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311大地震,位于日本东北部海域,震级9级,震源10千米。破坏力极大,福岛核电站被毁。
强震使日本本州岛向东移动大约3.6米,地轴移动25厘米,使地球自转加快1.6微秒。
位于震中西北部的宫城县牡鹿半岛向震中所在的东南方向移动了约5.3米,同时下沉了约1.2米,这是日本有观测史以来最大的地壳变动记录。而朝鲜半岛也东移5.16厘米;我国北方地区也出现几毫米的东移现象。
这次地震缘于板块间垂直运动而非水平运动,是逆断层断裂,因此触发海啸。
受地震影响大规模地壳变动持续体现出来,并非整个区域一同上升或下沉,而是发生了非常复杂的现象。今后的变化难以预测。
卫星Gps显示,东北至关东地区出现地基沉降,向东偏斜。宫城县牡鹿半岛,东移约5米,沉降1米以上。
日本海一侧地基持续下沉,秋田县汤泽市已下沉近30厘米。
地震位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北美板块的交界处,但该处同时有菲律宾板块向北偏东方向的下沉俯冲,而且还面临欧亚板向东部的挤压。
从上图看出,日本主要受北海道-堪察加(Mw≥9.2级地震危险区)、北马里亚那群岛(Mw8.8级地震危险区)与琉球群岛-台湾岛(Mw9.0级地震危险区)三个地震区的威胁。
311大地震属于北海道-堪察加区域,位于北美洲板块。
地下结构简化图,但该地区有多个板块同时迭加,可能出形成许多断裂碎块和各种形式的断层。
311大地震是逆断层型地震,汶川地震的发震断裂也是逆断层,这是地质构造中断层的一种类型,其运动形式是上盘上升,下盘相对下降,地表破坏相比正断层、走滑断层更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