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网友对两个问题表示好奇,即一旦中美爆发战争,美国航母群能坚持多久?解放军还有秘密武器吗?
在这个超视距作战的时代,无论是战机、舰艇还是发射车,其火力投送手段都是导弹,因此需要介绍美国航母战斗群的防空网,以回答第一个问题。而若要回答第二个问题,则需要介绍我军目前最新锐的装备。
接下来,笔者将就这两点分别进行介绍,对这两个问题做出解答。
一、美国航母战斗群的防空网
美国航母战斗群的防空网大致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是由舰载预警机、电子战飞机和战斗机等组成的舰载机防空网,第二层是由水面舰艇负责的舰队防空网,两层防空网都兼具软杀伤和硬杀伤手段,具备较强的防空反导能力。
1、舰载机防空网
目前,美国现役的舰载战斗机主要分为F-18系列和F35C,F-18系列的作战半径均为800km左右,而F35C的作战半径更据称能够达到1100km左右,这样的作战半径能够保证其在舰载预警机的支撑下完成远距离预警拦截乃至打击任务。
作为对比,我军能在陆基、舰基、空基平台发射的鹰击-12的射程为低空200km高空400km左右,能在舰基、潜基平台发射的鹰击-18的极限射程为600km左右。可见,我军现役反舰巡航导弹的射程普遍小于美国航母舰载机的作战半径,除了搭载鹰击-18潜射型的潜艇的隐蔽性较高以外,我军其他反舰巡航导弹发射平台的隐蔽性普遍不太乐观。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美国现役AGM-158C LRASM的射程仅在500km左右,如果美国舰载机想要对我国舰艇进行打击,就必须冒险前出到我军执行空中战斗巡逻的歼-15舰载机的射程之内,所以美国舰载机打击我军舰艇的能力实际上并不突出,比较突出的是拦截我军发射的巡航导弹。
在舰载预警机的加持下,舰载机凭借自身雷达对来袭反舰巡航导弹进行的下视下射,实际上能够保持较高的拦截率,但由于我国鹰击-18导弹重达300kg的装药量,仅命中一枚就足以让大型舰艇失去作战能力,如果直接命中航母甲板则能让航母战斗群失去舰载机优势。
因此美国虽然能够对我国反舰巡航导弹保持较高的拦截率,但容错率却极低,不能承受哪怕一枚反舰巡航导弹命中航母甲板的风险。而至于反舰弹道导弹,则不是这些舰载机能够拦截的了,必须要让军舰来实施反导任务。
2、舰队防空网之提康加德罗
目前美国海军的反导主力舰艇分为“两类三型”,即22艘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2艘朱姆沃尔特级导弹驱逐舰、70艘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由于只有配备宙斯盾基线9(Aegis baseline 9)版本等软硬件,才具备发射标准-3反导拦截弹的能力,所以这94艘舰艇中只有约1/3能够执行反导任务。
而在我国近海与我军作战时,由于妥善率等原因,美国能够调动的反导主力舰艇只有这1/3中的一小部分,这将大大降低其实际反导能力,接下来将陆续对这三型舰艇拦截我国反舰弹道导弹的能力进行分析,以论证美国航母战斗群在战时的生存性和作战能力。
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起初计划建造30艘,但实际只生产了27 艘,目前仍有22艘处于服役状态。自其首舰提康德罗加号(CG-47)于1983年1月建成并入列服役后,前五艘(CG-47至CG-51)均仅装备传统的Mk 26双悬臂式导弹发射器,只能携带68枚导弹且无法发射战斧巡航导弹,这使得它们作战能力有限,因此均已在2004年至2006年间退出现役。
1986至1993 年,从六号舰碉堡山号(CG-52)起的22艘提康德罗加级先后入列服役,均加装了2组Mk41 Mod0垂直发射系统(VLS),每组Mk 41可装载61枚导弹,总计122枚导弹,可发射包括战斧巡航导弹在内的多型导弹。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提康德罗加级沿用了斯普鲁恩斯级的舰体设计,但其却是美国海军首批安装宙斯盾作战系统的水面舰艇,在该系统的四面AN/SPY-1相控阵雷达(CG-52至CG-58为SPY-1A,CG-59至CG-73为SPY-1B)的加持下,该型舰能对300km内的1000个空中和水上目标进行自动搜索与跟踪,并能让舰载防空导弹在短时间内锁定多个目标,同时对其中的一部分进行打击。
在2000至2001年间,从六号舰碉堡山号(CG-52)起的22艘提康德罗加级中的一部分进行了升级,宙斯盾系统也逐步升级到基线9版本,这一时期的提康德罗加级开始整合标准-3反导拦截弹,具备一定的反导能力。
