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信贷分析师与我们半年前不谋而合的观点

2022年10月03日14:26:12 热门 1864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

瑞士信贷分析师Zoltan Plozsar最近有一篇关于世界秩序的文章,在华尔街以及全球市场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有部分习惯于上外网的读者看过了,跟我说,他这是不是抄你的,因为咱们这些读者,大半年前开始,就听我把相同的观点,复述了很多遍。

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他的观点不是他的,我的观点也不是我的,严格意义上讲,我们只是分别陈述各自看到的事实。

曾经有人很惊讶,为什么几千年前,毫无接触的东西方世界的人,对着同一个事物会有着非常接近的看法。

这事儿你站在玄学的角度很神奇,站在科学的角度很朴素。

我问你,东方人每天早上醒来,看到太阳打东边升起,难道西方人每天早上醒来,看到的太阳就打西边升起吗?

大家看到的是同一个现象,观点一样有什么稀奇的。

东方人在东海岸看到远处的船航行过来,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西方人在西海岸看到远处的船航行过来,同样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说穿了,我们只是看到了同一个东西。

那么Zoltan Plozsar说了什么?他只是站在美国的立场上把我们曾经说过的,也是人尽皆知的事实,又阐述了一遍,在西方世界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咱们来简单地看下。

第一点,他说,美国已经处在大萧条的前夜了。

这一点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关注超过半年的读者,基本上听腻了。我从年初就开始说,美国的通胀是持续的,解决通胀只有一个办法,不是加息,是步入衰退,只要像1929年一样美国人排队上街领救济,通胀自解。

这不是我说的,大半年来,我援引了摩根,高盛,各类机构的说法,我只是把人家用英文表述的东西,用中文再复述了一遍。

顶多把别人委婉的说法变得刻薄了一点。

至于高盛,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各种大资金的流向,他们在赌什么,在押什么,我们年初都聊过,我们聊过之后,过了几个月,高盛干脆披露数据了,不装了,大佬么直接给你看底牌了,人家的仓位公布了。

所以,全世界在于这个问题上的观点,也越发趋于一致。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聊这件事,我说的是美国大概率明后年步入衰退。

几个月后,很多分析师把大概率去掉了,现在,很多分析师把后年也去掉了。

所以在这样一个大的舆论环境的渐进发展下,Zoltan Plozsar说美国已经处在大萧条的前夜,只是重复。他在重复市场的观点,也在重复自己的观点。

这里面没有什么新鲜感,不存在谁先说谁后说。

你觉得什么都是别人抄我的,那只是因为你只看我的表达,你第一个看到我的表达你就以为什么都是我一拍脑袋想出来的。

并不是。

我的观点也来自于这个市场,正如Zoltan Plozsar的观点也来自于同一个市场。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

第二点,他给出了美国通胀不可逆的根本原因。

Zoltan Plozsar说,西方世界过去几十年的低通胀是建立在廉价能源与廉价商品体系下的。

能源从中东,俄罗斯源源不断地输入到西方世界,廉价商品从中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西方世界,这是西方人能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既没有制造业的持续发展,也没有加工资,却能够保持十几年二十几年低通胀的根本原因。

无论是卖能源的俄罗斯,还是卖廉价商品的中国,他们都把赚来的钱,又通过购入美元的方式注入回西方的这个金融体系当中。

保持了这个体系的运转。

现在,卖廉价能源的觉悟了,人家不干了。卖廉价商品的也觉悟了,人家也不干了。人家想要做高端制造业,卖附加值更高的商品,并且重塑国际金融体系

你注意,这是Zoltan Plozsar的说法,也是他的立场。

读者听了非常熟悉对吧?所以难怪很多人留言,说他抄我的,因为我表述过完全相同的概念,只不过立场是站在中国这个角度。

那我告诉你,他绝对没有抄我的,因为这是废话。

上面这段表述是过去几十年里每一个市场里的人都知道的事实,世界金融体系就是这么运转的。

我曾经多次打过一个比方,叫做职场进化论。我说一个人,初入职场,经理和你关系很好是必然的,随着你的提升,当你与经理同为下一任总监的有力竞争者的时候,经理打压你,限制你,也是必然的。

