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近史演绎
编辑|近史演绎
2023年,国际局势陷入紧张,俄乌冲突成为全球焦点。多国向普京发出通缉令,使其无法出席重要国际会议。
与西方对抗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朝鲜。普京究竟是因怕被逮捕而不出席会议?还是其他原因,朝鲜的态度又为何与众不同?
普京未必真的“怕了”
俄罗斯总统普京近期未出席多个重要国际会议,外媒纷纷猜测这是因为普京“怕了”。然而,仅从“怕”这个角度去判断普京的决策似乎过于片面。
事实上,在俄乌冲突这个历时17个月的艰难时期,普京面对的是西方国家前所未有的制裁压力。美国不仅全力支持乌克兰,还派出军事专家指导作战,让乌克兰得以顶住俄军攻势。尽管如此,普京还是选择以一国之力挑战整个西方阵营,展现出十足的魄力和决心。
这与普京的个人风格和历史背景不无关系。普京出生于列宁格勒一个工人家庭,自幼经历苏联卫国战争的艰难岁月。他本人曾在克格勃任职多年,深谙权谋术数,政治手腕高超。普京上任后果断地打击财阀寡头,展现过强硬作风。因此,仅从过往作为判断,普京似乎不像会因“怕”而退缩之人。
作为曾经的克格勃高级情报员,普京历经种种磨难成长,执政以来,一直保持着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品格。2003年,刚上台的普京就开始收拾俄罗斯的寡头势力,不畏权贵,迅速将其中7位掌握重要国企的寡头打入监狱。这一举动令所有人刮目相看。
2014年,为响应克里米亚公投加入俄罗斯的呼声,普京果断出兵克里米亚。西方国家集体谴责并对俄实施严厉制裁,但普京毫不退缩。2022年2月,为解决乌东问题,普京再次出兵乌克兰,顶住了全球范围内的抵制压力。
在俄乌冲突进入胶着状态的当下,普京明白自己肩负着1亿4千万俄罗斯人民的期待。这个责任远比出席任何国际会议重要。就像古代军事家所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普京本人安然无恙,俄罗斯就有希望,胜利终将到来。
普京深谙大局,他更看重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错过一两个会议对俄罗斯的大战略没有实质影响。放眼望去,美西方打压日益加剧,普京此时此刻审时度势,抓紧国内经济建设,巩固战线,才是当务之急。
一个真正的领导人,在承担民族责任的时刻,自会舍小求大,一心一意谋划大局。普京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他的气魄从未改变。当西方媒体揣测普京“怕了”,不敢出席会议时,普京仍在为俄罗斯的未来默默打算。他等待的,是属于俄罗斯的新辉煌。
事实上,普京不出席国际会议,更多是基于谨慎考虑。俄乌冲突以来,美西方对俄罗斯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制裁措施,普京深知西方势力蠢蠢欲动,自己若是离开俄罗斯国土,恐怕会成为西方制造事端的借口。因此,普京选择避开重要国际会议,专心处理国内事务,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同时,这也体现了普京强大的定力和胸怀。在外界误解声一片的情况下,普京没有着急澄清或反击,而是继续沉着应对。正如中国古训“韬光养晦”,普京深谙消极应对的艺术,这种平和的姿态也将为俄罗斯赢得更多好感。一位真正的政治家,总是能置身事外,成就长远利益。
当然,普京的低调处事,也是对西方的一种无声警告。在俄乌冲突陷入胶着之时,普京的缺席向西方表明,俄罗斯有能力独善其身,西方的孤立无效。普京的镇定自若更显示出俄罗斯的实力和自信,不会被西方的施压打乱节奏。这种持之以恒的韧性,将会成为俄罗斯战胜困境的关键。
普京低调出席国际会议,体现的远不仅是西方猜测的“怕了”,而更多的是政治家的深谋远虑。在这个多事之秋,普京深知自己的位置和责任所在。当西方误会他的时候,普京仍在坚定推进俄罗斯的伟大复兴。
这才是真正的普京,普京的退场背后可能有深思熟虑的战术考量,而不一定是出于“怕”。当务之急是巩固国内局势,绝不会轻易放弃俄乌矛盾的主动权。只要普京仍在位日,西方最好不要因为他的暂时低调就误判局势,否则还会被未来的局势反转打个措手不及。
新兴大国崛起引发西方霸权焦虑
为了邀请普京出席会议,巴西政府宣布退出《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为普京明年出席G20峰会保驾护航,引发国际社会热议。
有评论认为巴西此举展现新兴大国应有之嚣张,也有观点指责其向强权低头屈服。无独有偶,朝鲜领导人金正恩此前亲自飞访莫斯科,与普京举行高规格会晤,双方就加强各领域合作达成共识,彰显朝鲜站队之坚决。此次朝鲜一方给予俄罗斯的则是掷地有声的六个字“加强朝俄合作!”种种迹象表明,西方长期主导的国际体系正遭遇新兴力量冲击。
巴西弃规迎普,或许有迎合强权之嫌,但也可视为维护国家利益之举。其一再强调司法独立,试图平衡各方关系。放眼世界,各国无不以本国利益为重。西方国家干涉他国内政频发,巴西能否守住底线仍需观察。