在2001至2013 年间,提康德罗加级使用标准-3反导拦截弹完成了30次拦截中程弹道导弹试验,其中24次成功,拦截成功率为 80%。但根据美国国防部公布的报告来看,如果将摧毁来袭弹头作为判断拦截成功与否的标准,那么标准-3反导拦截弹成功率仅为20%,可见标准-3反导拦截弹或许只是让目标偏离落点,但并未彻底摧毁来袭弹头。
当然,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的舰体毕竟已经显示疲态,其反导能力并非十分突出,和吨位更小的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拉不开太大差距,因此笔者将把提康德罗加级所搭载的多型反导拦截弹放在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的章节一并叙述,接下来将对朱姆沃尔特级导弹驱逐舰进行分析。
3、舰队防空网之朱姆沃尔特
朱姆沃尔特级导弹驱逐舰的设计始于21世纪,其最初的开发计划名为DDX,延续了在2001年被国会砍掉一半预算的DD-21项目(21世纪驱逐舰)的诸多设计思路,在2005年进入细节设计和整合阶段,提出了11个工程模组,分别是先进火炮、红外线整体反潜作战系统、斜角式船舷结构、自动灭火系统、全舰船舱周边垂直发射系统、全电脑化环境、双波段雷达、全电推进系统、全舰管线系统。
这些设计无疑是先进的,具有很强的试验性,也是当时美国海军“由海向陆”作战思想的代表作,但很快美军便发现其价格高昂且性价比过低,因此其计划建造数量一再缩减,最初计划建造32艘,紧接着数量缩减为24艘,再后来数量缩减至7艘,最后拟定的建造数量仅为3艘,代号分别为DDG-1000、DDG-1001与DDG-1002,其中DDG-1002仍未服役。
朱姆沃尔特级导弹驱逐舰配备了20组Mk 57垂直发射系统,每组有4个发射管,一共可装80枚导弹,其中便有标准-3反导拦截弹。在其X波段的AN/SPY-3相控阵雷达和S波段相控阵雷达的加持下,具备一定的反导能力,但其反导能力却仅和吨位比其更小的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旗鼓相当,可以说朱姆沃尔特级的设计理念在设计之初是超前且符合实际的,但由于我军海上力量的迅速崛起,这款主打近岸炮击的导弹驱逐舰注定不再符合美军的作战需求。
目前最符合美军作战需求的驱逐舰,便是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
- 舰队防空网之阿利·伯克
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目前建造并服役了70艘,下水了3艘,还有9艘在建造中,7艘在计划中,是目前美国海军建造数量最多的大型主力水面舰艇。虽然该型舰艇吨位小于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但其最新型号却同样装备有比较先进的电子系统及导弹武器系统,战斗力不亚于提康德罗加级。
该型驱逐舰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建造一种成本仅为提康德罗加级的2/3,能力却达到提康德罗加级的 3/4 的舰艇。为此,美国在阿利·伯克级的最初型号(Flight I/II构型)上同样安装了此前按照于Mk 41垂直发射系统(VLS),可发射SM-2 MR导弹和战斧巡航导弹。但其舰艏的Mk 41垂直发射系统只安装了4组各8枚的发射模块,相比起提康德罗加级的8组各8枚的发射模块,其垂直发射口数量减少了32个,即也由提康德罗加级的122具减至90具。
当然,在后续的Flight IIA/III构型中,垂直发射口数量得到了增加,从前29后61共90个增加到了前32后64共96个,这是由于其取消了撤除原本首尾各一的再装填模块,增加了6个实际可用的发射管数。
Flight I阿利·伯克级采用较轻且较先进的四面SPY-1D平面阵列雷达,Flight II/IIA阿利·伯克级改用四面SPY-1D(V)平面阵列雷达(从DDG-118起增加了AN/SPQ-9B/X波段追踪雷达,从DDG-125起将SPQ-9B和AMDR-S雷达由同一控制器控制),但由于没能将标准-2和海麻雀的火控系统集成到该型雷达上,即便是最新型的阿利·伯克级,也仍安装了三台AN/SPG-62照射雷达,其桅杆不够集成化。
阿利·伯克级首舰阿利·伯克号于1991年入列服役,Flight I型共建造 21 艘,舷号DDG51至DDG-71。首批进行持续3年改造升级的 Flight II型共建造7艘,舷号DDG-72至DDG-78。第二批进行持续22年(1994—2016)改造升级的Flight IIA型共建造56艘,舷号DDG-79至DDG-127。
