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下午3点(伦敦时间),英国首相斯塔默在伦敦郊外一个军事基地里开了个闭门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法国、意大利、波兰等30个国家的高级军官,连美国也派了代表。根据新华社报道,斯塔默在会上说,如果俄罗斯和乌克兰签了停火协议,这些国家会派军队去乌克兰“维护和平”,但要是俄罗斯违反协议,就会面临“严重后果”。不过具体派多少人、怎么派,会上还没定下来。
同一天,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比利时参加欧盟峰会时宣布,3月27日要在巴黎开个更大的会,专门讨论怎么给乌克兰送武器、派部队。这个会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会参加。但央视新闻提到,欧盟内部其实吵得厉害——像德国、意大利这些国家觉得派兵风险太大,匈牙利更是直接反对。
其实这事早有苗头。早在3月5日,马克龙就在电视上说过要开欧洲防务大会,他说:“我们不能总指望美国,得自己想办法保护自己。” 不过现实很骨感,欧盟国家在军费上的总开支只有美国的一半多点,很多装备还得靠美国提供。比如法国最先进的“阵风”战斗机,买一架要花1亿美元,维护费更是贵得吓人。
俄罗斯这边也没闲着。3月21日凌晨,俄军用单价300万美元的“伊斯坎德尔”导弹轰炸了哈尔科夫,把乌克兰两个机械化旅的指挥部给炸瘫痪了。这种导弹能打500公里远,误差不超过5米,乌克兰现有的防空系统根本拦不住。有军事专家分析,这可能是对欧美要派兵的直接警告。
现在最头疼的是停火协议到底能不能成。虽然特朗普和普京通过电话,双方都说“离和平只差一步”,但实际情况复杂得很。比如扎波罗热核电站(欧洲最大的核电站之一)现在被俄军占着,特朗普突然说要让美国来“管理”这个电站,乌克兰和俄罗斯都不同意。泽连斯基在电视上公开说:“核电站是乌克兰老百姓的,不是谁想拿就能拿的。”
经济账也算不明白。欧盟为了制裁俄罗斯,自己已经亏了3000多亿欧元,结果俄罗斯转头就把便宜石油卖给印度,每桶比市场价低10美元。英国说要派8000人去乌克兰,但光这支部队一年的吃喝拉撒就要40亿美元,顶得上欧盟全年GDP的0.025%。
普通老百姓更关心的是日子怎么过。乌克兰有38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被炸毁,光修这些至少得15年。俄罗斯也不好过,光这周在库尔斯克前线就损失了1万多士兵。现在双方都在憋大招——乌克兰把最后剩下的“海马斯”火箭炮调到第聂伯河边,俄罗斯把最新款的“柳叶刀-3M”无人机派到前线,这种无人机能在天上飞40分钟专门打通信设备。
接下来三天很关键。专家预测可能发生三种情况:要么俄罗斯在库尔斯克加大进攻(概率50%),要么北约战机和俄罗斯防空部队擦枪走火(概率30%),再不然乌克兰在赫尔松搞个小反攻给谈判加点筹码(概率20%)。不过老百姓最实在,基辅超市里的大妈说:“管他谁赢谁输,先让我们买得到面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