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造疫苗,却造不出疫苗瓶?

2021年01月22日03:33:09 国际 1795

中国能造疫苗,却造不出疫苗瓶? - 天天要闻

中国能造疫苗,却造不出疫苗瓶? - 天天要闻


中国疫苗正在帮助全球许多国家和人们抵抗新冠病毒。


早在1月13日,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接种了中国新冠疫苗。第二天,1月14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安卡拉一家医院接种了中国新冠疫苗。


现在,全世界现在有20多个国家订购中国新冠疫苗。其中巴西就订购了1亿剂新冠疫苗。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包括副总统奥克塔伊,塞舌尔总统拉姆卡拉旺,约旦首相哈萨瓦纳,巴林王储兼首相萨勒曼等多国领导人都已公开接种中国新冠疫苗。


在国内,疫苗接种工作也已经开始。1月22日开始,北京将启动重点人群新冠疫苗第二剂接种。


根据国家卫健委此前透露的数据,2021年国产疫苗的产能可达到10亿剂。


有网友称,中国疫苗值得信任。


然而,在国产疫苗被不断高声赞颂时,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横亘在眼前。


疫苗瓶正全球“告急”,中国中硼硅玻璃更是面临“卡脖子”的问题。


中国疫苗很牛,但瓶子却是国外的


2020年6月,25个德国人飞到中国浙江,准备在这里帮忙盖一个工厂,工厂的主要产品,就是玻璃。


这不是一般的玻璃,而是目前整个世界都急需的疫苗瓶。


早在去年4月,牛津大学医学教授约翰•贝尔便表示现在世界上只剩下2亿个药瓶。


言外之意,全球疫苗玻璃瓶短缺危机正在爆发。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也提醒称,“连疫苗瓶、灌封设备,全球都没有足够的储备”。


这一危机不是没有被国内看到。


2020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曾公开表示“装疫苗的玻璃瓶的产量比疫苗还困难”,因为“玻璃瓶首先要有足够的玻璃,还要有足够的厂家”。


尽管在疫苗领域,中国已经可以说走在了前列,但是,疫苗瓶成了另一个关卡。


目前,新冠疫苗瓶以中硼硅玻璃瓶为主,而国内的药用玻璃则主要是钠钙玻璃,或是低硼硅玻璃。


在中硼硅玻璃领域,中国的存在感太少了。


中国能造疫苗,却造不出疫苗瓶? - 天天要闻


曾经有一个故事,2005年的时候,中国的几家药用玻璃包装企业与德国企业谈判,打算集体采购,想要以量换价,用国内大量的药用玻璃需求,换取对方价格上的优惠。


可对方态度十分傲慢,价格一分不降,还要提前6个月付款。


这一次的刺激,暴露的正是中国药用玻璃的短板。


最近,有文章指出国内具备优质疫苗瓶生产的产业基础,年产量至少可达80亿支以上。


但是,90%以上的药用玻璃瓶还在使用低硼硅玻璃,因此,这80亿支疫苗瓶中,有多少是中硼硅玻璃瓶呢?


这个答案或许并不能让感到人乐观。


当前,全球中硼硅玻璃瓶市场长期被德国肖特、日本电气硝子和美国康宁垄断,三家公司2019年全球市占率达90%。


现在已有100多家疫苗研究机构向肖特公司预订疫苗瓶。这意味着,全球每4个新冠疫苗项目就有3个使用了肖特中硼硅药用玻璃瓶,其中也包括中国机构。


中国的疫苗生产能力再强,最终仍然要买国外疫苗瓶,才能真的用起来。


为了解决玻璃不足的情况,中国已经把国外巨头请到了国内。


前文提到的浙江工厂,就是德国肖特的中国工厂。11月11日已经正式投产,这里,也将成为疫苗包装原材料的主要供货基地。


如果这条生产线出现问题,疫苗优势是否还能继续保持?


