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2月,毛主席乘坐专列到达上海约见毛华初,韩瑾行得知丈夫要见毛主席,于是立即收拾了包裹带着孩子来到了上海面见毛主席。
这天,毛主席在锦江饭店单独接见了毛华初韩瑾行,第二天他们再次带着孩子来到了中南海,在会谈中,毛主席细心地询问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三人相谈甚欢。
就在临走前,毛主席询问他们:“你们什么时候回去?我有一件事要请你们办一下。”那么,毛主席口中所说的这件事是什么呢?
毛华初结识韩瑾行
在韶山《毛氏族谱》的记载中,这样写道:
泽铭抚子远怀,字式谷,民国十二年癸亥二月初二辰时生……
而这里所说的泽铭就是毛泽东的大弟毛泽民,远怀就是指毛泽民和王淑兰的养子毛华初。
毛华初生母叫做罗醒是一名共产党员,出生在浏阳县大光乡。
在1927年的马日事变之后,成为被敌人抓捕的对象,1929年罗醒第三次被捕入狱,而毛华初跟随在母亲身边。
在这里他们遇到了毛泽民的结发妻子王淑兰,王淑兰也在狱中带着自己的孩子毛远志,她们有着相同的革命理想,因此在监狱中,两人是对方的依靠。
王淑兰
随着反动派的日渐猖狂,罗醒知道自己的生命安全将面临严苛的考验,在当初参加革命时她就下定决心为革命牺牲自己,因此她并不怕死,但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儿子毛华初。
她意识到自己随时都有可能牺牲,于是便将儿子交给了自己最信任的战友王淑兰,而王淑兰也始终将毛华初视为己出。
1930年,红军占领长沙之后,罗醒和王淑兰越狱成功,当时罗醒准备跟随红军撤出长沙,而王淑兰是准备留下做地下工作的,于是罗醒便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了王淑兰,她把儿子叫到王淑兰的面前,告诉他:“以后,王妈妈就是你的亲妈妈了。”
随后,还对王淑兰说道:“华初有了你这个好妈妈的教养,我就放心了。”
1931年12月,罗醒在浏阳大光乡遭到了反动派的杀害,就这样,罗醒英勇就义。
从那以后,王淑兰就带着毛远志和养子毛华初艰难度日。
那个时候因为没有生活来源,家中负担过重,毛远志不得已去做了富人家的童养媳,而毛华初也先后在华容、韶山谋生。放牛、砍柴、种田、做长工,这些农活他都干过。直到1938年 毛华初才和毛泽普等人离开韶山来到了延安。
毛华初
毛主席得知毛华初是自己的半路侄子之后,便亲自安排他去到学校学习,在这期间,毛华初也第一次叫了毛主席“伯伯”。
初见毛主席时,年幼的毛华初打量着面前的这位伯父,他看着面前这位“伯父”穿着一套灰色的军装,戴着一顶五角红军帽,身体看起来高大又单薄,但神态却看上去非常精神。
毛华初站在毛主席的面前,按照王淑兰的嘱咐首先喊了一声大伯,随后又恭恭敬敬地鞠了一个躬。
毛主席慈祥地看着毛华初,温和地表示,他现在的年纪太小了,不适合打仗。听毛主席这么一说,毛华初顿时急了,他急忙说道,妈妈说这里有书读,还要我向您问好。
毛主席笑了笑,语重心长地向他说明了延安现在的情况,虽然现在是有书读的,但也不安稳有战争,日本的飞机随时都有可能来这里轰炸,而且这里的伙食也不好,住窑洞吃小米和窝窝头。因此,毛主席认为这是他吃不消的。
毛主席
但令毛主席意想不到的是,毛华初已经吃过了不少的苦,而在延安这样的苦对他来说更是不在话下,因此当毛主席向他述说了这里的情况之后,毛华初淡然一笑,说道:
“我不怕吃苦,我讨过米,和妈妈坐过牢,还没地主打过工,什么苦都吃过,这些苦我都吃得消。”
毛主席想不到面前的这个孩子,别看岁数不大,却吃了这么多苦,于是便决定让这个孩子留下来。毛华初得知伯伯的想法之后,开心极了像个小孩子一样兴奋地蹦了起来。
在延安时期,毛主席对毛华初无微不至,时刻关心着他的学习和生活。
毛主席
建国后,毛华初更是在毛主席的教导下深入基层,来到了东北三省进行工作。在这里,他认识了自己一生的伴侣韩瑾行。
韩瑾行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一位地道的东北姑娘,1949年,她与毛华初相识,随后结为夫妻。
婚后两人的生活很幸福,韩瑾行跟随丈夫回到了老家湘潭和丈夫一起工作,成为了基层的干部。而毛华初也时刻铭记着毛主席的勉励,要到群众中去。
