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玩泥巴到玩飞机的中国航空之父,28岁为救两个小孩坠机身亡

2021年04月02日14:12:03 军事 1510

2001年4月1日,美国海军EP-3侦察机闯入我国领空,在中国海南岛东南70海里的中国专属经济区上空挑衅,EP-3突然大转向撞击了我国飞行员王伟驾驶的歼-8II战斗机。歼-8II战斗机尾部受损失去平衡后坠机,王伟跳伞落海后下落不明,中国出动上万兵力搜寻无果。

从玩泥巴到玩飞机的中国航空之父,28岁为救两个小孩坠机身亡 - 天天要闻

牺牲后的王伟被授予"海空卫士"和革命烈士。而当时在EP-3侦察机上的奥斯本,回国后被美国封为英雄。

今天是王伟牺牲20周年纪念日,向他致敬,也向所有保卫祖国的空军及一直致力于发展中国航空事业的人致敬。

这篇文章要说的是被誉为"中国航空之父"的冯如先生。

一、年少时得到了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1884年,冯如生于广东恩平的一个贫农家庭,没有多少机会读书学习,不过人很聪明,动手能力很强,特别喜欢玩泥巴、木棍这些农村孩子接触得最多的东西。不过他不是没目的地玩,而是用泥巴、木棍等自然界可取的物体制造一些小车小轮小工具的模型,就跟现在喜欢玩积木的孩子一样,不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一个穷得只能玩泥巴的小孩儿,却能玩现在依旧很高大上的飞机,看上去有点荒谬,不过这是事实。

冯如12岁的时候,遇上了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从玩泥巴到玩飞机的中国航空之父,28岁为救两个小孩坠机身亡 - 天天要闻

那时,在美国旧金山做小生意的舅舅回国省亲,不忍见聪明求知欲强的外侄陷在糟糕的环境里,便把冯如带到美国开眼界。小冯如对父母说:"古人说'大丈夫四海为家',我不愿意终生守候在家里,我愿意出去学门手艺,将来孝敬父母。"

人穷志不穷,这是多少逆境中成长的人改变命运的信念和决心。

到了美国旧金山后,冯如见到了和自己国家完全不一样的城市,工业发达,各种各样的机器,他好奇又有些悲伤,懂得了当时落后的中国为什么受西方列强欺负的原因。

于是,他下定决心学习技术,然后学以致用,用科技拯救中国。

18岁的冯如去了纽约攻读机器制造专业,他学习很刻苦,还时常打工挣学费。到23岁时,他已懂得36种机器的制造方法,设计制造的无线电收发报机在性能上比起其它产品具有更多的优势而广受用户欢迎。当时的冯如,在美国已是一名小有名气的机器发明家。

二、学以致用、科技救国的决心

正当冯如在大洋彼岸醉心于学习机器制造时,中国发生了很多大事。

1904年,日俄为了争夺中国东北特权,在中国的地盘上发动了日俄战争。而当时帝国主义都想分割中国这块肥肉,美国也插手进来调停,让日俄签订《朴茨茅斯和约》,俄国把旅顺、大连转让给日本。而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不去反抗,面对列强的侵略及不平等条约,只得照单全收。

当时身在美国的冯如气愤不已,那时他想给祖国造一艘军舰,以加强海防力量。青春男儿的血性不断激励着他一定要为祖国出力。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后,列强各国纷纷开始研制飞机、飞艇、航空武器,作为当时国防的先进装备。

从玩泥巴到玩飞机的中国航空之父,28岁为救两个小孩坠机身亡 - 天天要闻

因造军舰的费用太大,冯如改变了想法,投入到飞机的制造中。

飞机,毕竟不是用泥巴捏出来的,要想研制,困难重重,其中资金、技术尤其关键。

冯如变卖了家当,也凑不上造飞机要花的钱。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发动在美国的华侨加入到爱国救国的行动中去,可是多数华侨并不看好,最终只有黄杞、张楠、谭耀能三人提供援助。

1907年9月,冯如将凑到的1000多美元,和伙伴朱竹泉、朱兆槐、司徒璧如,在当时的屋仑也就是现在的奥克兰地区租了一间厂房,开始了他们的飞机制造。

资金、人力算基本解决,可技术从哪里来呢?

当时,为了保持飞机制造的垄断地位,莱特兄弟把所有资料都封锁起来。于是,冯如一同人只得靠已掌握的空气动力学的知识,自己绘制飞机设计图纸,也会购买报纸杂志,了解当时各国研制飞机的情况,学习他们的长处。他下了很大决心,一定要造成飞机,他在给父母的信上说:"飞机造不成,我誓不回国!"

经过不懈努力,1908年4月,冯如的飞机在奥克兰试飞,他亲自试飞。第一次试飞时,飞机升到高空突然倾斜,坠落在地,幸运的是冯如没有生命危险。而就在这一天,他们的厂房着了火,所有的图纸资料都成了灰烬,这会不会是某些人故意纵火呢?

