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纪委通报有4点可疑,红码事件不可糊弄,群众眼睛亮着呢

2022年07月02日11:27:21 国际 1998

郑州市纪委通报有4点可疑,红码事件不可糊弄,群众眼睛亮着呢 - 天天要闻

让子弹先飞一会儿,但不能永远让子弹飞,那不符合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尘埃落定,我们再来回头看河南红码事件,以便窥见全貌。尽量排除非理性因素,以冷静客观的视角来审视郑州市纪委发布的《关于部分村镇银行储户被赋红码问题调查问责情况的通报》。


该通报的核心意思就一个:冯献彬、张琳琳、陈冲、杨耀环、赵勇等同志擅自对不符合赋码条件的人员赋红码,是典型的乱作为,都给予了党纪政纪处分。


这段时间以来,我在研究郑州市纪委发布的这份通报,发现给予5人处分这件事背后的4个蹊跷,现在说出来,与大家共同研究,共同提高。如有谬误,请郑州市纪委不吝赐教。


蹊跷一:谁是乱赋红码事件的调查者?


通报中没有提及这个事件的调查者是谁,是郑州市纪委?还是河南省纪委?


给予这5人处分,是哪一级机关研究决定的?是郑州市纪委?还是河南省纪委?


这些都在通报中找不到,这很反常。我们打开郑州市纪委官方网站,发现类似的通报基本上都写明调查者是谁,给予处分经过哪一级研究决定的。


所以看了这个通报反而糊涂起来,这个事到底是谁在调查?对这5人党纪政纪处分又是谁研究决定的或同意的?不知道。


通报一开头就两个字“经查”,是谁发起调查的呢?

通报结尾有这样一句话:“经研究决定”。是谁研究决定的呢?


都没有写明白,给出答案。而郑州市纪委官网上其他通报上,这两个要素基本上都不会缺失。


为什么郑州市纪委一反往常做法,变得含糊其词了呢?有难言之隐,还是业务不精?


有人说这个事是河南省纪委调查的,给出的理由是郑州是省会城市,是副省级城市。


这里就错了,郑州是河南省会不假,但并不是所有的省会都是副省级架构。郑州是地级市,正厅级架构,更不是计划单列市。


所以,郑州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团市委书记,应该属于市管干部,应该是处级干部。所以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应该由郑州市纪委来调查,而不是省纪委,因为不够格。


而且,一般的是谁调查谁发布通报,其他纪委可以转载通报用来警示教育,但是一般会注明来源。既然是郑州市纪委发布的通报,那也可以视为这件事是由郑州市纪委调查的。


为什么不大大方方地在通报中说明白呢?说是由郑州市纪委立案审查调查的,经过郑州市纪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的,或者报郑州市委同意的。


扭扭捏捏,反而让人怀疑里面有猫腻。


蹊跷二:为什么没有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通告?


我们查阅郑州市纪委官方网站,在“审查调查”栏目,刊登着很多党员领导干部接受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的通告。


但是没有找到冯献彬、张琳琳、陈冲、杨耀环、赵勇等5人的,也就是说调查结束后直接把通报发在了“郑州清风”上了,开展调查时并没有告知社会。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都要向社会公布,公布对谁展开调查,公布调查结果,公布处分结果。


但是乱赋红码事件有点特殊,特殊之处在于郑州市纪委虽然没有公布对冯献彬、张琳琳、陈冲、杨耀环、赵勇等5人展开调查,但是公布了调查结果和处分结果。


这就有点让人想不通了,要不你都不公布,要不你都公布,为什么郑州市纪委开展调查时不公布对这5人进行立案调查?


是不是宣布对这5人进行审查调查,怕掀起舆论海啸,怕干扰纪委审查调查进程?怕影响客观理性判断?


我们从常理上来看,纪委在对某位干部立案审查之前,发布通告,一方面是起到警示作用,另一方面是接受大众的监督。


郑州纪委在对5人立案之前,为什么不对社会公布一下呢?这样大众也好监督啊,也许还能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线索呢?


那为什么后来又把结果公布了呢?按照规定,结果要向干部所在单位或者所在单位党组织通报,并不是说一定要向全社会通报,没这个规定。


郑州市纪委,你在担心什么呢?你的担心有没有道理呢?


蹊跷三:为什么强调是典型的乱作为?


冯献彬、张琳琳、陈冲、杨耀环、赵勇等人的行为是不是乱作为?


当然是。但是还不够,所以在“乱作为”前面加了两个字:典型,乱赋红码这件事是典型的乱作为。


为什么是典型的乱作为?通报也给出了答案。


通报短短500来个字,里面连续用了“严重损害”“ 严肃性”“ 严重不良社会影响”“ 从严从重”四个短语来表述,这是定性的表述,是很严重的。


你们发现没有?有四个“严”字!


这就不是一般的乱作为了,而是典型的乱作为。犯了众怒!


郑州市纪委既然把乱赋红码这件事定性为一场典型的乱作为,那么不管是典型的乱作为,还是不典型的乱作为,那都是乱作为,既然是乱作为,一般来说都属于作风建设方面出了问题,一般情况下不会涉嫌违法犯罪。


这个是纪律处分背后的底层逻辑。所以现在我们就能够想得通郑州市纪委的做法了。


就是因为如此,所以郑州市纪委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进行党纪政务处分,所以通报结尾部分没有这句话:将相关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只涉及纪律层面,不涉及法律层面。


因为是工作作风问题,还没有达到涉嫌违法犯罪那个地步和程度,所以郑州市纪委在通报里称呼他们为“同志”,而且喊了7次“同志”。这没毛病。


我们得承认郑州市纪委的判断是正确的,这确实是典型的乱作为。但是除此之外呢?他们5个人是不是涉嫌滥用职权?是不是涉嫌违法犯罪?


