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江大河推荐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郝玉江
脑袋圆圆,前额凸起,嘴巴上翘似在微笑,素有长江“微笑天使”之称的江豚,却一度濒临灭绝。2017年的科学考察结果显示,长江江豚数量约为1012头,种群极度濒危。
为了不让可爱的江豚从长江水域消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始终致力于寻找江豚的足迹、为保护江豚的水下栖息地毕生努力。而本次首批“大江大河推荐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郝玉江,便是其中之一。
两岸崇山云伴舞,一川绿水浪弹琴。继2006年、2012年、2017年之后,长江江豚科学考察队于今年9月19日第四次扬帆启程。

↑2022年9月22日,湖北荆州,长江江豚科考成员在江面观察 图据视觉中国
迎着每日的朝阳,八艘科考船载着20余家科研院所和相关单位的120多名人员,在长江流域里分组分江段同步开工,对长江中下游干流、洞庭湖、鄱阳湖及部分长江支流和汊江开展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分布考察,并同步开展江豚栖息地环境质量调查等系列工作。
寻找、调查、保护江豚的科考工作,对于郝玉江而言已是再熟悉不过。而今年,已经是他第三次参加并且第二次以队长的身份带队出征。除了对江豚本身的热爱,郝玉江经年的研究,也让他对这群生物有着更为科学和深层的认知。
“作为长江中特有的淡水鲸豚类动物,是评估长江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示物种。”郝玉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目前,长江中下游已建成8个长江豚类自然保护区、3个自然迁地保护区、3个人工饲养繁育群体,为长江江豚物种保护和种群恢复奠定了坚实基础。
尽管江豚保护行动已经持续多年,但郝玉江依旧有着担忧:“长江‘十年禁渔’实施尚且不到两年,作为生态系统顶级生物的江豚,不会像鱼一样增长那么快,江豚的增长有滞后效应,需要一个逐步累积的过程。”

↑2022年8月12日,长江江豚在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下游大江水域逐浪嬉戏 图据IC photo
此外,郝玉江补充称,由于江豚生存环境的修复改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受江豚繁育周期长、幼豚成活率低等因素的影响,长江江豚自然种群恢复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很难期望在短期内出现大规模增长,我们需要一定的耐心和定力。
再次带队出征江豚科考,让郝玉江进一步增强了对长江江豚保护的信心。他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与上几次科考相比,长江环境确实发生了明显变化。两岸自然岸线明显增加,江水也很清澈,原来星罗棋布的非法码头没有了,以前随处可见的捕鱼船和迷魂阵也不见踪迹,更没有了直排长江的污水口。同时,遍布长江沿岸的保护江豚志愿者组织为助力江豚保护带来更大的希望,江豚现在的生活环境好了很多。
每一次踏浪前行,都只为守好江豚赖以生存的那片水中乐园。郝玉江特别呼吁:“摸清长江江豚‘家底’,保护长江生态,我们一起努力,让母亲河长江的‘微笑’更美地绽放!”
【“大江大河推荐官”征集中】
如果你也想成为一名“大江大河推荐官”,请发送信息到[email protected]。我们诚意邀请你和我们一同讲述人与江河的牵挂,告诉我们有关你和江河的记忆,让我们共同谛听,河流江湖之潮下,历史泛起的每一道向前奔涌的涟漪。

红星新闻记者 杨雨奇 吴阳 实习生 丰庭玉 史焱 席聪聪
编辑 官莉 张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