定。李先念司令员命令:坚决拿下敌人主阵地,37团从下面进攻玉皇顶主阵地,38团从右翼出击,39团打左翼,45团断后。战斗于17日下午3时打响,我军集中了炮火向敌猛攻。37团夏世厚团长率领1,2,3营冲向敌阵地,进行肉搏战,拼刺刀。在这次战斗中,该团2营营长李金山同志壮烈牺牲。他是一位优秀指挥员,是红军出身的干部。当晚拿下了玉皇顶山下黄家堡主阵地,打开了入陕的大门。李先念当时曾对大家说:到底还是共产党的队伍厉害。今天我们要在山头压住敌人,叫他一个也过不去。

19日拂晓,我左路部队前进至赵川镇,又遇到敌人堵截,在16个小时之内,敌向我发起17次冲锋,均被我击溃。毙伤敌400多人,我45团团长汪世才一直坚守黄坡岭主阵地上,直到壮烈牺牲。

赵川、南化塘战斗后,我北路主力部队到达陕南山阳县一带。这里是秦岭大山,适于打游击,我们如鱼得水,敌人“围歼”我们的阴谋宣布破产。

陕南地区位于秦岭南麓,这里群山起伏,层峦叠嶂,山高路窄,沟壑纵横,地形险要,并且人烟稀少,地薄贫脊。

我军进入陕南以后,蒋介石又拼凑了14个旅10万兵力,在陕南构成了新的堵击网,企图用重兵“围剿”和经济封锁,把我们困死饿死在穷山恶水之中。

这个时候,李先念司令员把我叫到他那里去,向我布置任务。他指着五十万分之一的地图对我说:我们要继续向宁陕方向前进。这一带都是大山,大部队行动困难,现在部队分两路前进。我们率中原局、中原军区机关及13旅37团、警卫团为右路纵队,走商南龙驹寨以南,经镇安到宁陕。你们率2纵队直属队、38团、45团及39团为左路纵队,从山阳至漫川关之间,通过镇安、柞水,在宁陕与我们会合。周志坚同志率39团一部在后面掩护主力转移还未上来。现在你们率部队迅速行动。

接受任务以后,我立即率2纵队直属机关、38团等部队出发。经过艰苦跋涉,于7月24日到达竹林关以南龙山头黑沟,漫川关东北地区,准备向西通过镇安到宁陕。

这一带全是高山狭谷,偏僻荒凉,白天热得要死,夜晚凉爽,附近没有老百姓居住。为判明周围情况,我们派出先头部队进行侦察。侦察兵和干部旅掉队的人员向我们反映说:山阳至漫川关一线,已被胡宗南部队封锁。

当即,我与其他同志商量,决定绕道郧西到宁陕。当我们前进到郧西东北茅坪时,发现这一带所有的道路关卡都已被敌135旅占据。于是我们向北到山阳县境内把部队集合在水草坪,架起了电台与中原军区首长联系,但未联系通。接着我要电台直接呼叫延安,与中央军委联络。很快,延安电台听到了我们的呼叫,让我们汇报情况,并告诉我们,同时有几个电台对着我们。我们非常感谢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关怀。我们向延安报告了敌情和我情,请求通报我们周围的详细敌情,请示下一步如何行动为好。

不一会儿,中央给我们复电指示:方正平来电甚慰。敌胡宗南在山阳、柞水、镇安一线,聚集重兵堵截,尾追你们的敌人有川军,在这种情况下,你们不要北进,应克服归队思想,保存力量,避免重大战斗,就地分散开展游击战,建立根据地,越快越好,请你坚决执行。

接到中央的指示以后,我们即刻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认真传达和讨论了中央指示精神,研究了贯彻措施。会议决定:以营为单位就地分散,按指定活动区域,开展游击战,创建根据地。具体部署:我率2纵队直属队和38团1个营,在山阳龙山头以北方向活动,齐勇率45团一部在郧西一带活动,曾广泰、秦振率38团一部在镇安、柞水地区活动。到水草坪以后,谭道鹏领导的游击队和我取得了联系,我们很高兴。他们并派人给我们当响导,介绍当地的情况。