毛主席见毛华初夫妇两人,提出一个请求
自从和毛华初结婚之后,韩瑾行从未见过毛主席,终于在1952年,韩瑾行有了见毛主席的机会。
那一年,因为她呼吸道感染导致支气管扩张,于是她只得来到北京求医。而那个时候她的婆婆王淑兰到达北京也有了半年的时间,于是和婆婆见面之后,韩瑾行住进了协和医院,当时韩瑾行怀着小孩,为了保平安,医生建议她去妇科治疗,等到孩子出生之后再手术。
王淑兰
于是韩瑾行在医生的建议下出院,住进了婆婆的住处。此次北京之行,韩瑾行就有想见毛主席的想法,而她准备住几天之后就和婆婆一起回湖南老家。
婆婆得知她想要见毛主席的想法后,两人商量分别给毛主席写信。毛主席收到信件之后,叶子龙便来到了中联部住处接来了他们。
韩瑾行没想到毛主席会这样痛快这么快来见他们,但当叶子龙接来王淑兰的时候,韩瑾行还在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观看展览。
就这样,王淑兰独自一人走进了中南海,毛主席正在和韶山的几位老乡交谈,一看到王淑兰来了连忙问道韩瑾行怎么没来,王淑兰笑着说道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毛主席笑着回答,她以后还有机会。
叶子龙
午饭过后,王淑兰急着要离开中南海,说韩瑾行要见主席,毛主席只得让叶子龙把韩瑾行找来,这个时候,韩瑾行也从外面回来了便,激动万分地乘车来到了中南海。
到了以后,她紧张地跟随在叶子龙的身后,恭恭敬敬地来到了毛主席的面前,叶子龙向毛主席介绍她是王淑兰的儿媳。毛主席开始打量起来这位从未谋面的侄媳妇。
在延安时期,毛华初还是个毛头小子,没想到现在已经成家立业了。毛主席主动伸出手来向韩瑾行握手,随后亲切地询问了她的工作和生活。
韩瑾行也在细细地打量着室内的陈设和旁边的几位老人。因为当时有好几位老乡在场,似乎她已经想到毛主席肯定会询问她一些关于家乡的生产和生活。
在这之后毛主席还询问了韩瑾行和毛华初相识结婚的经过。很快,会见就结束了,临走前韩瑾行依依不舍地和毛主席道别,毛主席还亲自把她送到了门口。
此次见面,令韩瑾行印象深刻,从那以后不管多忙,只要有能够见到毛主席的机会她都会去。
毛泽东
1962年,韩瑾行已经调回了省委农村部工作,丈夫毛华初也被调到了省委政策研究室工作。2月份,毛主席的专列来到了上海,毛华初和妻子决定一同去见主席。此次上海之行,他们还带着自己最小的孩子毛宁亚前往。
2月15日,毛主席在锦江饭店单独接见了毛华初并作了一些谈话。晚上,毛主席和家人一同在礼堂观看京戏,毛华初也带着妻女坐在后排观看。
第二天下午五点,他们一起来到了毛主席的住所,一见他们,毛主席满脸笑意,韩瑾行热切地喊着伯伯,还表示自己一有机会就想来看看他。听到这话,毛主席的心顿时温热了起来,说出口的“瑾行”改为了“李瑾”。
在毛主席的眼中,这些孩子们和李敏李讷年纪差不多,所以在他的心中都是他的孩子。随后,韩瑾行将自己的小儿子宁亚拉到主席的面前,要他叫公公。
宁亚甜甜地叫了一声,毛主席看着乖巧懂事的孩子轻轻地摸着他的头。
不一会儿,他们的会面已经进行了45分钟,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对主席说道休息时间已经到了。
毛主席却兴致勃勃地表示,自己现在不累,可以继续谈下去。
随后他们又说了一些生活和工作上的事情。
毛主席和汪东兴
这个时候,汪东兴进来了,毛主席主动向他介绍着自己的侄子和侄媳,汪东兴也客气地和他们一一握手。
紧接着,毛主席还询问了韩瑾行农村工作的情况,韩瑾行一一对其作了汇报。毛主席还指示道,关于母亲的工作,中央已经开了会,最近就会下发指示。
说道这里,韩瑾行突然想起了前不久中南局准备要把他们调去工作,但是省委又要留他们。
韩瑾行想要毛主席帮她做一做选择,毛主席不作指示,深切地说道,不管你们做什么工作,到哪里工作,都必须听从组织的安排,服从党的需要,我不干预。
接着,毛主席还认真指示了两人以后的工作方向,告诉他们如果以后在农村工作的话要找一些具体的材料直接寄给他。
毛主席与侄媳韩瑾行
在整个谈话的过程中,毛主席始终皱着眉,好像在担心什么。
谈话很快就要结束了,最后,毛主席直接拜托了夫妻俩一件事,问道:“你们什么时候回去?我有一件事要请你们办一下。”
那么,到底是什么事这么重要,毛主席会主动拜托夫妻两人呢?