第三批升级的Flight III型于2016 年启动,计划将其宙斯盾系统在现在的ACB12/基线9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升级,并改用最新型的SPY-1和SPQ-9B雷达,其首舰泰德·史蒂文斯号于2021年6月28日动工,至今仍未下水。
所有阿利·伯克级导弹均能搭载最低射高100km的中段反导拦截弹标准-3(分为Ⅰ型、ⅠA型、ⅠB型、ⅡA型、ⅡB型)、最大射高33km的标准-6和最大射高24km的标准-2,这三款导弹共同组成了阿利·伯克级导弹反导能力。
标准-3Ⅰ型、ⅠA型分别为测试型和初始型,具备较强反导能力的是ⅠB型、ⅡA型、ⅡB型,这三型都采用三级助推火箭携带动能撞击拦截器的设计,其中第一级均有矢量喷管,第二级均为燃料充足,第三级都是双脉冲,拦截器都有侧推直接力控制,成为了美国海基中段拦截体系的盾牌。
而至于标准-6和标准-2,其实师出同门,标准-6的弹体与标准-2相同,只是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提高了部分性能。两者均采用了二级火箭发动机的设计,均都具备矢量推力,共同组成海基末端拦截体系。
2.我国导弹对美国航母战斗群的突防能力
我国空军航空兵有48个战斗机旅和7个轰炸机团2个轰炸机旅,海军航空兵有6个战斗机旅和2个轰炸机团,三代机及三代半机(中国标准)战斗机数量超过千架,四代机(中国标准)数量也刚刚突破百架,中型轰炸机数量更是达到了近两百架。
作为对比,来到我国近海的一艘尼米兹级航空母舰能携带的固定翼战机只有44-48架F/A-18系战斗攻击机、5架EA-18G电子战飞机、5架E-2C/D预警机,其种类、质量、数量都完全无法与我国庞大的岸基航空兵相提并论,相当于“单枪匹马攻打一座城池”
除了航空兵以外,我国海军岸舰导弹部队还部署了大量岸基反舰巡航导弹,火箭军部队更是装备了数量极其庞大的反舰弹道导弹,这些反舰弹道导弹是对美国航母战斗群最主要的打击力量。
东风-21D和东风-26C这两型反舰弹道导弹,均采用了双锥体构型和空气舵设计,具备了较高的升阻比,能够采用轨迹不固定的钱学森弹道或桑格尔弹道进行突防,在美俄分别将LRHW和匕首这种非乘波体构型的弹道导弹划入高超音速导弹范畴后,高超音速导弹的范围得到了扩大,以这个标准来看,东风-21D和东风-26C无疑属于高超音速导弹的范畴。
当然,涵盖范围扩大化后的高超音速导弹这个词汇本身已经不再是先进的代名词,那么就让我们就事论事,对这两型导弹的突防能力进行分析吧。
目前所有的反导拦截系统,在面对东风-21D和东风-26C这些弹道轨迹不固定的高超音速导弹时,都会面临弹道预测算法与导引律无法满足拦截需求、拦截弹性能不足这两大问题,连轨迹都无法准确预测,拦截率便会大幅降低,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反舰弹道导弹具备较强的对美国航母战斗群的突防能力。
可见,由于我国东风-21D和东风-26C这两型反舰弹道导弹具备高超音速和非传统弹道带来的较高突防率,因此足以作为首批突击火力对美国航母战斗群的重要节点进行毁瘫,使其丧失大部分作战能力。紧接着,我国航空兵和舰艇力量将持续对航母战斗群实施多轮持续打击,使其战斗力降至最低,直至被迫退出战局。
现在回到开头的那个问题,一旦中美爆发战争,美国航母群能坚持多久?笔者认为,开战后美国航母战斗群所能坚持的时间,应为一周至两周左右。这是由于战争是一个逐步升级的过程,初期大概率还是发生在海上空中的试探性低烈度对抗,升级到需要使用反舰弹道导弹对航母进行打击的高烈度战争需要一定的时间,应当以天为单位。
除此以外,对海侦察体系反复查证同样需要时间,从分析卫星图像和水声监听信息等情报发现航母战斗群大致位置,到派出空中平台对航母战斗群进行进一步定位,再到反复查证航母战斗群位置并持续跟踪,乃至射击诸元的计算等行动都需要时间。在这些行动中,除了分析卫星图像和水声监听信息进行粗略定位一事能在战前完成,其他行动均需要在战时继续进行,这同样需要以天为单位的时间。
而在我国反舰弹道导弹成功命中美国航母战斗群重要节点后,美国航母战斗群也并不会马上彻底失去作战能力,而是在我国航空兵和舰艇力量对其完成持续“补刀”后才会难以为继。
综上所述,出于种种粗略推测,笔者认为一旦中美爆发战争,考虑到战争升级的过程和作战的进程,美国航母群应该能够坚持一周至两周左右。当然,其最终还是会陷入难以为继退出战场的境地。
3.我军目前最新锐的装备
我军的许多新锐装备都尚处于传闻阶段,目前,仅有一款能被挂载于轰-6N机腹下的空射弹道导弹在河南内乡被路人拍到并在网上曝光,据悉,这款导弹曾计划由轰-6N挂载参与国庆70周年阅兵仪式,其本身便具有准洲际的射程,能在轰炸机航程的加持下,让我国空中力量的打击范围延伸到阿拉斯加。当然,它的代号目前不得而知,这款我军目前最新锐的装备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