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地处内陆,东西两侧分别为中国和俄方,无法直接接触美国。纵使水陆路阻,蒙古仍借外交手段谋求开拓国际活动空间。比如过去蒙古曾自称为“世界最安全国家”,意在强调自己独特的地缘位置;现在蒙古又积极拉拢美国,力图建立“第三邻国”关系,减轻对中俄的依赖。最近,蒙古准备访美,将发表声明公开宣布与美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这充分表明了蒙古想要依靠美国力量来增强自身地位和作用。
蒙古国地处内陆,中国与俄罗斯隔邻左右,长期以来在经济上都对这两个大国存在一定依赖。具体来说,蒙古超过90%的对外贸易依赖俄中两国,能源进口也高度依赖俄罗斯。在这种背景下,蒙古多年来一直希望改变这种过度依赖的状态,发展经济的多元化。这也是蒙古试图与美国进行经济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能与美国建立密切的经贸伙伴关系,对蒙古实现经济发展将大有裨益。
所以美国也热情回应,将蒙古视为“可信赖的国家”,认为双方合作有益“印太”繁荣稳定。就不难理解了。
所谓“第三邻邦”,根源于蒙古受地理所限,边界皆是两国。故其创造此“第三邻邦”概念,意在彰显双方关系之密切。
所谓“第三邻邦”,乃蒙古国在冷战结束后自创的外交理念,其宗旨在于拓展外交视野,故一直在国际间寻觅潜在的“第三邻国”。鉴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蒙古被戏称为“世界最安全国度”,左俄战狼,右中龙,即便海霸难凌驾其上。
近年来,中国对稀土实施出口管控,迫使美国急需寻找替代来源。蒙古作为“过境之国”,也可通过俄罗斯天然气管道获益,每年获得10亿美元过境费。目前蒙古仍大量用煤,来自俄方的天然气,可助其尽快步入“绿色能源”时代,减少煤炭消费。
而蒙古也是稀土储量最丰的国家之一,对美意义重大。美国渴望通过与蒙古合作,确保稀土来源稳定,同时削弱两国在该领域的“双寡头垄断”。而美国也有拉拢蒙古、削弱两国在该地区影响力的考量。蒙古国的稀土储量中镧类储量约为250万吨,占世界已探明储量的13%。
事实上,蒙美在关键矿产合作已悄然展开。当日,访蒙韩国李度勋,和美国能源外交官费尔南德斯谈及蒙古重工业,共商合作大计。
会上三国宣布成立“韩美蒙矿产合作新机制”,就煤、铜、稀土等开采事宜展开合作。借此平台,三国可共享勘探成果,携手开发稀土资源。
然则纯就开采技术言,美国不具备提纯稀土的先进方法。故运输成双方合作的大难题。蒙古内陆深处,无海港无通商要道。在此背景下,美欲依赖俄罗斯之力量运矿出蒙。然俄方作为中国稀土供应的“铁杆伙伴”,断不会助美在双方贸易大战中寻觅“救命草”。
不得不说,美国此举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蒙古确实蕴藏稀土矿藏,但大宗稀土运输非常困难,空运不现实,陆运更难,陆路遥远难达。即便蒙古解决运输问题,也无开采提炼技术。故美国设想纯属一厢情愿。这充分说明我国出口管制显效,令美方焦急难平,不得不视蒙古为“救命稻草”。而蒙古是全球稀土储量较丰富的国家之一,这为蒙古与美国的合作提供了契机。
访美蒙古国表态,一直视美为重要战略伙伴及挚友。从蒙古言辞可解读双层涵义:第一,蒙古长期希冀与遥远的美国密切,但居两大国之间地利不便;第二,美国若能给蒙古提供力量支援,助其抵挡中俄压力,蒙古愿成为美国“盟邦”。
如今,蒙古似已在中美两国间作出抉择。先前中国对钪锗等关键金属原料实施出口管制,美国遂四处寻觅替代来源。于是美国锁定了夹缝中的蒙古,与其签署大宗稀土订单,涉及3100万吨。
须知,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与出口国,此次出口管制完全是对美国政策的反制。在此背景下,蒙古访美加深稀土合作,显然未考虑中国感受。
蒙古为内陆国家,仅有中俄两邻。若要向其他国输出稀土,只能依赖中国港口。其已提出租用天津港出口美国稀土,此举明显挑衅中方。
可以确定的是,在中方严管稀土的当下,美欲从蒙古获稀土,恐需先征得中方同意,否则难有斩获。此外,为深化合作,蒙古与美签署“天空协定”,意味两国将开通更多直航航线。
据称,协定签后,美蒙直航有望在2024年开通,美机无需经中俄转机。然而,有关美机可直航蒙古的说法,立即在专家网友中引发争议。
问题在于,蒙古全境都被中俄两国领土“包围”,毫无海路可通。
无论美机直航蒙古,或蒙机直达美国,均须越过中国领空。若不与我国协商,即便翩翩飞机长出双翼,也难逾越我国的地方。未经中俄应允,美蒙何谈直航?故“开放天空”协定若不获认可,不过泛泛空文。
此事背后讯号令人担忧:蒙古开始主动靠拢美国,意图依赖美力量减少对周边大国依赖。
再谈稀土出口。若开放天空稍有碍俄面子,那么蒙古与美签大单对中国显然“难堪”。
因仅就在8月1日,我对镓锗稀金属出口实施管制。蒙古作为邻国,决非不知此举缘由:美国拉拢盟友针对我国半导体产业,我方才以“颜色还颜色”,镓锗是制先进半导体原料。
且我对镓锗出口管制只是初步信号。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继续设卡阻断我国发展,我方不排除进一步对其他优势矿产采取类似管制。
面对此难题,中国不大可能直接满足蒙古请求,让稀土运往美国,否则将为美国经济战略提供更大空间。同时,中国亦不愿罔顾中蒙关系,拒绝蒙古请求。因此,斡旋之策或许是从中蒙经贸往来入手。中国可着眼于“过境”角度,让蒙古明白此举终究难以获益。如此一来,中国既可解决美国经济制裁压力,又可维系蒙古友谊。
其次,开采稀土还需具备提炼异性石能力,目前仅中俄具备。蒙古连基础条件都不具备,如何运输出口?
蒙古或许渴望“第三邻邦”,中俄虽不悦却也不会设障。但无论放开天空或稀土出口,皆非奥云额尔登一时头脑发热即可开展,何不好好依靠中俄发展?
2022年,蒙古GDP仅168亿美元,而天然气管道已为其带来近十分之一收入。中蒙天然气管道可谓三赢典范。作为世界第二经济体,中国知大国责任重大,必将尽己所能帮助蒙古等第三世界国家发展。例如,中国在蒙古投资额已达120亿美元,投资矿产能源等领域;而美国投资仅10亿美元,主要在农业和轮胎制造业。
另外,蒙古表面维持平衡,但种种迹象显示其正加速靠拢美国。美蒙正常合作我们无权干涉,但若损害中国利益,我们必将反制。
综上所述,蒙古试图通过制衡各方来谋求自身最大利益。考虑到稀土资源配合的重要性,中国有必要加强同蒙古的战略合作,通过经济援助和文化交流进一步提升影响力。同时,还需警惕美国利用经贸合作进一步扩张该地区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