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越南遭遇46%高税率,成为最惨受害者之一。明明此前刚砸下400亿美元大单讨好美国,却依然难逃厄运。
河内被迫迅速调整策略,向老邻居中国示好,甚至在铁路建设和C919引进上做出重大让步。
美国翻脸无情,越南如何突破困局?中越合作能否开创双赢局面?
越南讨好美国为何以失败告终?
越南这些年玩的是一手左右逢源的好牌,经济上紧抱美国大腿,政治上不敢得罪中国,那副如履薄冰又收益颇丰的姿态,让不少国家都暗自羡慕。
然而特朗普这记关税大棒,直接将越南的精明算盘砸了个粉碎,一时间河内方面慌作一团,仿佛一位精心打扮却被相亲对象无情拒绝的追求者,尴尬又无奈。
事情还得从2025年初说起,当特朗普宣布要对全球各国挥舞关税大棒时,越南方面莫名地感到一丝不安,毕竟美国市场占了越南出口的近三成,这块肥肉若是丢了,河内的经济增长怕是要原地熄火。
于是越南贸易部长阮鸿延匆匆飞往华盛顿,带去了一张价值41.5亿美元的大订单,包括能源采购、天然气合同、航空项目等等,摆明了是冲着特朗普背后的工业和能源大佬们去的。
越南人算盘打得精,这么大手笔一掏,美国总该给点面子吧?谁知特朗普根本不吃这一套,收了订单还不忘痛下杀手,宣布对越南征收46%的高额关税,这比对其他大多数国家还要狠。一时间,越南股市应声暴跌,原本踌躇满志的8%经济增长目标顿时成了泡影。
更要命的是,美国还特意点名要限制越南的纺织品出口,这可是越南对美出口的命脉,占比高达四成多。
消息一出,胡志明市那些纺织厂老板们不经意间集体沉默了,眼看着辛辛苦苦打下的美国市场就要拱手让人。越南这次真算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那400亿美元订单就像扔进海里的石头,连个水花都没见着,却把自己的钱袋子给清空了。
这种战略挫折,让越南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国际贸易策略。毕竟一边倒向美国的做法已经证明行不通,那么是不是该把目光投向别处,尤其是那个一直在身边却被刻意冷落的邻居——中国?
越南的外交困境与战略抉择
越南的外交困境并非孤例,实际上是整个国际棋局变动的一个缩影。与越南不同,中国选择了与美国硬碰硬的姿态,直接宣布对美国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的关税,而这记重拳恰好打在美国的软肋上。
毕竟从贸易结构来看,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多是可替代性强的农产品、能源和部分高科技产品,但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却是深入美国寻常百姓生活的各类商品,关税战一旦打响,美国消费者将首当其冲。
这种底气,是越南这样的国家所不具备的。在特朗普的关税大棒面前,澳大利亚、印度、新西兰、菲律宾和以色列五国纷纷选择了低头认怂,甚至有国家直接表示"愿意将对美关税降为零",摆出一副任人宰割的姿态。这种反差,不正是国家实力和战略纵深差异的真实写照吗?
