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作为中国人要对龙有所了解

2022年10月02日03:36:23 热门 1487

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龙是何物。

在中华民族生存和延续的历史中,龙的身影相伴始终,并以其独特的精神力量影响着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的生成发展,逐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然而,龙以其捉摸不定的形象和迷离怳忽的身世,始终笼罩着一种诡谲奇幻的神秘色彩。

那么,龙是何物呢?千百年来,众说纷纭,未知孰是。一般都认为它是一种并不存在的、人们想象的产物。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作为中国人要对龙有所了解 - 天天要闻

闻一多先生在其作《伏羲考》中认为,它以蛇身为主体,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毛,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而混杂为一。

这样不伦不类的怪物在自然界是难以寻觅的。但在商周的甲骨文和先秦文献中,有关龙的记载却屡见不鲜。龙的本身面目,历代都有过拟测。大多认为是蛇或蟒,也有扬子鳄或猪、马之说。

我国新近生物学者论证,龙作为一种生命物是存在过的。认为,在中国古代,确实曾存在过这样一种令人恐怖,并且因而也令人敬畏的巨型爬行动物。这就是现代生物分类学中称作“湾鳄”的那种巨型鳄鱼。据说现在仍有少量的湾鳄生存于东南亚的部分地区。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作为中国人要对龙有所了解 - 天天要闻

就是这种神秘恐怖的怪物却为我们民族尊为先祖,今人尚以“龙的传人”自居并感到自豪。

古籍中有关龙的记载真幻掺半,为后人勾画出一种人龙难分、人龙杂处的社会生活图景。《酉阳杂俎·诺皋记上》云:“河伯人面,乘两龙。”《淮南子·坠形篇》云:“雷泽有神,龙身人头,鼓其腹而熙。”《中山经》云:“凡首阳山之,自首山至于丙山,凡九山,二百六十七里,其神状皆龙身而人面。”

远古传说中的“神”、“神人”、“英雄”,大多都是人首蛇身或人首龙身。“炼石补天”、“黄土作人”的女娲、东方的天帝伏羲、“开天辟地”的盘古,以及共工、相柳、贰负、烛龙、鼓等,无一不是巨大的龙蛇。黄帝或也为此形貌。

山海经》不啻是描述了一个龙蛇的世界。女娲和伏羲是传说中华民族的先祖,亦是功力无边的造物主,因而受到后世人的敬仰。

古代所谓女娲、伏羲兄妹缔婚而繁衍人类,故在汉石刻、砖画中,常可见到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交尾图。

在近代发现的孔子后人所藏《圣裔宗谱》谱边亦印有龙凤图案,这意味着我们确是龙的传人。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作为中国人要对龙有所了解 - 天天要闻

实际上,龙是华夏先祖的图腾。在我国氏族社会末期,诸部落尊奉的图腾有凤鸟、鱼、鳖、蛇、熊、罴、貔、貅、虎、天鼋等等。部落经过长期的兼并,形成了“凤氏族”和“蛇氏族”两大图腾集团(即夏氏族和殷氏族),作为图腾旗帜的龙和凤凰在史前期并驾齐驱,各标风韵。而后,以“龙”、“凤”为主要图腾标记的两大族团由战而和,由对立而统一。“人面鸟身,践两赤蛇”等形象是这种征战统一后的新图案,龙蛇的形象添上了翼翅,成为鸟兽混合物,是联合部落的新图腾。

龙的形象在历史过程中不断有所演变。它的原始形态是一种无角无足而爬行于地面的蛇类动物,只是具有人首而成为神异之物。随着以蛇图腾为主的远古华夏氏族在部落征战中的不断获胜,蛇图腾在吸取其他图腾的局部慢慢由蛇演变为龙。而当中国大地上出现了统一的封建帝国之后,舞动四肢的五爪大也随之出现。而且能左右盘旋、腾云驾雾,它的姿态有俯仰古今,展望未来的神情,充满着原始的活力和神圣感。

后来龙成为代表皇权的标志,形象更有了不可一世的威严,予人一种无以名之的恐惧感,成为封建王朝的至圣之物。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作为中国人要对龙有所了解 - 天天要闻

