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中国和巴基斯坦在帕米尔高原处修建一项魔鬼工程耗时12年

2022年10月12日08:54:13 国际 1560

在上世纪60年代,中国和巴基斯坦帕米尔高原上进行了一项魔鬼工程。那就是中巴公路,而这项工程耗时12年时间才最终完成,期间,牺牲了700多人。

据悉:修建这条公路将会十分困难。这条公路最低海拔1154米,沿途会经过11座超过7000米的山峰,大小河流无数,而且,在喜马拉雅山跟喀喇昆仑山之间天气条件十分恶劣,雪崩、流石、缺氧、地震时常发生,跟本没有施工条件。

60年代,中国和巴基斯坦在帕米尔高原处修建一项魔鬼工程耗时12年 - 天天要闻

而在维吾尔族中,红其拉甫又被称为死亡之谷,而在这死亡之谷上,中巴竟要合作修建一条中巴友谊公路。而这条被国外称为天路的公路却必须跨过喀喇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山脉

而在1965年,中国外部生存环境异常艰辛,一个针对新中国的反华包围圈正在形成,如果能够打通这条中巴铁路,那么中国就能打破敌对国家的封锁,是通向印度洋的一个重要战略点。

而对于巴基斯坦来说,这条公路意味着争夺克什米尔后方的军事战略安全。尽管如此,中巴公路修建的难度还是让中巴两位领导人倒吸了一口凉气。

60年代,中国和巴基斯坦在帕米尔高原处修建一项魔鬼工程耗时12年 - 天天要闻

为使公路尽快修成,巴基斯坦申请中国援助,于是,中方召集一万多名士兵前往巴基斯坦。而当这些年轻人一进入喀什市就看见了一排排棺材,一名后勤兵忍不住问队长棺材的用处。

队长语重心长地解释:这些棺材是给我们准备的。原来,巴基斯坦地形复杂、气候恶劣、海拔奇高,昼夜温差犹如冬夏之别,他们必须忍受严寒酷暑以及高原反应。还有虚弱、呕吐、昏迷已是常态,严重的士兵甚至会牺牲在茫茫雪山,葬于木棺之中。

但即便条件如此艰苦,也奈何不了这些士兵援巴的热情依旧高涨,还有,一些女兵甚至因为不能援外泪洒当场。正如他们所说:当兵吃这点苦怕什么呢。很显然,留在这巴基斯坦修路的日子里,衣食住行处处都是苦。

60年代,中国和巴基斯坦在帕米尔高原处修建一项魔鬼工程耗时12年 - 天天要闻

要知道,海拔高的地方连水都烧不开,更别说鸡鸭鱼肉,所以,工程队平时最常吃的就是罐头,能有一碗热乎汤已然能让士兵们满足了。有时修到寸草不生的荒凉之地,只有成群的苍蝇还活着,每次生火做饭都能熏下来一大片,幸运的更是落进了饭碗里,成了士兵们的盘中餐。

而这条公路所穿越的地区聚集着全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有着最复杂和陡峭的地势。单是经过喀喇昆仑山脉一处,超过75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八座。在经济困难时期,修筑这样一条天路的财政和技术难度,不言而喻。

但考虑到巴基斯坦在中国宣布新中国成立之后,马上就承认了新中国,那这一份情谊和认同,让中国领导人看到了两国之间更宽广的未来,于是在国家领导人的鼓励和支持下,一年后,国内路段顺利完工。

60年代,中国和巴基斯坦在帕米尔高原处修建一项魔鬼工程耗时12年 - 天天要闻

但这时,巴基斯坦却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难题。由于冰川密布水流湍急,加上修路技术有限,而在616公里的路段,巴方却只修了25公里的便道。无奈之下巴基斯坦总统只好恳请中国施工队前往巴基斯坦施工

就在这样复杂的地形环境上,面临着高原地形雪崩、山体滑坡、落石、塌方、地震等自然灾害频繁等等问题,再加上高原反应严重等病易发作。此次援巴修路,每一位工人都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

曾不想:中国筑路员工以写血书的方式,要求到最艰难的施工路段,决心立下愚公移山志,劈开昆仑万重山,用自己的双手,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雪山之巅,开辟出一条天路