如果没有我们,或许俄罗斯只能忍着。这个国家有很多先天缺陷,最大的缺陷是人太少,根本无法构建有效的内部市场与全产业链。

如果当初起来的是印度不是我们,俄罗斯也得忍着。这个话题我聊过很多遍了,印度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缺我们历史上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那一段。

以至于虽然他们有足够的人,但是没有办法形成统一的市场与协作的产业链。

而这一切我们都具备了。

当新的竞争者浮现的时候,与原部门经理不和的老员工,是非常有可能跳起来的。

这是改变自己命运的最佳时机了。

所以把话说穿了,让我们永远提供廉价商品然后注入西方金融体系,这是不现实的,与我们的地位不匹配。

相比较于老部门经理,我们是新一些,可是我们这个员工,学历高,技术强,口才好,还会来事儿。

明白这意思么?同时具备这四点的新人,是绝对压不住的,他一定要晋级经理,也一定会晋级经理,早晚的事儿。

那些永远无法晋级的,只能被老经理利用的,必然是有严重缺陷的,比如虽然技术好,但是口吃,或者虽然口才好,但是完全不懂技术。

一旦四个领域全打通,你早晚是经理,老经理看得懂,别的员工也看得懂。

那么Zoltan Plozsar当然看得懂。

他表达的意思就是说,他们的原有体系出了问题。卖廉价能源的不听话了,卖廉价商品的也不听话了。

于是在这个基础上,美国的通胀变得不可逆了。所以,美国处于衰退的前夜,打这儿来的。

3、Zoltan Plozsar的解决方案。

我们始终要注意,Zoltan Plozsar是西方人。他要做的并不是像许攸投奔曹操一样,看清大势之后就来投我们。

不是的。

他要做的是拼命地维护原有系统,也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的这个西方体系。

他的建议有什么新意吗?答案是同样没有。

他说了两件事,都是川普在位的时候,就已经在做的。

一个高科技领域的限制,比如芯片,川普时期已经做过了。

做这个是为什么?Zoltan Plozsar说得很清楚,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能延缓,延缓我们升职加薪的步伐。

为什么要延缓?因为要争取时间,争取来的时间做什么用?

重新构建制造业生产体系。

这不就是川普当年要做没做成的么?

关于这个话题,早在介绍奥巴马投资拍摄的《美国工厂》的时候,我就已经聊过了。

我曾经说过,对于个人而言,什么最重要?时机。

对于团队而言,什么最重要?共识。

一个团队达不成共识就没有办法把握时机,八匹马朝八个方向拉车,车子是不会动的。

美国从来也不缺乏有识之士,西方世界里比Zoltan Plozsar更有前瞻性的人早好多年就看到问题的实质了。

问题是,奥巴马过去了,懂王过去了,现在睡王都快要过去了,Zoltan Plozsar老生常谈,仍然能够在华尔街这么前沿的地方引起巨响。

说明什么?

说明迄今为止,他们毫无达成共识的迹象。华尔街达成共识都不意味着美国能达成共识,何况华尔街都没有达成共识。

今天我们聊的是一个非常宏观的话题,距离我们太远了。如果说有什么关联,你没有发现世界改变得很慢很慢?

世界好像永远在重复着我们讨论过八百遍的话题。

很可能一个人从青年到中年,很可能你自己都成功了好几轮了,世界都还没达成共识。

这就是为什么我常说改变自己的是神。因为但凡有点时空观的都会明白,自己的生命长度与什么时间轴才是匹配的。

你以为Zoltan Plozsar这种人每天操心如何替你改变世界?你想多了。他每天只是在忙着挣钱。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


瑞士信贷分析师与我们半年前不谋而合的观点 - 天天要闻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