朝鲜展现出对中俄战略价值的清醒认知。其先后表态支持俄乌争端各方和谈,后又加紧与俄罗斯合作。此举被视为对西方的警告,亦为朝鲜争取战略空间。尽管表面朝气蓬勃,朝鲜内部问题依旧复杂。其能否在大国博弈中获益,仍有变量。
中俄两大势力急需新合作伙伴,积极拓展影响力。巴西、朝鲜等国也看准大国需求,出于自身发展需要与之携手。但各国利益终难避免矛盾,合作前景尚待观察。西方国家眼见影响力下滑,焦虑情绪浮现,但世界格局演变已难掣肘。各国需要保持理性、谋求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
金砖国家:来自中俄的影响力,新兴力量的崛起与西方霸权的衰落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过去单极世界不同,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共同影响世界经济格局和国际秩序。金砖国家组织的崛起标志着新兴经济体力量的上升。
金砖国家由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五国组成。这五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正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20年,金砖国家GDP总量达到27.5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24%,增速远高于发达国家。与此同时,西方国家面临欧债危机、经济衰退等困境,其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被逐步削弱。这标志着世界经济力量格局的深刻变化,传统西方发达国家不再主导世界经济秩序。
具体来看,中国经济规模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2020年GDP达14.7万亿美元。中国不仅是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工业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正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来拉动区域乃至全球经济增长。
与之相比,美国和欧盟国家由于经济衰退和新冠疫情的冲击,面临工业空心化和社会撕裂的严峻问题。尤其是此前特朗普推行“美国优先”政策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进一步削弱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实力。新兴市场国家崛起使全球经济增长的中心向东方转移,西方的经济主导地位不可避免地下降。
在国际政治领域,金砖国家积极推动南南合作,呼吁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对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提出挑战。中国和俄罗斯在金砖国家框架下,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战略协作,共同维护全球战略稳定。
例如,在叙利亚危机中,中俄坚决维护叙利亚主权和领土完整,阻止西方国家的军事干预。在乌克兰危机中,中俄呼吁通过政治外交手段解决危机。中俄紧密合作,有力遏制了西方国家推行“颜色革命”的企图,维护了地区和平稳定。这表明中俄均希望通过和平方式化解地区热点问题,而非西方所奉行的以武力为后盾的霸权主义作风。
在联合国等国际多边平台,中俄都主张积极推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增加发展中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使现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俄的密切合作对当前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形成有力的制衡。
当然,金砖国家也面临一定的困境和挑战。巴西由于经济衰退和政局动荡,对外交往明显收缩。印度受制于发展中大国的身份,在某些问题上与金砖国家立场有差异。金砖国家内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差异也制约了合作。这些因素都对金砖国家的团结合作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未来,金砖国家仍需要加强战略协作和政策协调,推动机制建设,增进战略互信,维护共同利益,共同推动多极化和世界秩序的民主化。新兴力量的崛起势不可挡,西方霸权主义注定将退出历史舞台。我们有理由相信,金砖国家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