答案或许不会很乐观。


小瓶子,威胁大产业


玻璃,这种看似简单、透明、无形的东西,现在成了这场全球危机中众多考验的一环。


如果你以为一个玻璃瓶,只是跟疫苗公司有关,那就大错特错。其实,这个小小的玻璃瓶,和我们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


以疫苗容器来说,目前,主流的新冠疫苗都采用药用玻璃瓶装载。而药用玻璃的好坏,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疫苗的有效性。


在药用玻璃领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叫做耐水性。


耐水性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单位质量玻璃析出的碱的量,玻璃析出碱的量越少,耐水性等级越高,材料性质越稳定,就越不会和瓶内的溶剂产生化学反应,瓶子里的疫苗也就越安全可靠。


耐水性低的玻璃瓶,其中的某些成分被所接触的药品析出,或发生玻璃及药品成分相互迁移,就会造成注射剂药效衰减、药品不治病的几个重要原因之一。从而,直接影响了疫苗的有效性。


国际标准要求盛装疫苗的玻璃容器,必须为“一类中硼硅玻璃瓶”,这是国际公认的安全药品包装材料,不仅可充分保障药品的安全稳定,还可防止药品与低等级包装发生不良反应而危害人体健康。


中国能造疫苗,却造不出疫苗瓶? - 天天要闻


疫苗瓶,不仅仅在影响疫苗公司能否将疫苗应用在生活中,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疫苗能不能真正起到作用。


国外的一个小小玻璃瓶子不供货,就有可能让中国疫苗的产能大打折扣,甚至直接影响疫苗的接种效率。


现在,国内有50多家企业可以生产中硼硅玻璃管制注射剂,但是,作为最重要载体的中硼硅玻璃管,仍然以进口为主。


金角财经(F-Jinjiao)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查询到,目前的中硼硅玻璃管注册和备案企业中,Nipro、NEG、SCHOTT、Gerresheimer等企业仍是主体。而国内,只有山东药玻、正川股份等几家公司可以生产。


中国疫苗,似乎还不是100%的中国。


当然,在产业链全球化的背景下,一整个产业中有一部分环节从全球产业链中采购,也属于正常现象。但是,如果中国所缺失的环节,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发展,那就不得不重视了。


被自己放弃的优势


但实际上,中国的药用玻璃原本并不是如此落后。


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医药行业就已经迎来一次高速发展时期。


1968年5月,何享健和23位居民集资5000元,创办了"北街办塑料生产组",主要的产品就是药用玻璃瓶和塑料盖。


可见,国内药用玻璃瓶产业的起步并不算晚。


在何享健生产药用玻璃瓶以前,北京玻璃仪器厂在50年代已经开始尝试5.0中性硼硅玻璃管。


当时,全球其他国家也正在研制开发高品质药用玻璃,硼含量均超过8%,包括康宁的7800,肖特的Fiolax,日本NEG公司的BS等。


这意味着,中国的中硼硅玻璃研发,和国际巨头们至少也是同期出发的。到80年代,宝鸡药玻又引进过美国康宁的全套生产线,尝试进行国产。


尽管彼时的生产能力或许并没有十分高,但是也可以看出,国内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就在朝着药用玻璃的前沿发力。


然而,将近70年过去了,中国的药用玻璃仍然受制于人。


为什么?


中国能造疫苗,却造不出疫苗瓶? - 天天要闻


无论是60年代,还是80年代,中国经济都处于比较初步的阶段,用一个字就可以形容那时大部分中国产业的情况,那就是“穷”。


中硼硅玻璃成本高,因此价格也高,对于当时的国内医药产业来说,采购中硼硅玻璃也意味着增加了成本。


德国肖特公司生产的中硼硅玻璃管价格约为27000元/吨,国内低硼硅玻璃管价格约为7000元/吨,前者的价格约为后者的四倍。


而下游药企在可选择范围内,自然更倾向于平价替代产品,例如低硼硅玻璃等。


直到现在,药用玻璃市场里,中硼硅玻璃依然不占主流。


《中国药用玻璃包装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报告(2019版)》显示,2018年,国内药用玻璃市场上,中硼硅玻璃使用量仅占7%-8%。


药用玻璃就是这样一个产业,它影响着各大中国药企的成本结构,或许还薛定谔式地影响着国产药剂的药效。


市场的需求反过来影响着厂商的选择。


后来,何享健的玻璃瓶和塑料盖生意没做起来,转而生产发电机的小配件一类的产品去了。何享健背着这些小玩意走南闯北找市场,培养了异常灵敏的市场嗅觉。后来又开始制造风扇,进入家电行业。


