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呼吸中心边上,一道弯弯的溪水如同画卷般缓缓向前铺开,与旁边整修一新的桥中中路相互映衬,吸引不少市民来此散步休憩。这正是位于荔湾区大坦沙岛的中轴线河涌景观示范段,于今年7月完工,目前已成为岛民日常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立足生态建设
打造城市花园式河涌景观
大坦沙岛全岛总面积3.55平方公里,拥有长达8.7公里的江岸线,是广州中心城区珠江前航道的第一大岛,也是旧羊城八景“双桥烟雨”的所在地。随着时代变迁,岛上逐渐只剩下旧工厂、城中村等,医疗、卫生及消防等设施严重不足,昔日“双桥烟雨”美景不再。

近年来,随着更新改造工作不断推进,岛上环境重新焕发新活力。其中,中轴线河涌景观示范段项目立足于原有河涌基础,以生态建设为基底,打造城市花园式河涌景观。

沿着涌边前行,记者看到,昔日狭窄的河涌、管线密布的河岸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蜿蜒曲折、水清草美的河道。

一边是由花草簇拥的蜿蜒绿溪,河涌边种有大面积的水生鸢尾、金边芦竹、花叶美人蕉等挺水植物,通过高、中、低层次的调整,呈现错落有致、立体感强的景观效果,让人赏心悦目。

而另一边,人行道上增设了骑行绿道、景观灯、道路指示牌等配套设施,集实用性与功能性于一体。此外,涌边还有人行天桥和多个亲水平台,让游客能近距离欣赏到鱼游浅底、水清草美的河涌美景。

改造城市公园
桥底灰色空间相继“点亮”
除了对中轴线景观进行提升外,随着岛上设施和绿化工程进一步升级,位于大坦沙岛的坦尾地铁站周边环境也得到了较大改善。

今年1月,坦尾地铁站周边的双桥公园通过采取拆围透绿、增色增彩的措施,园区从原来的“外围式”改成“开放式”,实现公园与城市空间的有机融合,从而打造出人、城、园和谐统一,景观优美的开放型城市绿色生态空间,提升公园绿地的公共服务功能。
同时,坦尾地铁站周边广场增加铺装、休憩座凳、矮墙等元素,位于地铁高架桥下、市政路桥下等城市灰色空间被相继“点亮”,部分路面更增加砾石,兼顾生态海绵和景观观赏功能,打造多处广场休憩区间。

坦尾地铁出口广场处也立起“双桥烟雨”的景观雕塑,每当夜幕降临时,氤氲的水雾在草坪星光地灯的映照下幻化出不同的色彩,营造出“丝雨晴烟”的景观印象,让“双桥烟雨”从街坊依稀的记忆中化为现实。
构筑绿色生态
白鹭成群增添亮丽风景线
据悉,去年6月,大坦沙环岛景观示范段正式对外开放,与改造前相比,升级后的绿道在原基础上增加了灯光照明、健身器械等便民设施,并配套健身广场、林荫大道、休闲区等公共场所。
今年9月,大坦沙岛又完成了1.27公里长的东岸段碧道建设。碧道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蓝色的骑行通道与标识标牌,并增设慢跑道,方便居民日常在江边跑步健身。

此外,树池部分也进行改造,部分灌木通过梳理绿植等艺术手法提高观赏性,打造成新颖幽美的生态树池。未来,环岛8.7公里的江岸线还将串联成线,打造“全程步行约两小时,慢跑约一小时”的江边生态圈。

如今,走在江边,经常能看到晨跑健身的街坊,石板凳上坐着三两知己,在树荫下乘凉聊天,不时还有街坊在江边垂钓,一幅惬意和谐的生活景象。

住在大坦沙岛的居民孙先生说,如今岛上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平时他到江边运动健身,感觉比以前舒服了不少。他还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有空时总会拿起相机在岛上拍摄自然风光。因此,他欣喜地发现,这里竟吸引了不少白鹭前来“观光”。“这些白鹭的出现,已成为大坦沙岛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孙先生在大坦沙岛江边拍下的白鹭。(孙先生供图)
【文字 广州荔湾发布编辑部 梁启明】
【图片 广州荔湾发布编辑部 陈文杰(特别注明除外)】
【编辑 邓菲菲】






点分享

点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