陕南秦岭南麓,虽然山高路险,人少地贫,但开展游击战有利条件很多,森林茂密,方圆几百公里,回旋余地大。小部队开展游击作战,这是我们的长处,熟悉,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4方面军、红3军、红25军、红26军、红15军团等,都曾在此转战。红25军创建了以商洛为中心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抗日时期,党的武装曾活动在丹江两岸,1945年冬以后,由巩德芳任陕南游击指挥,政委王力,群众基础很好。

困难方面,主要是没有吃的。因为山高林密,人烟稀少,又处在青黄不接的季节,所以,我们经常吃山坡上的野山芋和未成熟的玉米芯子、玉米杆子,吃了以后,不好消化,许多同志得了严重的肠胃炎,不停地泻肚。当时,我也得了重肠炎,拉得一点劲儿也没有,但精神还好。我们几乎每日都在陡峭的群峰峡谷中爬上爬下,每翻过一座山梁,都要消耗很大的体力,骡马常常失蹄,马腿被石头磨破,鲜血淋淋。有时,不是人骑马,而是人推着架着骡马,艰难地前进。部队因为连续作战,又吃不好,极度疲劳,许多同志的鞋底被磨穿了,有的就在崎岖的山路上赤脚行军,脚被山石和树枝划破了,流淌着鲜血。尽管斗争环境异常艰苦,但我们的部队表现得很坚强,困难吓不倒我们,指战员们仍然保持着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乐观情绪。

为了改善部队的给养,我们研究决定:筹划一些粮食。有一天,据当地游击队报告,山阳县的银花街,没有敌人正规军,只有保安团和一个乡公所。我们经过侦察,这里确实兵力空虚,但有些粮食,立即决定打!当我们进到银花街的时候,敌人已闻讯逃跑了,根本没有交火,我们搞到了一些粮食,缓和了一下部队吃粮困难。

然后,部队进驻高坝店,很快和中原首长取得了联系。李先念等同志听取了我们的汇报,很高兴,并向我们传达了中央的指示:中原突围部队应该与当地游击队建立联系,在陕南十余县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成立豫鄂陕军区。

遵照中央和军区的指示,我们以山阳县龙山头地区为基础,把当地干部组织起来,加上2纵队机关的部分干部,组成了3分区和地委机关。分区成立大会是在山阳县中村的昊家坟园召开的,共有3000多人参加。会上宣布分区正式成立,

并建立了分区下面各县政权,任命了山阳县、商山县、郧山县的县委书记和县长,大会开得十分隆重热烈。我们又把当地谭道鹏同志领导的游击队和地方干部组织起来,整编成为游击支队。当地老百姓热烈欢呼,盼来了自己的军队,有了人民的政权。

3分区活动在山阳、商南和郧西的交界处,会同地方政府,领导群众抗捐、抗税、抗丁、抗差,向敌人进行斗争。并根据群众和陕南游击队向我军提供的准确情报,有力地打击国民党乡保武装,摧毁反动政权,建立人民政权。

经过短短几个月的战斗,民主乡政府在斗争中建立起来了,有了自己的政权以后,就大不一样了,人民处处支援我们部队作战,并节衣缩食为部队提供给养。

我们就把战斗中缴获的一部分物资送给穷苦的老百姓,广大群众更加拥护我们。

例如,战斗中缴获的国民党24集团军的数万元关金票,还有一部分金银财宝,我们都交给了郧商县委,缓和了地方和部队的财政困难,进一步鼓舞了军民的斗志。

这个时期的统战工作,团结开明人士,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山阳县中村乡乡长席学礼和该县自卫大队长陈月庭,经过我们的争取毅然脱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率部参加我军,调转枪口,和我们一起打击蒋军的顽固派。我们还注意搞好秋收生产工作,使人民获得了一个较好的收成。民主政权很快在群众中扎下了根。

8月18日,3分区向中原局和中央报告了银花街、中村建立政权的情况。中央21日复电指示:要速将银花、中村建立政权、组织地方武装的经验,通知各部照办,愈快愈好。这期间,1军分区和地委、2,4军分区和地委,也相继建立了县、区、乡政权。在建立豫鄂陕根据地的艰苦一牛争中,很多同志不幸牺牲。如陕南地下党巩德芳、谭道鹏同志,在发动和领导当地游击斗争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我们主力部队入陕后,他们率领游击队积极支援我们,并向当地群众宣传党的政策,组织对敌斗争;当我们主力撤离后,由于叛徒的出卖,他们不幸被捕,在敌人酷刑屠刀之下,坚强不屈,大义凛然,英勇就义。他们的牺牲,使我们非常悲痛,同时,也激起了我们对敌人的更大仇恨。

