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很多人已经不再满足于
参加旅行社观光旅游活动
摇身一变成了“驴友”
他们通过网络联系商讨线路后
自行开展户外探险、登山等户外活动
在这美好的背后
也藏着许多“猫腻”和弊端
严重阻碍了户外的健康良性发展
下面为你讲述、分析、支招!
气愤:黑心“驴头”与伪“AA”
▼
目前,国内的户外市场不够成熟,相对的是,广大户外爱好者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如果遇到黑心“驴头”,我们该怎么办?
案例1:“AA”滑雪游驴头暗赚1万8
驴友讲述:
来自黑龙江省大庆市的驴友小赵,他去年参加了一个滑雪俱乐部组织的赴日本滑雪8日游,活动发起者在微信群里公开了包括往返机票、住宿、滑雪等相关费用。
看起来,所有的花费都非常透明,并事先约好费用大家“AA”,每人6800元,算上俱乐部会员和家属,有60多人报了名。
但是,小赵无意中看到了那次活动的旅游合同,才知道整个事件的真相:那次活的,其实是组织者在旅行社报的名,每人团费6500元。
可是,“驴头”收取每人6800元,拼缝赚了1万8千多,相当于驴头的团费都是大伙给出的!”
业内揭底:吃回扣虚报车费,驴头赚钱花样多
一位资深业内驴友透露:户外组织的发起人,大家一般都叫他“驴头”,很多驴头通过网络、微信、qq群等方式发布活动召集时,会与几个“合伙人”提前策划线路、安排车辆、住宿以及景点门票等。
“实际上,驴头做的工作和户外俱乐部类似,只不过是否具有相应资质就不知道了。被驴友们推崇看似透明的‘AA’制户外活动,实际上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成为驴头赚钱的工具。”
黑心“驴头”谋利常用手段:
1、带队过程中虚报车费,以此赚取差价,从中牟利
2、与沿线宾馆饭店达成协议,带驴友吃住,收取一定比例回扣
3、与景区合作,收取购票提成
4、徒步、穿越活动中,推荐“专业”器材,从中赚取差价
提醒您:网上报名有风险,注意认真鉴别
“一些网络上的户外招募、活动召集并没有旅行社经营资质,以低价引诱旅游者、虚假宣传等获取非法收益。”一家户外俱乐部负责人表示。
大部分驴友私自组织的出游活动,组织者不但没资质,也无法与驴友签订旅游合同,一旦旅游途中发生意外,驴友想要维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为避免纠纷驴友应分工合作:
一名资深驴友,总结了一些避免纠纷的经验,“在出发前,驴友就要分工合作做攻略,如果需要预付费的项目,应由团队中的驴友分工合作,最后拿收据集体报销。行程中需要定一个会计负责记账,一个出纳负责管钱。”
相关部门也提醒广大驴友,“如果选择跟随驴头外出旅游,一定要了解其是否有领队资质,是否有带队经验,更重要的是提防个别网友以组织户外活动之名,行开展旅行社业务获取利益之实。”
当然,很多有责任心的“驴头”,在组织活动中,完全是免费为驴友服务,不仅不谋利,还为大家处处着想、帮助大家,对于这样的“驴头”,我们要支持!
无助:网约结伴的那些坑
▼
“结伴出游,保险是必须的,也是第一位的。”网上约伴,确实比较方便,但是也有风险,如果一旦被爽约,损失可就大了!
案例2:网约结伴无法律保护,眼睁睁违约受骗
驴友讲述:
熊小姐是一位资深驴友,几年前,她在论坛上约伴出游新疆,便遭遇到一对上海夫妻临时毁约。
她和朋友先抵达乌鲁木齐,跟对方电话联系,问具体的航班号,以便安排去接他们时,对方才以临时有事不能前往为由,告知他们毁约了。
“本身网上约伴这事,就是口头行为,我们也只有对方的电话,没有任何书面协约,所以也是完全没有办法。”时间紧急,她们在当地也没办法约到伴,只好两个人包一辆越野车,交通费、司机食宿费用等都翻了一倍。
“后来我们也自我检讨,对方告知了我们具体的时间和航班号,仔细想想,对方都不一定买了票。一句‘临时有事’,他们就取消了这次出行,对我们的损失,只字未提,也没有致歉,还是挺郁闷的。”
业内揭底:
户外约伴活动中,不少骗子还利用驴友的善意和信任,敲诈和骗取驴友钱财。
在网络上,关于驴友被骗的新闻层出不穷,有些自称经验丰富的驴友,在收取旅伴钱财之后逃之夭夭。有的驴友在骗取旅伴信任之后,偷取相机、手机等财物。
有时候为求稳妥,防止损失,不少驴友会提议,在出行前交一部分‘诚信金’,但这种行为事实上也是不合乎法律法规的。
提醒您:
户外约伴,特别是国内外的长线,除了在出行前约好结伴共游,旅途中结伴是更为常见的情况,如果大家能互相帮助,也会更加快乐。
对于户外经验丰富的驴友来说,路上“捡人”是常有之事,大部分时间也十分愉快:“大家是平等同行的关系,结伴一起玩。
比如新驴体力不好,关键时候帮一把,然后大家一起继续,也更有乐趣,可以彼此拍照,还可以拼房间,拼车等。
结伴出发前,识别出不靠谱的“约伴者”,尽量避免给自己带来损失,同时在途中遇到约伴,也要仔细甄别,遇到靠谱的人,大家都皆大欢喜。
在制订计划之前,游对自身情况进行合理评估,并了解和熟悉户外活动组织方,才能更好保证出游的安全和愉悦程度,参与较为可信权威平台组织的驴友活动较有保障。
心痛:如此“户外”该何去何从?
