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多年前,国民党部队退败台湾,数以百万计的军人及其家属随国民党去到了台湾,许多人这一分别,就是一辈子。从此,台湾眷村的故事开始了,两岸分隔这些年来,乡愁也就成了台湾眷村里最普遍而动人的情感。
或许还有父母给自己随身携带的物品;或许还有妻儿的一张照片;也或许是那份在大陆故乡最爱吃的味道,这些都成为了眷村居民内心中最珍贵的思念。

眷村文创地带
邓雪桂,湖南常宁人,1948年,在国军兵败南下之时,22岁的他参军入了伍。原因不过是迫于生计的入伍,谁曾想竟将他带离家乡,带离大陆几十年之久!
跟随部队来到台湾的邓雪桂几十年来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远在家乡的母亲,而他的母亲也日日夜夜思念着这个参了军却了无音讯的儿子!这位母亲的前半生都在为了家而操心,后半生却在思念中度过,盼着儿子有朝一日能够归来,直到最后一刻都还念着这个多年没有音讯的儿子,然而,她的儿子却没能听见她日夜不停的呼唤,也没能见到她的最后一面。

老兵邓雪桂
老年的邓雪桂在台湾,仅有的安慰便是一起生活在眷村里同乡的几个老兵!然而一年年过去了,同乡人也渐渐离去,如今,邓雪桂成了一座在台湾的孤岛,无人听懂他的话语,亦无人与他共说乡音。
像邓雪桂老先生这样的故事在台湾的眷村比比皆是,一份份的乡愁也就深深地埋在了这些老兵内心的最深处。而从眷村走出来并且我们耳熟能详的名人也有很多,他们都是台湾眷村老兵或其家属的后代,他们在长辈的大陆家乡方言之下长大,虽然隔了代,但从口音与生活习惯中,很容易看出与大陆家乡的那份连结。台湾知名电视节目制作人,《连环炮》《全民大闷锅》《康熙来了》等节目的总制作人王伟忠便是很典型的一位。

王伟忠资料图
“你的口音基本就是一个北京爷们儿,完全听不出来台湾腔啊!”这是别人听到王伟忠讲话之后最大的感受。王伟忠的光阴故事从台湾嘉义市的这个眷村开启,虽然生活颇为拮据,不过每当他回忆当年时,眷村永远是“留在曾经里的家财万贯”。因为在这里,他品尝过北方妈妈的面条、湖南妈妈的腊肉,听到过天南地北的口音和他们的家乡故事;看尽了一代人回家的艰辛,更萌发了一生难解的两岸情结。
“我父母1949年迁徙到台湾,对我这一代人来说,这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带着对“对岸”的憧憬,带着对“故乡与他乡”的思考,1988年,王伟忠踏上了“回家”的路,第一次来到北京。而之后这些年来,王伟忠则把台湾成熟的电视综艺模式带到了大陆,成为了大陆综艺发展的一支不小的力量。而这一切,都源自于他对父母在大陆的故乡——他的“根”的浓浓情愫。

餐饮连锁桃园眷村
而如今,来自于眷村那份乡愁,转变成了许许多多我们最常接触到的文学作品、文创产品以及美食品牌。比如在台湾有许许多多的眷村已经打造成了文化艺术地段,优美而包含人情味的涂鸦与装饰,将眷村的情怀最大化地表达了出来;来自台湾遍布大陆各大城市的餐饮连锁“桃园眷村”也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成为了网红早餐等等。
希望眷村的记忆不会被忘记,愿战争的悲剧不再上演,盼两岸早日统一!
↑↑↑
京彩台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