60年代,中国和巴基斯坦在帕米尔高原处修建一项魔鬼工程耗时12年 - 天天要闻

他们战天险,斗顽石,艰难地向前着。可是,1969年的上午,一场多年未遇的暴雨造成了泥石流,袭击了正在施工的中巴公路,致使交通中断,施工队所在处顿时成为了孤岛。

据悉:该工程队周围都是湍急的水流,他们进退维谷,不仅粮食被冲走,而且洪水水位还在上涨,他们栖身的地方越来越小,危急时刻,他们发现了一根极细的铅丝链接着对岸,如果能够顺着这条铅丝爬到对岸,接通一根钢索,那么大家便有了希望。

而他们小心翼翼地攀过铅丝,当所有人都提心吊胆时。幸运的是,他们最后成功攀爬到对岸,接通钢索,无一人伤亡。

60年代,中国和巴基斯坦在帕米尔高原处修建一项魔鬼工程耗时12年 - 天天要闻

在这12年的努力,中巴公路终于在1978年竣工。巴基斯坦领导人更是紧紧握住工程队总指挥的手说:你们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善良的人民和真诚的朋友。

回顾这条中巴铁路,百感交集。为了建设这条友谊之路,中巴双方约700多名队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以血肉之躯,架起了一条通往世界的道路。自此,中巴两国人民的友好邦交关系也在不断地加深,中巴经济走廊计划如期而至。

所以,喀喇昆仑公路的建成对两国都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通过这条公路直接将中国的公路网与巴基斯坦的公路网连接起来,也间接打通了位于波斯湾瓜达尔港的通道,大大减少了中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

60年代,中国和巴基斯坦在帕米尔高原处修建一项魔鬼工程耗时12年 - 天天要闻

后来,中国又以中巴公路为依托,在2015年启动了中巴经济走廊项目。中巴经济走廊从陆路开辟了直接通向中东的门户,给两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这个项目中,两国领导人展现了高瞻远瞩,超高的政治智慧,但是我们不能忘了在建设中牺牲的修路者们,这条公路是他们用生命修成的,向他们致敬。

每当,提起巴基斯坦时,人们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词汇就是巴铁,这种固有的印象,是中巴两国坚不可摧友谊的象征与写照,也是两国人民用鲜血凝结成的友谊。

60年代,中国和巴基斯坦在帕米尔高原处修建一项魔鬼工程耗时12年 - 天天要闻

第二次印巴战争爆发后,巴基斯坦孤掌难鸣,苦苦支撑,而就在这时,我国挺身而出,直接公开谴责苏联偏袒印度。同时将印度侵略巴基斯坦与我国的安全联系起来,正告印度不要一意孤行。

权衡利弊之下,印度乖乖按照我国要求,拆除了三国边境线上的一些军事设施,灰溜溜撤出争议地带。中国的大国担当解了巴基斯坦的燃眉之急,让其感激不尽。

后来,中巴公路的竣工,更是让巴基斯坦从官方到民间都把中国当成最值得信赖的朋友。公路上的一座友谊桥,更是被巴国人民亲切称之为毛泽东大桥。

60年代,中国和巴基斯坦在帕米尔高原处修建一项魔鬼工程耗时12年 - 天天要闻

而既然两国是兄弟,巴基斯坦也不能总是一味地索取,因而在国际社会中,巴基斯坦总是旗帜鲜明地站在我国这边,为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形象的提高给予了不遗余力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在中巴的国境线上,出于对中国的信任,巴基斯坦几乎是不设防的,中巴两国的边境军人也会相互串门蹭饭。巴国发生内乱时,其它店铺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只有中国人开的店铺安然无恙。

60年代,中国和巴基斯坦在帕米尔高原处修建一项魔鬼工程耗时12年 - 天天要闻

据悉:巴基斯坦最大的国家公园,常年对中国人免费开放。当汶川地震时,巴基斯坦人民与我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说出了感人肺腑的中国兄弟需要什么东西,我们就提供什么东西。

60年代,中国和巴基斯坦在帕米尔高原处修建一项魔鬼工程耗时12年 - 天天要闻

现如今,无论国际形势如何风云变幻,中巴两国依旧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中巴两国之际风雨同舟的友谊已经深深刻入了两国人民的DNA里。而正是有了毛主席的高瞻远瞩,我们才有了千金不换的巴铁。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摆脱美利坚合众国?加州拥抱中国,这次能成吗? - 天天要闻

摆脱美利坚合众国?加州拥抱中国,这次能成吗?

