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维和的我国战士,闲暇之余拿着MG3机枪摆POSE拍照、MG3式7.62mm通用机枪的前身是MG42式机枪。该枪是在前联邦德国加入北约组织后,由MG42式机枪的7.92mm口径改为7.62mm、发射北约7.62mm制式弹而成。莱茵金属有限公司于1959年开始生产,型号定为MG42/59式。联邦国防军称它为MG1式,后来加以改进,定为MG2式,1968年又进行改进,定为MG3式,同时正式列装军队。
MG1A1的改良版本为1959年的MG1A2(MG42/59),主要改为较重的击锤(950克,原为550克)、加入新式环形缓冲器以对应美国的M13弹链及DM1弹链。再后来的又加入了枪口制退装置、改良两脚架及击锤,命名为MG1A3。而以沿用的MG42直接改装成7.62 NATO的版本名为MG2。至1968年,MG3正式进行生产,相比MG1A3,MG3改良了供弹系统的运作,亦加入了防空用的瞄准照门,部份零件仍可与原MG42互换。
在1956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重新组建武装力量,称为联邦德国国防军。当时东、西德的武器装备很自然地分属北约华约两个集团,所以轻武器的口径是打算要在军事集团内通用的。然而由于当时德国军工业还没有恢复过来,还没有能力马上研制和生产新武器,所以西德军队便在当年的11月从比利时FN公司订购了一批FAL步枪,并命名为G1。此举只是临时应急,将来的计划还是要实现轻武器国产化,所以在1958年西德军队选中了HK公司生产的G3步枪,而至于机枪则是选择了改为北约标准口径的MG42。
在非洲执行维和任务的我国工兵营战士,闲暇之余拿着巴基斯坦护卫部队的MG3机枪摆POSE拍照。在1956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重新组建武装力量,称为联邦德国国防军。然而由于当时德国军工业还没有恢复过来,还没有能力马上研制和生产新武器,所以西德军队便在1958年选中了HK公司生产的G3步枪,而至于机枪,则是选择了改为北约标准口径的MG42并重新命名为MG3。浴火重生的MG42将口径变成了使用北约制式7.62X51毫米弹药,内部几乎没有做改动,因此MG3和MG42外观上十分接近,下面我们说一下如何从外观上区分MG3和MG42.
MG34S和MG34/41 - MG34S和MG34/41是根据二战开始时早期的战斗经验,认为如果采用较高的射速能产生较大的散布面覆盖更大的目标区域。所以MG34/41的射速提高到1200RPM,而MG34S的射速更是提高到1700RPM,此外对枪机及其他细节都略有改进。MG34/41重量14kg,略重于原来的MG34型。这两种型号都在1942年生产了极少的数量,在后来的试验中被MG39/41所击败,而后者则被定型为MG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