▼
“户外热”带来了巨大商机,很多人便趁机成立所谓的“户外组织”,大量招募参加户外活动,但本身没有资质、也没有能力去做好服务,损害的是驴友的利益。
案例3:无营业执照更没有保障
驴友讲述:
在吐槽驴友结伴出游的网络帖子中,吐槽“驴头”以及怀疑“驴头”是托儿的不在少数。一位前往稻城亚丁旅游的驴友,便爆料称自己所拼的团,组织者抽取了三分之一的费用,将他们打包给了一位不认路的司机。
利用驴友不熟悉路线,或者独自前往目的地不方便的弱点,有些人便组织大巴,一个人收点费用,看似便宜,其实最后不知道把你“卖”给下家。
而有些下家,根本没有领队执照,甚至对路线都不熟悉,一路上,你出来的兴致一点都没有了,更重要的是没有安全保障。
而这些户外组织,也不算是正规的户外俱乐部,其中大部分没有营业执照,一旦出现意外,你维权几乎是不可能,没有人能帮你。
业内揭底:
资深驴友表示,确实有很多打着户外自助的旗号,进行商业活动的伪驴友组织,虽然也标榜是AA制,但摊在每人头上的费用,就会包括他们的领队费以及户外线路探索费等。
提醒您:
打着户外AA出行旗号,不公开明细,懂行人一算,就知道他们一趟大概能挣多少钱。
由于没有营业执照,一旦出现任何意外,驴友的自身权益很难得到保障。所以,户外出游,一定选择有正规资质的户外俱乐部。
警告:户外自助活动的法律盲区
▼
户外运动因为刺激、冒险、富有挑战性,深受驴友喜爱。但出行途中发生意外,责任又应当由谁承担?
案例4:徒手攀岩失手坠崖,法院判定组织者无责
驴友讲述:
2013年11月,驴友吴某在某网站发起了徒步旅行召集帖,在帖子中,他详细列明了活动性质、时间安排、装备要求、注意事项、风险提示和保险购买等情形。11月10日,50名驴友一同出发,但并未购买户外保险。
当队伍准备绕过一处山崖时,有一名驴友突然对5米高的悬崖产生了兴趣,当时他没穿戴任何安全装备,却徒手攀岩。崖壁湿滑,他失手摔落至水沟里受伤,当场意识不清。
队友们见状赶忙报警求助,然而由于地点较为偏远,等救援队伍将阿龙送入医院,距离事发已有5个多小时,送医治疗16天后去世了。
3个月后,遇难者父母将活动组织者吴某告上法庭,其父母认为,吴某作为活动组织者,却没有为活动提供配套的安全措施,存在明显有错。
然而,法院驳回了原告的所有诉讼请求,法院将该活动定性为“网友自发组织的自助式户外活动”,与一般的旅游机构组织者区别开来。本案中,吴某多次明确告知风险,且为自愿投保的参与者购买了保险,已经尽了相关义务。
业内揭底:
在本期案件中,吴某在某网站发起徒步旅行活动,详细列明了活动性质、时间安排、装备要求、注意事项、风险提示和保险购买等等情形。
法院认为,自甘风险、责任自担是户外活动领域的公序良俗和社会公德,应当尊重该领域约定俗成、为户外运动参加者普遍接受的社会公德,因此,判决驳回了原告所有诉讼请求。
提醒您:
驴友自行组织的户外活动,由于缺乏严密的组织管理经验,加之活动场所常常是未经开发的危险地区,因此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其中突发疾病、跌落摔伤等意外灾害时有所闻,对于此类自助游中意外灾害的法律责任承担问题,目前立法尚未有专门规定。
依据侵权责任法、合同法相关规定,此类意外灾害的责任承担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受害者风险自负、责任自担。驴友大多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对于驴友自助游中的各种风险应该有清醒认识和判断,并且据此做好相应防范措施。
如果由于自身失误而造成生命健康等危害,其风险和责任自然应当由自己承担。
另一种是责任由组织者和受害者分担。尽管法律对于自助游中的组织者责任问题没有专门规定,但根据公平原则,组织者应当尽到适当的安全保障义务。
因此,如果组织者在安全防范和保障方面存在明显过失,就应当承担适当赔偿责任。
综上,目前国内的户外运动,正处在自主化向商业化的过渡阶段,而商业化的不完整使得户外探险者的自主性较强,违规穿越的危险系数较高。
国际经验表明,越是提供合格的户外活动服务和市场化的救援服务,就越能约束少数不太合格的驴友。
让我们一起期待,户外圈越来规范!越来越专业!
天气好了
驴友们的心又不安分了
费用均摊、活动时间充沛
还能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
无论是驴友圈中十分风靡的“AA”制户外
还是参加户外俱乐部组织的商业户外活动
希望大家一路开心!
时刻维护广大驴友权益
促进户外行业健康发展
爱护自然环境 保护野生动物!
温馨提示:
欢迎关注 “云南远山探险国际” 微信公众号:ynystxgj, 了解更多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