2025 年 5月2日,加州州长纽森接受线上采访时,表示不赞同美国共和党籍总统特朗普对华所征收的畸高关税。他强调,“加州不是美利坚合众国”,加州仍向中国和其他贸易伙伴“伸出开放之手”。这个阳光海岸与科技巨头并存的富庶之州,再次将 "加州独立
特朗普“忽视”以色列? - 天天要闻

特朗普“忽视”以色列?

5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开启了对中东三国的访问,美国的传统盟友以色列却不在访问行程中,引发舆论关注。《以色列时报》表示,通过此次访问,特朗普正在大幅提升海湾国家的地位,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在特朗普的考虑中,以色列的地区重要性降低了。美国政治新闻网指出,特朗普此次中东之行,突显了一个事实,即与许多...
相知相交 天涯比邻——非洲中青年军官代表团来华访问侧记 - 天天要闻

相知相交 天涯比邻——非洲中青年军官代表团来华访问侧记

来源:解放军报·中国军号相知相交 天涯比邻——非洲中青年军官代表团来华访问侧记■李明富 本报记者 孙 琦代表团成员观看中方科技创新成果展示。李明富摄近日,由40多个非洲国家近百名军官组成的非洲中青年军官代表团受邀来华访问。代表团成员赴北京、长沙、韶山、广州等地参观访问,共叙中非传统友谊、共话未来交往新篇。...
申震群:美国的这三个误判,将为中日韩带来新机遇 - 天天要闻

申震群:美国的这三个误判,将为中日韩带来新机遇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申震群】2025年5月12日,中美经贸谈判取得突破性进展。根据《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美方承诺取消91%的对华加征关税,暂停24%的“对等关税”90天;中方则对等取消91%的反制关税并暂停24%的关税措施。这一结果标志着特朗普政府“以战逼谈”策略的彻底破产。中方通过精准反制迫使美方让步,既...
印度又赢麻了,向70国外交官通报“朱砂行动”成功,举国欢庆10天 - 天天要闻

印度又赢麻了,向70国外交官通报“朱砂行动”成功,举国欢庆10天

莫迪高调宣布印度大获全胜之后,就前往空军基地庆祝胜利,声称“印度碾压了巴基斯坦”,取得了全面的战果。然后就在全印度范围内举行胜利宣讲活动,以及各种仪式,以表彰印度军队的英勇表现,并激发民众的民族自豪感和团结感。可能觉得14亿人的狂欢还不够,印度还向来自70个国家的外交官通报了“朱砂行动”的成功实施,强调...
杜特尔特翻盘成功,莎拉集中力量应对弹劾,小马科斯正在寻求合作 - 天天要闻

杜特尔特翻盘成功,莎拉集中力量应对弹劾,小马科斯正在寻求合作

眼看着自己在中期选举中失利,小马科斯立即发布声明,呼吁建立更为广泛的联盟来解决菲律宾的通胀、就业、食品等问题,他希望新当选的所有候选人,可以以大局为重,为人民进行工作。其实,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小马科斯阵营的核心候选人全都竞选失败,那些被小马科斯声称支持的候选人虽然进入了参议院名单,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们...
普京:想回俄罗斯,光道歉可不够! - 天天要闻

普京:想回俄罗斯,光道歉可不够!

据央视新闻援引俄罗斯媒体13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当天表示,只要符合俄罗斯的经济利益,俄罗斯准备欢迎在俄乌冲突升级后离开俄市场的一些西方公司回归。 普京指出,俄罗斯将采取务实行动,首先评估不同的西方公司回归俄罗斯市场的利弊。 另外,据参考消息援引俄罗斯生活网5月13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13日在会见全俄社会...
特朗普促卡塔尔说服伊朗放弃核计划,伊朗总统:你来吓唬我们? - 天天要闻

特朗普促卡塔尔说服伊朗放弃核计划,伊朗总统:你来吓唬我们?

当地时间2025年5月14日,卡塔尔多哈,美国总统特朗普参加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为他举行的国宴。视觉中国 图据《环球时报》报道,针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为期3天的中东之行中抨击伊朗的有关言论,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当地时间14日回应称,伊朗不会“向任何霸凌者低头”。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报道,佩泽希齐扬当天在伊朗国家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