不久,中共陕西省工委书记汪锋奉中央命令,到陕南主持豫鄂陕边区工作,并任区党委书记。9月22日,中原军区奉中央军委电令:任命文建武同志为豫鄂陕军区司令员,汪锋为政治委员,陈先瑞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方正平为副政治委员,张树才为政治部主任,豫鄂陕军区正式成立。9月24日,豫鄂陕边区党委在封地沟(今丹风县大峪乡)召开扩大会议,宣布区党委正式成立。根据李先念同志8月下旬的提议,中央批准汪锋任书记,文建武、陈先瑞、方正平、张树才、夏农苔、魏国运为委员。李先念在会上还宣布了豫鄂陕边区各分区的区域范围和干部配备名单,并做了重要讲话。至9月底,全边区已建立了第1、第2、第3、第4地委和军分区。并建立了郧山、山阳、商山等17个县委(工委)和县政府,几十个区政府,地方武装扩大到2000余人,区、乡都有游击队。

9月以后,我就到军区工作,3分区由王力、周光策、齐勇、许道琦同志负责。

豫鄂陕军区的成立,标志着我中原北路突围主力,在陕南扎下了根,站住了脚。敌1战区政治部主任顾希平曾哀叹:李先念企图占据陕南,控制关中,响应陕北,进展甚速,威胁甚大,国军预计在两礼拜内进攻陕北,已被破坏。从敌人的言论中,可见我陕南根据地对整个战局所起的作用。

部队在陕南初期的作战中,由于连续的行军作战,有的营连与大部队脱节而走散,与上级失去联络,加上生活艰苦,部队非战斗减员较大,有的多达百分二十。形势稳定好转以后,许多同志又都陆续归队。军区警卫团的1个营与本团失去联络以后,与我纵队机关汇合在一起,统一行动,坚持斗争。

有一次,38团1个营和军区警卫团5连,到山阳县东赵川以北活动,与西照川保安团遭遇,当时该保安团依仗着人多势众,见我们比他们人少,便傲傲叫着向我们扑来,想占我们的便宜。目睹这帮地方杂牌军的嚣张气焰,我们的战士们气坏了。我命令大家沉住气,靠近了再打。当敌人像羊群似的冲上来时,距我们仅100多米,我一声令下:“打!’’顿时,我们100多名战士一齐向敌射击,再近一些时候,又一齐将手榴弹投向敌群,一下子把敌人打的鬼哭狼嚎,倒下一片。这时,连长董家伸率部向敌人发起反冲锋,面对着我军猛虎下山,枪法又准,保安团乱了阵,他们的头头带头向后逃跑,几百名保安团一齐抱头鼠窜。我命令:“追!’’

一口气追了几个山头,把敌人打得狼狈逃窜。这一仗,我们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还抓了一批俘虏。对此,中央来电表扬,说我们有效地牵制了敌人,配合了内线作战。

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很快度过了秋季。秦岭的冬天,属于高寒内陆,天寒地冻,漫山白雪皑皑,部队缺少御寒的棉衣。

敌军凭借着有美式的装备和丰富的给养优势,又调集10个旅的兵力和17个保安团,拉开大网,全面对我根据地进行“清剿”,把以前惯用的残忍方法全用上了。敌人每到一处,首先是驱赶已经不多的群众,拆毁房屋,砸碎石磨,惨杀牲畜,烧毁木柴,几乎把一切可以供人生存的东西,统统地破坏掉。人民群众在吃饭、住宿、取暖、穿衣、活动等方面,遇到了空前的困难。

党中央、毛主席对豫鄂陕边区的斗争,十分关心,极为重视。每当我们处于最危险、最困难的时刻,总是从延安给我们发来指示,其中不少电文都是毛主席、彭德怀副总司令亲手拟稿的。我们采取的办法是敌变我变,并且要我先变于敌。开始我们对付敌人正规军较大兵团作战,采取分散游击战的方法是对的。后来,到1946年11月、12月的时候,国民党的正规军减少了,对我们进行“清剿”的部队,是几个县的十几个保安团,如河南4分区内乡、镇平几个县的几个保安团搞联防,他们经常纠集多个保安团,联合向我分区分散的部队驻地进攻。