龙在整个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发挥着持久不竭的影响力,成为祖国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龙飞凤舞是远古图腾文化的主要内容。图腾时代,百兽率舞。原始部族在暴风骤雨的节奏中狂舞,有饰蛇为龙人,有饰鸟为凤人。他们跳的图腾舞就是最早的原始歌舞,但多带有巫术形式,直到封建社会才成为文学艺术舞蹈。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国文化的内容日趋丰富和深化,龙和凤在其中的涵盖力量变得抽象。两晋、南北朝的《白伫舞》,佳色少女高举长袖翩翩起舞,“婉转自若,如蛟龙漫游。”这种旋转如龙的舞姿暗示了游龙的姿态,人饰龙凤的图腾形象,逐渐被少女游龙式的舞姿所取代。

古籍乐曲中有飞龙的记载。《吕氏春秋·古乐篇》云:“帝颛顼……惟天之合,正风乃行,其音若熙熙悽悽锵锵。帝颛顼好其音,乃令飞龙作乐,效八风之音……”龙行风涌,表现出激昂不凡的声响。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作为中国人要对龙有所了解 - 天天要闻

盛唐时期的草书明显地受到龙飞凤舞的影响。具有弹性活力的笔墨线条刚圆遒劲,宛如龙凤飞过的踪迹。所谓“颠张狂素”,正是说张旭怀素的草书敢于变乱古法,显示出奇气横溢的体态,及上下千载的独行风格。一切有如飞龙驭凤嬉云,从容舒展。风骨矫健的草书飞动,恰似鸾凤和鸣、九天回龙之态。

绘画体现在雕刻、建筑中的龙凤图案最多。汉代地面建筑的雕塑绘画常见“虬龙腾骧”、“五龙比翼”、“人皇九头”、“伏羲鳞身”、“女娲蛇躯”等图形,构成一种“神话——历史——现实的三混合的五彩缤纷的浪漫艺术世界。”后来历代修筑的皇家宫殿、楼台庭院、玉石碑刻,以及一些古建筑的藻井、天花、帝王衣饰、器皿上面,以龙的形象作为图案是不胜枚举的。

与龙的形象有关的著名历史文物有:天安门华表上的蟠龙;故宫和北海的九龙壁;曲阜孔庙的云龙石柱;隋代赵州桥上的蟠龙石雕等。

在长沙先后发现的两幅战国楚墓帛画(人物御龙、人物夔凤),乃是最早表现龙的绘画作品。马王堆西汉墓帛画也相当突出地表现了烛龙、应龙的形象。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古镜,多有主题装饰为绣云藻龙凤纹的。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作为中国人要对龙有所了解 - 天天要闻

在锦绣艺术中,宋徽宗赵佶所绘雪江归棹图前边那片包首刻丝龙,配色鲜艳,是龙形中的一件珍品。

这些龙的形象,或造型生动,或气势雄伟。有的飘逸回旋于波涛之上,有的飞扬驰骋于云海之间,起伏有致,游飞自如。值得注意的是,龙的形象总是雄姿勃勃的。如传世陈容的画龙,多作风云变幻中腾空而起的姿势。大如孔庙大成殿的盘云龙石柱,腾跃之势栩栩如生。小如磁州窑瓶墨绘和剔雕的龙,同样是雄猛有力的形象。这种飞动姿势在造型艺术中化为一种抽象而具有独特审美特征的线条。

在《诗经》等古代文献中,有“如翚斯飞”、“作庙翼翼”之类的描写,我国最早的建筑物已具有舒展如翼,四宇飞张的艺术效果。

我们现代人目之为奇迹的万里长城,蜿蜒盘旋于群山峻岭之间,状如一条硕大无比的飞龙,似乎在向永恒的空间绵延。

中国的大屋顶建筑本来会造成压抑沉闷之感,可被屋顶的曲线和向上微翘的飞檐所打破,反而显得动感轻快。又如,“长桥卧波,状如游龙”;“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古建筑这种强烈的动感无疑来自飞龙之姿的启迪。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作为中国人要对龙有所了解 - 天天要闻