越南的两面外交策略,说到底是其地缘宿命的产物。历史上,越南就像一只在大象脚下跳舞的猫,既要避免被中国这个庞然大物踩到,又要在美国这个远方客人面前表现得足够乖巧。
这种战略平衡术,让越南在改革开放后借鉴中国经验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不忘积极拓展与西方的关系,俨然一副"鱼和熊掌兼得"的野心。
近年来,越南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有不少摩擦争端,却又在经贸领域与中国保持密切合作,这种"又打又拉"的复杂关系,就像一对吵完架又得一起做生意的邻居,表面冷淡背地里热络。
然而,当美国市场这根救命稻草被特朗普无情抽走,越南才猛然惊觉:原来那个一直被自己"若即若离"对待的邻居中国,才是真正的经济命脉和战略依靠。
越南对华让步背后的算盘
墙头草的脆弱性暴露无遗,越南这只曾经在美中之间高超平衡的"杂技演员",不得不放弃高空走钢丝的姿态,向那个被自己若即若离对待的邻居递出橄榄枝。
这种转变绝非心血来潮,而是被迫的战略调整,就像一个长期追求远方情人却屡屡碰壁的人,最终发现身边的那个默默付出者才是真正的靠山。
越南向美国提出的"零关税"方案,看似是破釜沉舟的姿态,实则是无法实现的空中楼阁。对越南而言,这样的让步无异于自断经脉,美国廉价农产品一旦涌入,将如洪水般冲垮越南自身脆弱的农业根基,农民心中那块赖以为生的田地就会变成一片荒芜的沙地。
这种后果,越南决策层心知肚明,却依旧试图以此姿态博取特朗普的怜悯,可谓是病急乱投医。
在这种进退两难的处境下,越南开始了对华关系的实质性调整。这不是那种浅尝辄止的示好,而是拿出真金白银的诚意:同意建设老街-河内海防铁路项目,这条铁路一旦建成,将成为连接越南北部省份与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动脉,就像一根穿越国界的钢铁血管,输送着双方的商品和友谊。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越南还主动修改了适航标准,为引进中国研制的C919客机铺平道路。这对于一个曾经对中国企业各种设限的国家来说,简直是巨大转变。C919作为中国民航工业的骄傲,其"出海"之路显然将从越南开始,而越南也将成为第一个品尝中国制造大飞机的周边国家。
美国的"恩情"翻脸无情,中国的"默默付出"却渐渐显露价值。越南这次对华让步,表面上看是被美国关税逼出来的无奈之举,但从长远看,或许正是东亚区域合作的一次契机。
毕竟,当西方市场变得捉摸不定,区域内部的经济循环就变得愈发重要。而这种合作方式能否持续发展,又将如何重塑东亚区域格局?这不仅关乎中越两国,更是整个东亚乃至全球贸易格局的一次小型地震。
从越南转向看东亚新格局
这场始于华盛顿的关税风暴,表面上是特朗普为了填补国库、平衡贸易逆差的单边行动,实则是一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危险游戏。
摩根大通的专业分析师不无担忧地指出:受特朗普大规模互惠关税影响,美国和全球陷入经济衰退的风险已从之前的40%惊人攀升至60%,这种自伤式打法让华尔街都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好比在平静湖面投入的一颗重磅炸弹,激起的涟漪已开始重塑全球贸易格局。中美对抗的烈度升级,正加速全球产业链的解构与重组,宛如一场经济地震,让原有的贸易路径出现断裂、扭曲和重组。
越南这个曾经的"渔翁",在中美第一轮贸易战中捡到了不少便宜,吸引了大量转移的制造业订单,一时风光无两。然而风水轮流转,如今却成了特朗普眼中的眼中钉,遭受了比其他国家更为严厉的关税惩罚。
这种戏剧性的角色转换,简直像一出荒诞剧,昨日的受益者转眼成了今天的牺牲品。这也迫使越南重新评估自身在区域合作中的位置,毕竟当美国市场这扇大门逐渐关闭,区域内循环的价值就凸显出来。
中越经贸合作的深化,某种程度上可视为应对美国保护主义的一剂解毒药,而这样的双边合作模式若能推广,或将为东亚地区应对外部冲击提供新思路。
值得深思的是,美国这种赤裸裸的保护主义正在全球范围内激发出新的防御机制。当特朗普认为自己在惩罚"不公平贸易"时,他可能不经意间正在促成一个更加紧密联系的亚洲经济圈。
这是历史的反讽,也是地缘政治的辩证法:压力越大,区域内凝聚力可能越强。越南与中国的靠近,或许只是这个更大趋势的一个缩影,一个预兆,昭示着一个更加自主、更相互依存的亚洲经济共同体的雏形正在悄然成型。
结语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下,越南从讨好美国到对华让步,折射出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艰难处境。随着全球贸易格局重塑,区域经济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越南的转变或许提醒我们:在保护主义抬头的时代,邻国互利合作比单边依赖更具韧性。
越南的未来选择将如何影响东亚格局?贸易战会否促使更多国家加深区域合作?这值得我们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