这个在郑州市纪委的通报里找不到答案。


蹊跷四:为什么没有及时回应舆论海啸?


2022年06月22日,《关于部分村镇银行储户被赋红码问题调查问责情况的通报》向社会发布之后,就引来了社会的广泛议论,议论的焦点是郑州市对这5人处理轻了,是高高地拿起轻轻地放下,是罚酒三杯。


关键罚酒罚的不是衡水老白干,而是啤酒,甚至是果酒。


网络上的舆论可以说是铺天盖地,从草根到专家,都有发声,而声音大部分是认为罚轻了,认为这5人不仅违纪,而且违法,说准确点叫做涉嫌违法。


涉嫌违反了哪些法律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等。


是不是这样呢?大家可以对照着查一查,也算是为“八五”普法做点贡献吧。


我们看到舆论如此之热,难道通报的发出者郑州市纪委看不到吗?


肯定能够看到。


纪委是监督党员领导干部的机关,我想也会主动适应被监督,被社会大众监督。


那为什么不主动回应社会上的种种猜疑呢?为什么不站出来发声呢?为什么让一些传言或者谣言有市场呢?有阵地呢?


郑州市纪委是按照党纪政纪规定来做的,应该有底气站出来回应舆论热点,而不能让谬种流传开来。不是吗?


你的冷静,超乎寻常的冷静,让我感到一丝丝凉意,虽然现在是盛夏。


一石激起千层浪,网络舆论也是反映民意的一扇窗口,郑州市纪委有责任予以及时回应。


冯献彬等五人是否涉嫌违法犯罪?纪律处分和政务处分能够兜得住吗?


国家开展普法活动,现在都“八五”普法了,社会的法治意识已经觉醒了觉悟了,纯粹的法盲已经很少见了。


这是一个法治年代,也是一个法治意识、法治环境日臻完善的年代,党政机关应该带头尊重法律的权威,不可有糊弄的态度。当然,也不好糊弄。


虽然法治意识有所增强,但是社会大众的法律知识毕竟是零碎的,不成系统,也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解铃还须系铃人,《关于部分村镇银行储户被赋红码问题调查问责情况的通报》让大家产生疑惑,那么解释这个疑惑,也得郑州市纪委站出来回应。


只要是规范的执纪执法活动,郑州市纪委腰杆子硬一点,理直气壮地回应,让大家不再迷惑,也算是给群众一个明白,给干部一个清白。


最后说几点感受。


1. 在党纪国法面前,应该做到内外无别,不管你是谁,草根也好,专家也好,官员也好,在纪律和法律面前,应该一碗水端平了,不要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


2. 对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应该更加严格,而不是宽松,全面从严治党要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应该严紧硬,而不是宽松软,否则有“灯下黑”之嫌,不能让公信力一点一点丧失。


3.一个不公正的公众事件的处理,可能会引发舆论一边倒的情况,可能产生本可以避免的对立,公众的情绪就有可能被点燃,抱怨较多,有撕裂社会的潜在风险,社会成本太高。


4.郑州市纪委关于红码问题的通报,我希望能够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考验。但是舆情也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根据舆情的规律来回应,不能回避,更不能逃避,不能丢掉了手中的麦克风,丢掉了舆论阵地,应该及时地进行舆论对冲。


不能装睡!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景德镇太白园交警开展“三零一戴”交通安全主题宣传活动 - 天天要闻

景德镇太白园交警开展“三零一戴”交通安全主题宣传活动

为切实增强广大居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进一步提升骑乘摩托车、电动车头盔佩戴率,营造安全畅通、和谐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6月17日,景德镇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一大队太白园中队联合新村西路社区在辖区内大力开展“三零一戴”(零酒驾、零违法、零事故、戴头盔)交通安全主题宣传
围墙内外如何聚力?普陀的居村书记们给出答案 - 天天要闻

围墙内外如何聚力?普陀的居村书记们给出答案

“陈书记,欢迎到丽湖来!”“王书记,祝贺你啊!三年前我们是同事,现在你也成长为一名新任居民区书记!”“哎呀,我现在还来不及高兴,倒有点发愁,我们丽湖居民区情况比较复杂,有商品房、动迁房和老旧商品房等4个不同类型的小区组成,人员结构也各不相同
南医大救人遭处分事件:人命还不如一堂课? - 天天要闻

南医大救人遭处分事件:人命还不如一堂课?

负责任的医生被惩罚,是病人最大的损失。01先说一个故事。1921年,林巧稚远赴上海报考协和医院预科,前面几门发挥得很好,最后一堂考试,是她最擅长的英语。结果考试途中,一名女生突然中暑晕倒,林巧稚顾不得多想,放下试卷上前急救,最终导致考试没能考完。本来以为会落榜
西藏昌都市国家粮食储备库原主任朱红英接受审查调查 - 天天要闻

西藏昌都市国家粮食储备库原主任朱红英接受审查调查

据廉洁昌都消息:西藏昌都市国家粮食储备库原主任朱红英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昌都市纪委监委驻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丁青县监察委员会监察调查。潇湘晨报综合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帮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