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朱丽珍 通讯员 宗琳玲 杨叶 贾寅晴
这是缪中贤在义乌消防工作的第12年,也是第12次没有回家过中秋。
这个在#我在浙里挺好的#活动中征集到的故事,听起来很令人诧异,但在消防队伍中,这也许并不少见。用缪中贤的话说:“你们过节,我们过关。”
从8月30日开始,缪中贤被调派到义乌市海洋酒店指导消防安全工作,24小时驻勤,保障来自全省各地参加浙江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的运动员、裁判员等人员的消防安全。
今年的中秋节,他依旧会在岗位上坚守。

“妈妈,我给你卡上打了2000块钱,中秋节买点鸡鸭鱼肉,别这么节省。”
“老婆,中秋节快乐,对不起,今年我又失约了。”
“宝贝,来,叫一声爸爸……”
一部手机,三地连线,这是属于缪中贤一家的团圆方式。缪中贤的老家在云南,父母帮着带他11个月大的儿子,妻子在贵州教书,而他是义乌市消防救援支队廿三里消防救援站的一名消防员。
缪中贤的“爽约”如约而至,家人早已习惯。父母只在视频那头嘱咐:“知道了,孩子我们会带好,你安心在那边工作。”
不用数,缪中贤就知道,自己已经12年没有回家过中秋。这个数字,刚好是他当消防员的年份,也就是说,自他进入消防救援队伍以来,他一次也没回家过中秋。
今年,缪中贤已经30岁。从18岁到30岁,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他热爱的消防事业。
遗憾自然是有的,尤其刚来义乌时,18岁的他多少有些不适应。逢年过节会特别想家,“现在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过年过节,事情会多一点,像义乌这边工厂多,一放假,厂里没人,容易有安全隐患,所以我们要在岗位上待命。”

缪中贤一直觉得消防的职业很神圣,同样,就要担负应有的社会责任。
“其实跟队友们一起过节也挺有意思,执勤训练有余力时,大家会开展一些有意思的文体活动,过节的伙食也很丰盛。”这次缪中贤被抽调,每天都会分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开展“扫楼式”防火巡查,确保酒店18层楼所有的消防设施器材完整好用,并对酒店微型消防站进行一日一拉动,手把手指导个人防护装备穿戴,纠正错误的抱枪姿势,讲解初期火灾的正确扑救方法。有时,他还会给酒店安全管理人员“开小灶”,帮助他们解决在实际工作中的消防“疑难杂症”。

单身时,这样全心全意献给工作,一切都还好说,但如今成家了,去年儿子出生,缪中贤的肩上,又多了一份丈夫和父亲的责任。
从早晨睁开双眼,缪中贤就忙碌开了,只能在休息时间,抽空与家人“线上相见”,这也成了他难得的放松时刻。
“家人的支持和理解,是我工作的最大动力。妻子说,我是消防员,她是人民教师,都有各自的职责和使命。”缪中贤家挺特殊,妻子远在贵州毕节的一所农村小学教书,这个中秋节,也和他一样要坚守在岗位上,制定下阶段任课教学计划,收集班级留守儿童情况,制作帮扶家访工作表格,为了更多山区的孩子能“好上学”、“上好学”。
一家三口,分隔三地,每当想到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夫妻二人心里总觉得亏欠得太多。
“信息再方便,关怀再及时,也比不了一个真实有力的拥抱。”让缪中贤内疚的是,之前儿子长牙发高烧,家里老人急得团团转,而他却远在义乌,根本帮不上忙,“这种时刻挺无助的。”
不过缪中贤说,只要在岗位上一天,他就要站好最后一班岗,用心守护这座城市的平安。

消防员就是这样一群人。无论是刚入队的新队员,还是入队多年的老队员,都在这轮满月下,守护着这座城市,遥寄相思。
●孙雪江是兰溪市消防救援大队拥军路消防救援站的装备技师,他的家乡在安徽黄山,今年是他在消防队过的第7个中秋。
结婚3年,孙雪江回家的时间屈指可数。今年他依然只能通过手机,与妻子、儿子道一句中秋快乐。

●在嘉兴,很多消防员也回不了家过节。嘉兴市南湖区穆河社区来自山东、河南、安徽等地的社区阿姨来到南湖消防救援站,给留嘉过节的消防员制作地道的家乡菜,让“妈妈的味道”陪伴消防员过节。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