为此,我提出,敌变我变,集中兵力,打保安团,制定了反“清剿”斗争的方针和策略。决定集中主力部队2000余人进行机动作战。我和夏世厚率37团1个营和4分区7团和8团的部队,共13个连的兵力,先打了双槐树、镇平、内乡的保安团,俘敌300多人,缴获武器弹药一大批,并把溃逃之敌追击到五里川、朱阳关。这几仗把敌人的“清剿”阴谋粉碎了,敌人的威风被打下去了,它不敢轻易再向根据地进攻了。

在4分区地域,黄林和阂学胜同志率部打得也很出色,连续几次英勇战斗,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并打垮了保安团的联合廿清剿”。对此,中央军委曾传令嘉奖,并鼓励部队向他们学习。

1947年1月上旬,天气寒冷。军区调集第2、第3、第4分区的主力部队5000余人,组成野战纵队,黄林任司令员,我兼政委,夏世厚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翁可业任政治部主任。我们率部南征北战,纵横驰骋,连续打跨了敌人10多个保安团,进军伏牛山,打出了一个好局面。

1947年2月1日,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的到来。中央指出,豫鄂陕军区牵制蒋军向解放区全面进攻的艰巨任务,胜利完成。随着全国战局形势的变化,为了聚集力量,准备争取更大的胜利,中央军委批准豫鄂陕军区主力部队分两批待命,预定在新安县刘皇岭地区北渡黄河,开往山西省晋城高平县休整。我们一直坚持到了3月份,才奉命北渡黄河到了山西晋城。7月,我军开始了战略反攻。不久,我们正式整编为晋冀鲁豫军区12纵队,又打回了河南和湖北。

回顾这段历史,虽然仅仅1年的时间,但是我们经历了不平凡的斗争,跳出包围圈,跨过平汉线,飞渡唐河,涉水丹江,闯过荆紫关,大战南化塘,胜利进陕南,开辟根据地,建立人民政权,反“清剿”,消灭保安团,这一幕幕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牺牲了不知多少英雄儿女,才粉碎了敌人“围歼”中原解放军的阴谋,从外线牵制了敌人,对保卫陕甘宁、党中央,支援华北、华东等战场,起了很大的作用。使我不能忘怀的还有那鄂西北支援我们的贫苦的老百姓,坚强的陕南地下党和游击队,鄂豫陕的英雄人民,与我们鱼水深情,他们支援和参加了我们的战斗,付出了牺牲,为全国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让我们记住这段不平凡的战斗历程,教育后人,珍惜革命胜利果实,永远跟着共产党,沿着先烈的足迹,奋勇前进。

(1992年12月)

军事分类资讯推荐

金日成催促中国立即出兵,毛主席说他想多了,得让苏联和他说说 - 天天要闻

金日成催促中国立即出兵,毛主席说他想多了,得让苏联和他说说

就在早前,朝鲜已经接到了毛主席亲自签发的电报,明确表示中国将出兵援朝,并已做好准备。然而,朴一禹来到沈阳后,并没有就志愿军入朝具体事宜进行沟通,只是传达了金日成首相的要求,希望中国军队立即过江,并说金日成现在德川,志愿军指挥部也应该设在那里
来自铁军第43军的两大王牌师,六大军长,皆是军中翘楚 - 天天要闻

来自铁军第43军的两大王牌师,六大军长,皆是军中翘楚

在1948年十一月,由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改编而成的第43军,是解放战场上,四野大军的头号主力部队之一,为加快促进东北地区的解放立下赫赫战功。在战略追歼阶段,第43军与兄弟部队共同南下作战,参与衡宝战役,和兄弟部队共同重创白崇禧军事集团。此举
战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来战争新纪元 - 天天要闻

战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来战争新纪元

战争冲击波,科技世界的重塑与变革。近期战火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再次点燃,但这场战争不仅仅是对地理和政治版图的重新划分,更是一场科技领域的无声革命。战争的硝烟背后隐藏着科技创新的澎湃动力,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世界。首先,我们看到了无人机技术的突飞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