第一次造飞机失败后,冯如又艰难地募捐了些资金,搭建了帐篷,又开始投入到研制中去。

1908年9月21日,冯如再次驾机试飞,首飞达到了2640英尺,比莱特兄弟的1788英尺首飞纪录还要远。当时,旧金山的一家报纸报道的一篇新闻标题是:《中国人的航空技术超过西方》,可想而知,冯如的首飞在美国造成的轰动。

1910年,冯如优化了飞机的性能,设计和制造了一架机翼长29.5英尺,翼宽4.5英尺,内燃机30马力,螺旋桨每分钟转动1200转,在当时很先进的飞机。在10月的旧金山举办的国际飞行比赛中,冯如以700多英尺的飞行高度和65英里的时速,打破了1909年第一届国际飞行比赛的世界纪录,他也因此一举成名。

三、归国效力,中国航空之父

在冯如名气如日中天之时,他拒绝了重金聘用他的外国大公司,执意要回国发展中国的航空事业,于1911年2月,和助手朱竹泉、朱兆槐和司徒璧如三人,携带着自制的两架飞机以及制造飞机的机器,在海上漂了一个多月,终于抵达了香港。当时的清政府也很重视飞机的制造,还派了宝璧号军舰专程迎接冯如一行人,将他们安置在广州。

1911年4月,广州爆发黄花岗起义,清政府怕冯如倒向革命军,将其监视软禁。冯如苦恼,恨自己报国无门。辛亥革命爆发后,冯如毅然决然参加了革命军。

当时中国内部推翻清政府的革命战争正如火如荼,而世界各大帝国也一直在致力于殖民地的争夺,飞机也被用上了战场。

1911年9月,意大利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利比亚发动的殖民地战争,意大利就频频出动航空队执行任务。1911年10月23日,意大利航空队队长皮亚扎上尉驾驶飞机对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展开首次侦察,也开创了人类历史上飞机首次参与战争的记录。1911年11月1日,意大利航空队加沃蒂少尉驾驶一飞机侦察时,将机上4枚各两公斤重的手榴弹投到土军阵地,由此创造了飞机首次空袭的记录。

从玩泥巴到玩飞机的中国航空之父,28岁为救两个小孩坠机身亡 - 天天要闻

当时处在外忧内患的中国,令冯如更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制造出性能更加优良的飞机。

孙中山就任南京政府临时大总统以后,筹建了南京机场,并在1912年2月举行中国第一次航空飞行演习。冯如等人驾驶的飞机中途发生了故障,飞行数丈后降落,飞机也有所损坏,虽然演习未成功,但也达到了政治目的,振奋人心,让全国人知道,中国也有自己的飞机。

1912年8月5日,冯如在广州郊区进行第二次飞行表演。他驾驶着自己制造的飞机在蓝天翱翔,地上的人们欢呼不已,抬头便可以看见属于中国自己的飞机,那是中国的希望。他在天上飞了很久,技巧纯熟,飞机宛如大雁一般自在飞翔。正当要着落时,突然看到跑道上有两个小孩儿。

当时冯如有两个选择,正常降落在跑道上,或者重返蓝天。第一个选择显然很残忍,他不想看到残忍的事情发生在两个孩子身上,那还可能是一个或者两个家庭的痛。

于是,冯如选择再次冲向蓝天。为了避免悲剧发生,他猛拉操纵杆,脚踩加速器,飞机发了疯般冲向蓝天。

冯如避免了两个小孩儿的悲剧,可是悲剧却砸到了他的头上。飞机失去平衡,不断抖动摇晃,部分零件损坏,砰的一声巨响,飞机坠落在地。

人们把头部、胸部、腹部等都受重伤的冯如从飞机残骸里救了出来,可是伤势太重,冯如最终还是没能活过来,他的生命止于28岁。

虽然,冯如的生命很短暂,但是他的一生却很绚烂,为中国的航空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玩泥巴到玩飞机的中国航空之父,28岁为救两个小孩坠机身亡 - 天天要闻

2009年,中国航空百年暨空军建军60周年之际,中国空军授予冯如"中国航空之父"的称号。

有无数个像冯如这样富有为国奉献、开创精神的先驱们,也有无数个像王伟那样守护祖国和我们家园的军人们,我们才能生活在和平年代的阳光下。感谢有你们!

军事分类资讯推荐

美国离霸权瓦解,只差一场战争了 - 天天要闻

美国离霸权瓦解,只差一场战争了

在全球政治格局中,一个普遍的共识正在形成:美国的霸权地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其瓦解可能仅差一场战争的触发。然而,这场战争将在何处爆发,仍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对于某些国家而言,可能正是一场胜利,就能成为其复兴的关键。
乌军越境打击,苏57遭遇首次战损,俄罗斯吃亏,给解放军提了个醒 - 天天要闻

乌军越境打击,苏57遭遇首次战损,俄罗斯吃亏,给解放军提了个醒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多次公开渲染所谓的“今日乌克兰,明日台岛”言论,实际上不仅仅北约试图通过乌克兰危机冲突来警告解放军,台岛民进党当局也是非常关注俄乌冲突的战场变化,尤其是乌克兰军队使用的武器装备所带来的后果。最近民进党当局就非常推崇乌克兰的无人艇战术,为此已经拨款用于自杀式无人艇的开发和装备,民...
奥地利防长:允许乌克兰用外援武器打击俄境内目标,北约已“突破红线” - 天天要闻

奥地利防长:允许乌克兰用外援武器打击俄境内目标,北约已“突破红线”

【文/观察者网 房佶宜】据今日俄罗斯报道,当地时间6月8日,奥地利国防部长坦纳表示,乌克兰的西方支持者允许基辅使用外援武器打击俄境内目标,“突破了红线”。 坦纳(视觉中国) 据报道,最近几周,一些北约成员国公开支持乌克兰使用西方生产的武器打击俄罗斯领土。西方仍坚称,自己不是俄乌冲突一方,只是支持乌克兰阻止...
金日成催促中国立即出兵,毛主席说他想多了,得让苏联和他说说 - 天天要闻

金日成催促中国立即出兵,毛主席说他想多了,得让苏联和他说说

就在早前,朝鲜已经接到了毛主席亲自签发的电报,明确表示中国将出兵援朝,并已做好准备。然而,朴一禹来到沈阳后,并没有就志愿军入朝具体事宜进行沟通,只是传达了金日成首相的要求,希望中国军队立即过江,并说金日成现在德川,志愿军指挥部也应该设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