毛主席时刻惦记身边的工作人员
夫妻二人得知毛主席有一事拜托他们,也非常疑惑,伯伯究竟会让他们做什么事呢?
询问过后,毛主席这才娓娓道来:
他有一个叫做李文惠的机要员,是湖南常德的。从小就没有母亲,是外婆养育她长大的,他有一个哥哥,已经结婚了,但是听他们说家里有一些矛盾,所以李文惠就想回去处理一下。
毛主席看着她一个人回去也不方便,所以希望毛华初夫妇能够带着她,这样一来路上也有个照应,他也不用担心了。等到长沙之后,你们再帮她买一张回常德的票。
毛主席
随后,毛主席继续叮嘱道:“我过几天到湖南去视察,等到了长沙,再带她回北京。”
韩瑾行和毛华初怎么都想不到,毛主席竟如此操心一个小小的机要员,还把她当做了家人,关心她的安危。
想到这里,韩瑾行和毛华初答应了毛主席的请求。
在临走前,毛主席还问夫妻俩,自己要去南方会路过杭州和庐山,如果你们愿意一起去的话就可以乘坐他的专列去。
韩瑾行想到毛主席工作忙碌,也不想给主席添麻烦,于是指着毛华初说道,自己丈夫的工作比较忙,和您一起到杭州之后,我们就回湖南去了。
这一次谈话进行了两个小时,几个人坐在一起畅所欲言,毛主席的心情也十分愉快谈兴甚浓,临走前还亲自送到门口向他们告别。
毛主席
因为谈得比较尽心,韩瑾行夫妇也在喜悦中忘记和毛主席照一张相,而这也成为了夫妻二人最大的遗憾。
在毛主席的心中,身边的工作人员也是他最亲近的人。虽然毛主席身边人来人往,但身边的这些工作人员总是陪在他的身边,时时刻刻照顾着他的生活和工作。
而在这些工作人员的心里,毛主席不仅是历史伟人全中国的领袖,更是他们的良师。不管是在生活学习还是为人处世上都对他们非常照顾。
在学习方面,毛主席特别关心他们的文化程度,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全国进行了扫盲。而毛主席也非常关心这些工作人员,要他们提高文化水平。
对于学习需要的费用,毛主席也自掏腰包,他说道不能麻烦国家,费用从我的稿费里面出。
在学习的过程中,毛主席对他们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工作之余也会查看这些孩子们的学习情况,不管谁写错字总会挨一顿批评。
毛主席和封耀松
有一次,封耀松把白居易的《卖炭翁》中的两个字写错了,毛主席检查之后,要求他重写一遍,直到一个字不错。
对于这些孩子们的婚恋情况,毛主席也非常关心。
毛主席曾设立过一个促进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就是为了让大家牵线搭桥谈恋爱的。
早些年间,毛主席的秘书黄有凤和机要员赵学雪确定了关系,但因为工作繁忙始终都没能有时间成亲。毛主席得知后立即找来叶子龙,成立促进委员会,指示再给小黄和小赵促进一下。
在毛主席的关心下,两人很快举办了婚礼,毛主席也亲自参加为新人送上了真挚的祝愿。
除了关心工作人员的学习和工作之外,毛主席也十分关切他们的家庭生活。
黄有凤
黄有凤和妻子结婚两年之后,生下了大女儿玲玲,那个时候环境比较艰苦,使得孩子身体一天比一天差,不久之后就感染上了肺结核。
孩子是个早产儿,出生又比较早,但艰苦的环境中什么有营养的东西都见不到,于是他们只得用米粥来喂孩子。
一天毛主席的警卫员来到了家中,将一个黑子的陶罐放到了黄有凤的怀中,说这是主席给他的。而当黄有凤揭开盖子一看,里面装的是满满的牛奶。
警卫员告诉他,毛主席知道孩子有病,于是就让他把组织上分的牛奶送来,以后主席的那份牛奶就给了玲玲了。
黄有凤感动之余立即拒绝了毛主席的好意,于是抱着罐子去找毛主席。看着毛主席黄有凤说不出话来,本想放下罐子就走,但毛主席叫住了他,亲切地对他说道:
“小娃娃是我们事业的希望,抚养好孩子是我们每个同志的责任,将来革命胜利了,社会主义大业还得靠他们来建设保卫呢。”
毛主席的一席话,让黄有凤心里暖烘烘的。在毛主席的要求下,他只得把牛奶带了回去,从那以后,玲玲吃着这份牛奶健康地长大了。
毛主席和身边的工作人员
毛主席是伟大的革命家和政治家,更是一位情感细腻的领导人。
对待亲情,他时刻与亲人保持着往来,十分关心亲友们的冷暖安危,时刻鼓励着他们要到群众中去,要为民服务。
而对待身边的工作人员,毛主席像一位大家长一样,事事关心着他们,把他们当做一家人。其言辞如此,其行为如是,致敬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