龙对我国文学作品的影响,最早在原始神话的民间文学创作影响最多。这些远古神话充满了类似伏羲、女娲蛇身人首等龙蛇形象,使其具有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它一直影响着后世文学创作。

屈宋李白郭沫若的诗歌创作;从唐代传奇《柳毅》、吴承恩的《西游记》,到鲁迅《故事新编》中的《补天》、《理水》等小说创作,龙的身影及其表现没有因为光阴流逝而消失。

《楚辞》中“人神杂处,寥廓荒忽,怪诞奇异,猛兽众多”的艺术氛围和境界,充满了原始活力和野性,那便是龙凤文化的直接承续。

风骨开张的李白诗作,又继承了离骚之风,激响盛唐之音,使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达到极峰。

龙的形象和姿态甚至启发了中国古代作家的艺术思维方式。《文心雕龙》描述的那种由静到动的构思状态,就是寻觅灵感和激发奇情幻想,以达到“视通万里”、“舒展风云之色”的形象思维境地。

龙在文学艺术中的种种表现,凝冻和折射着民族的艺术风格、审美趣味以及在独特文化环境中形成的群体心态。它所集中体现的阳刚之美,汇为天真狂放,而经久不息。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作为中国人要对龙有所了解 - 天天要闻

龙的形象所具备的美学价值,最主要的是带有中国特征的崇高美,具体地讲,是飞动之美。它从爬行于地的蛇,演变为飞翔于天,或游弋于海的飞龙、游龙,它表现出来的那种舒展自如、昂然向上的飞动之美,颇值得欣赏玩味。

屈原“八龙婉婉”、“上下求索”的诗句里,在张旭连写连笔、迅疾骇人的狂草里,在“秦王破阵舞”急骤强烈的舞步中,和公孙大娘挟风裹电的剑术表演中,都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画带有龙飞凤舞般的舞蹈意味,把形体化为飞动的线条,着重于线条的流动。另外,中国画不注重从固定角度观察所绘对象和进行透视,而是如飞龙游翔一般流动着飘瞥上下四方,一目千里。把握大自然的内部节奏,把全部景界组织成一幅气韵生动的艺术画面。雕刻也不重视立体性,而注重流动的线条。建筑艺术具有体现文化整体深层结构的品质。观察中国古建筑,很容易发现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即“飞动之美”。不但建筑内部的装饰,就是整个建筑形象,也力求表现一种动态。中国建筑所特有的大弧度飞檐,就是起这种作用的。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作为中国人要对龙有所了解 - 天天要闻

龙蛇初为阳柔的象征物,《诗经·小雅》所谓“维虺维蛇,女子之祥”。而龙蛇后来成为阳祥之物,和出现了凤凰是关系的。龙与凤的结合,缘起于图腾部落的合并。凤鸟部族在征战中为龙蛇部族所败,结果凤为龙属。契为简狄吞燕卵而生,他在商民族祭祖的颂歌中被称作“玄王”(玄鸟是凤的原形),当是凤鸟的祖先。但在后来的历史记叙中,这位玄王从首领降为臣属了。

龙凤再一次大规模地结合则在商族克夏以后,商自黄河流域东部向西出击,占领中原。商灭夏,理应改变夏龙族的旗号,易龙为凤,但在王室重器上,却没有以凤纹取代龙纹,反而在与强大的诸夏文化融合过程中,凤成为龙的伴侣。以后虽说龙凤相提并论,但凤只能处于附庸地位了。如此,龙为阳,凤为阴,龙逐渐“男性化”了,凤则反之。此后,龙的形象日益威严,充满阳刚之气,并成为力量和权威的象征。

本来龙凤形象是人民创造出来的,可在封建统治日益强化中,龙被弄入宫廷,最高统治者以“真龙天子”自居。到清王朝时,龙凤更被皇室独霸,从此,老百姓与龙凤无缘。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作为中国人要对龙有所了解 - 天天要闻

