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1565字 7图 阅读时间:5分钟
今天上午
厦门市海沧区闽南文化研究会换届大会
圆满结束,选出了
新一届的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和理事
所有成员
主要涉及闽南文化、历史、文物
民俗、方言的专家、学者和其他实际工作者
林合安当选会长
林合安,海沧区锦里村人,沧江三都瑞青宫董事长、民盟海沧基层委副主委、海沧区政协常委。
林合安长期从事闽南文化建设及公益事业。作为海沧“闽南文化基因库”的接力者,他表示,要从强队伍建机制,重保护活传承,广交流拓领域、创平台树品牌等4个方面,加强对闽南文化的挖掘、研究、保护、传承和宣传工作。
厦门市海沧区闽南文化研究会第二届
专家组成员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组 长
陈 耕 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组组长
副组长
李向群 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顾 问
林晓峰 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
洪卜仁 厦门文史专家
何丙仲 厦门文史专家
陈文学 厦门文史专家
彭一万 原厦门市文化局局长
龚 洁 原市博物馆馆长
杨彦杰 中国闽台博物馆首任馆长
杨 渡 原台湾中华文化总会秘书长
林谷芳 台湾台北书院院长
林安梧 台湾慈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院长
李炷烽 金门县原县长
刘登翰 福建省社科院台湾研究中心主任
成 员
陆晓红 海沧区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
颜立水 原同安文化局局长,市非遗专家
李晓红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
石奕龙 厦门大学人类学系教授
朱水涌 厦门大学文学院教授
郑振满 厦门大学教授
周长楫 厦门大学教授
林德荣 厦门大学教授
曾 玲 厦门大学教授
曾 莹 华侨博物院院长
江智猛 龙海月港研究会会长
许少梅 平和县林语堂研究会会长
涂志伟 漳州市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
郑来发 闽南师院教授
黄国维 鼓浪屿工艺美院教授
卢志明 原《厦门日报》编辑
年 月 厦门台海杂志社主编、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理事
陈全志 莲塘别墅负责人
颜泳和 马来西亚侨生公会总会会长、拿督
柯木林 新加坡福建公会学术部主任
蔡金安 台湾安平文教基金会董事长
郑道聪 台南文化协会会长
黄振良 金门釆风文化协会创会会长
李再杭 金门县教育局原局长
今天早上,厦门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闽南青草药传习中心——海沧保生青草药传习中心及温厝公园青草药园也进行了揭牌仪式。这是今天换届活动唱响闽南文化的“第一锤”。
同时,现场举行了福建省唯一以青草药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黄锄荒老师授徒仪式。台助余佳伦、萧勋誉、赖护鑫、黄淙毅也按传统礼仪向黄锄荒拜师奉茶。
厦门文史专家何丙仲发言
海沧区文化馆一楼展厅—— 闽台侨乡旧影展,是换届活动唱响闽南文化的“第二锤”。活动截止于4月24日,想过来参观的朋友,要抓紧时间了。
海沧不仅是全国设立最早、面积最大、功能最强的国家级台商投资区,也是闽南文化祖地之一,有“海丝基因库,两岸桥头堡”的美誉,蕴藏着丰厚的文化资源。
为落实贯彻惠台31条措施相关精神,发挥台胞的才能和作用,研究会在换届筹备工作中对该会章程进行了修改,在入会条件中增加了“在厦工作、生活的台胞可以申请加入研究会”的内容。
海沧区闽南文化研究会是海沧弘扬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推进海沧迈向人文高地的一支重要力量。海沧台商投资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相比其他民间学术文化团体,海沧区闽南文化研究会具备两方面的特殊意义:
第一,研究会打通了海沧和台湾的文化圈层,特别是35位台助到海沧工作以来,在保存文化资源、弘扬闽南文化方面做出了令人尊敬的成就,比如共同策划了开台文化公园的建设,这是大陆第一个以纪念颜思齐开台业绩的文化设施;今天上午揭牌的海沧保生青草药传习中心及温厝公园青草药园,也是台青发起建立的科普基地和中医药文化的重要传承场所;另外,台青在东孚街道东瑶村发现了马銮古渡遗址,是明代陆海共治的水利工程,对我们研究明代中国的航海史,特别是月港的航海史,具有重大的意义。
除了吸纳台胞加入,研究会还聘请杨渡、林谷芳、林安梧等台湾知名学者、作家担任专家组成员,构建起了海沧与台湾之间的文化交流通道,增强两地文化互动和共振。
第二,研究会打通了本土草根和学术殿堂的文化阶层。研究会不仅聘请来自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担任专家组成员,还吸引了大批本土传习中心、宫庙、宗祠等民间文化机构负责人以及文创企业代表、艺术家、文化爱好者等加入,使得研究会的工作可以“接地气,通天道”,进一步弘扬、拓展闽南文化的广度和深度。
文案/编辑:彭建文
图片:黄昱臻、彭建文
校对:王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