而其他的药用玻璃厂商,则转向生产低硼硅玻璃等。


20世纪60年代,为了满足国内医药产品包装需求,中国自主研制了低硼硅医药玻璃品种,并开始规模化生产。


现在,国内中硼硅玻璃瓶的主要生产厂商山东药玻称,其中硼硅玻璃瓶年产量在2.5-3亿支。


但是,根据中国医药包装协会的数据,疫情前我国注射剂每年的总用量高达620亿支。


而在美国、欧洲等成熟市场中,均已经强制要求所有注射制剂和生物制剂使用中硼硅玻璃包装。


这一产业发展到现在,其落后已经不是由于产能或是生产能力的问题,中国不是无法生产,而是整个行业和政策的选择,导致了行业发展走向了另一个方向。


现在,事实在证明着,这个方向或许已经不再合适。


这样的趋势,正越来越明朗。


2017年12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已上市化学仿制药(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及了“不建议使用低硼硅玻璃和钠钙玻璃”。


虽然仍然没有硬性规定注射剂必须使用中硼硅玻璃,但也已经在这个被普通玻璃占领的领域撕开了一个口子。


毕竟,不起眼的小行业,一旦有了卡脖子的能力,就已然是一个重要的行业,在这里没有话语权,相当于产业自强的路只走了一半。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山东一化工厂爆炸,引发全球农药供应危机? - 天天要闻

山东一化工厂爆炸,引发全球农药供应危机?

昨天(5月27日),山东高密友道化学有限公司一车间发生爆炸事故。截至目前,事故造成5人死亡,6人失联,19人轻伤,救援和救治工作正在进行。正解局注意到,事故发生后,A股市场快速做出反应,多只农药股集体涨停。原因无他,#友道化学 是全球最大的#氯虫苯甲酰胺 原药生产商。市场担心,事故会影响原药生产,进而导致全球农...
国台办:图谋“台独”分裂,两岸对话协商无从谈起 - 天天要闻

国台办:图谋“台独”分裂,两岸对话协商无从谈起

5月28日,国务院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问:国台办发言人5月20日就赖清德近期多次涉两岸关系讲话表明严正立场。台陆委会称,希望大陆倾听台湾方面释出的善意,通过“对等尊严”的互动交流,才有助于台海和平稳定发展。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对此,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表示,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
印度自诩第四大经济体,法国当场打脸:阵风60亿尾款十年未结 - 天天要闻

印度自诩第四大经济体,法国当场打脸:阵风60亿尾款十年未结

印度一家智库当众吹嘘,称印度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并且三年之内还要再升一位。然而,法国却表示,你们有钱还做老赖,快十年前的一笔武器尾款至今还没有结账。在印巴冲突过后,印度绞尽脑汁要在其他领域找回面子。而经济这一块成了莫迪的重点关注对象,于
特朗普翻脸式拥抱核能,反清洁却大搞“清洁”? - 天天要闻

特朗普翻脸式拥抱核能,反清洁却大搞“清洁”?

2025年5月23日,特朗普在白宫接连签署四项行政命令,正式启动其所谓的“核能复兴计划”。一贯钟情于石油与煤炭的特朗普,突然高调示爱核能,甚至动用“国家紧急状态”权力,为核电站审批开绿灯,为浓缩铀本土化划拨资源。
尹锡悦会被判多少年,还有退休金吗 - 天天要闻

尹锡悦会被判多少年,还有退休金吗

现在的尹锡悦已经被弹劾了,目前正在被羁押调查,接下来他基本可以确定被判有罪。那么,尹锡悦会被判多少年,还能享受退休金待遇吗?尹锡悦面临的刑事指控主要集中在内乱罪、滥用职权和妨碍司法公正等罪名。
俄乌谈判讲什么语言,扎哈罗娃指责乌代表撒谎 - 天天要闻

俄乌谈判讲什么语言,扎哈罗娃指责乌代表撒谎

俄乌在伊斯坦布尔的谈判结束了,没有达成更多的成果,但是在换俘问题上是做了相应的安排。也就是俄乌在伊斯坦布尔谈判用的是什么语言,用的是乌克兰语英语还是俄语,这个事情现在开始不断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