然而,龙凤依然是中华民族的代表,千百年来,人们舞龙灯,放龙筝,划龙舟,制作以龙凤为题材的工艺美术品。在民间,还广泛流传着“乘龙快婿”、“柳毅传书”等涉及到龙凤的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

对于贵族化了的龙凤,人民群众是不屑于“攀龙附凤”的。世俗化的龙和贵族化的龙,代表了被剥削阶级和压迫者,有着鲜明的对立,可谓是列宁关于每个民族都有两种文化论述的有力证明。

龙凤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体现,龙在中国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中产生了久远的影响。龙凤对塑造、陶冶民族性格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本身浓缩和寄寓了中华民族奋发向上、刚强坚韧的伟大精神。

龙包含着智慧、刚勇的特质。远古时期的华夏民族英雄,都被赋予龙的外貌。如开天辟地的盘古,创造万物的伏羲,炼石补天的女娲,统一中原的黄帝,防洪治水的夏禹,火战专家祝融等。这些龙形化的英雄,模样犷悍猛毅,勃勃有生气,本身就是一种力的礼赞!后来还把老子比作龙,孔子则为凤,将诸葛亮喻为“卧龙”,庞统则为“凤雏”。这都是对他们具有的超群不凡的才智、勇气给予的表彰。

龙的动态、动感激发着中华民族的活力和创造力。龙那种腾飞而起的姿势和凌云志上的神情,仿佛聚集着人们的高大胸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龙为图腾的时代,人们尊崇它是为了获得祖先神灵的荫蔽庇佑。其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从幼稚的图腾文化中挣脱出来,又将赋予龙的种种特质作为锤炼自身的标准。民间的龙舟竞赛就是人们在体现健与力的精神。在汉语词汇中,凡涉及到龙的,也大多是含有这种精神。如“龙腾虎跃”、“生龙活虎”、“猛若蛟龙”等等。

龙寄寓着人定胜天的理想。历经各种自然灾害之苦的人们,从上古洪荒时代,就追求着一种战胜自然的神奇力量。于是有了应龙助禹治水的传说,然而这种神灵本不存在,人们祈求神灵的活动并不能阻止灾难的发生,而人的能力在社会发展进步中日益加强了。这样,就敢于摆脱神灵的摆布,又将龙置于人类的对立面,呼唤起降龙擒蛟的英雄来。这期间有杜宇斗恶龙治水,娶龙妹为妻;李冰斗蛟战江神;二郎锁孽龙等等这些传说。这都充分表现了人类抱着战胜自然灾害的信念,和敢于同大自然斗争的精神。

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飞跃太空探索宇宙和月亮的梦想。然而,这一梦想在远古时代人们就有了。乘龙登天的传说,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古人宽广博大的宇宙意识和开拓探索精神。

《周易》“系辞”上云:“精气为物,游魂为变。”它形象地描述人或灵魂升天的驭载工具是飞龙。女娲“乘雷车,服应龙,……登九天”;《史记·封禅书》中有黄帝乘龙升天的记载。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作为中国人要对龙有所了解 - 天天要闻

龙被赋予种种力量和威严的同时,亦被视为可以给人带来幸福的吉祥物。所谓“龙凤呈祥”,以龙命名的事物数不胜数。如龙的节日,有“二月二龙抬头”;龙的地名有龙山县、龙井县、龙南县、龙江县龙里县、九龙县、龙泉县、龙门县等;龙戏有《龙凤配》、《游龙戏凤》、《龙马姻缘》、《遇龙封官》、《打龙袍》、《九龙杯》、《闹龙宫》、《龙凤阁》等;建筑中的龙就更多了,如北京故宫房顶、门窗、天花、梁柱、台阶、栏杆上,到处是木刻龙、铜龙、铁龙、金龙、玉龙、陶龙、琉璃龙、石雕龙、彩绘龙等。

龙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正是因为在其身上较为完整地表现出了我们民族的性格和精神。这种智慧、刚毅、勇敢、充满活力、创造力和勇于征服自然,并不断开拓探索的精神,几千年来传承不绝,长盛不衰,成为我们古老民族得以新生的巨大推动力。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