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有“村超”,江门也有“村BA”。在县级市恩平,首届“村BA”历时一个月,24场比赛吸引超10万人次观看,成为流量焦点。
赛事是体育的核心要素,没有赛事就没有体育。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提出“支持乡村自办群众性文化活动”,近日农业农村部和体育总局发文表示将组织开展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上升为全国赛事,意味着乡村体育赛事将凝聚更多关注,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近年来,江门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体育活动,举办“三大球”、马拉松、滑板、自行车等流行化、年轻化的群众体育赛事,以体育聚人气、促消费、育商机,展现新时代侨都精神文明新风貌。打造赛事IP,是江门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抓手。
体育与城市,彼此成就。“村超”“村BA”火了,小小“赛事”如何扎根乡村进而蓬勃发展?它能给一座城市带来什么?本期《南方日报·江门观察》来论版,邀请专家学者、公务员聚焦体育赛事与城市的发展互动,从村BA、厂BA、龙舟赛等群众体育赛事中提取文化振兴密码,探讨江门如何立足优势、抢抓机遇,扎实走出一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恩平市委书记 黎沛荣>>
让体育IP成为恩平“百千万工程”的新引擎
作为恩平市委的“班长”,我更为关注的是“体育IP能为恩平带来什么”,也在思索着“恩平体育IP火爆”背后的原因,谋划怎么让这热潮持续下去,成为恩平助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新引擎、新动力。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康养蓝皮书》主编 何莽>>
乡村赛事要“网红”更要“长红”
五邑地区乡村传统保护较好,文化底蕴深厚,侨文化特色鲜明。挖掘各村的传统文化打造特色赛事,不仅能够提升乡村品牌、促进乡村振兴,更能吸引凝聚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力量。因此,江门做强乡村赛事,优势明显,意义更大。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博士、教授,旅游发展研究所所长 胡卫华>>
以赛事推动“文体旅商”融合发展
这些赛事集市井生活、运动健身、传统文化、乡村旅游于一身,有着强烈的文化符号象征和精神价值,成为了“文体旅商”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赛会经济拉动了文旅发展,成为了城市发展的新动能。
江门市委政研室工作人员 黄仕成>>
“体育+”赋能城市青春活力
江门人文历史荟萃,热爱体育的文化基因根植在侨乡大地,如能加以传承、创造性转化,必将激荡城市发展活力,点燃建设现代化新侨都、共建粤港澳人文湾区的时代之光。
【主持人】张婧媛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