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节目我们跟大家聊了聊印度电力供应的问题,由于卢比的贬值,国际能源价格的飙升以及长期未解决的债务问题,印度电力供应今天遭遇到了大麻烦,经常性的大停电,所以在这个炎炎的夏日印度老百姓有可能享受不到空调吹出来的凉风。
可是今天不光穷苦的印度人要忍受这个夏日了,富裕的欧洲人也要面临能源的危机,而且不光夏天难熬,冬天也非常难熬,今天的德国政府经常性的给老百姓发一些警示,比如说洗澡的时候别天天洗热水澡,一个礼拜洗一次就算了,而且洗澡的时间越快越好。
甚至有的地方政府还发出这样的号召,咱们来一个洗澡最快比赛,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消耗最小的水流来洗一次澡,还有的专家说每天洗澡也行,但是你就洗4个重点部位就可以了,没必要每个皮肤都洗一次。
说实话你天天洗澡皮肤上的防护层就没有了,油脂就没有了,对皮肤来讲还不是个好事,还有的专家告诉德国人说马上冬天就要到了,如果家里暖气不够暖的话,你可以多穿上一件毛衣,整个欧洲现在似乎都在探讨如何的节能减排,减少对能源的使用。
当然这一次可不是为了环保,这一次是真的能源供应严重不足了,它必须得做好准备,没有钱的印度人买不起煤炭,发不出电我们理解,可是一向富裕的欧洲人怎么也会面临如此的窘境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遭遇到了能源的供应不足,当然原因是人所共知的,就是俄乌战争黑天鹅对整个欧洲的影响。
而且这一次我觉得俄罗斯又打出了一张漂亮牌,有可能再度赢得先机,几个月之前俄乌战争刚刚开打之后,西方世界开始对俄罗斯疯狂制裁,被逼到墙角的俄罗斯突然拿出了一张卢布结算令的王牌,在这张王牌的影响下俄罗斯的经济非但没有崩溃反而通货膨胀越来越小,俄罗斯卢布的币值越来越高,俄罗斯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越来越多。
你提上万条经济制裁都没用,普京一条就足以扭转败局,而今天我觉得在能源问题上普京又打出了一记妙招,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咱们都知道长久以来整个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需求是非常大的,曾经一年的时候,德国一家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就超过了500亿立方米,这是一条北溪二号全年的供应量。
然而即便对俄罗斯能源如此的依赖,今天欧洲各国纷纷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决议,不买俄罗斯的石油不买俄罗斯的天然气,就是要在经济上使俄罗斯困厥死。
可是咱们都知道,石油天然气这种硬通货是到哪里都卖得掉的,反而是欧洲买不到足够的能源就要忍饥挨冻了,所以普京很巧妙的利用了这个时机,欧洲各国不是不想买我的天然气吗,那干脆我不卖给你,原来我的规定是你要买我的天然气,买我的石油必须得使用卢布,现在欧洲各国早就乖乖的交上卢布来买天然气了。
接下来普京又使出了一招就是我这个输气管道是需要检修的,7月11号的时候俄罗斯方面宣布北溪一号进行年度检修,要检修10天的时间,在这10天之内管道是关闭的,一丝气都不可以传送,德国紧张了。
要搁往常关闭几天问题不大,因为德国自己还是有着大量存储的,并不是说每天必须得有气运过来才行,然而德国人现在很担心一个问题,俄罗斯有没有可能借这个机会干脆就把北溪一号彻底关闭掉了再也不给气了,如果这样德国经济怎么办?
德国经济学家甚至说这样会导致整个德国遭遇到毁灭,到了7月21号俄罗斯那边说我们检修完毕了,可以恢复供气了,德国才长舒一口气,然而第二天俄罗斯方面就宣布我们这次检修的时候发现一台涡轮机坏了,不影响供气,但是供气的量得减少。
大家知道此前就有一台涡轮机已经坏了,这使得北溪一号的供气量只是原来的40%了,这台涡轮机送到加拿大去检修到今天还没还回来。一开始加拿大还说我们对俄罗斯要制裁,我们不能给它运送这么高精尖的设备,俄罗斯说太好了,你不给我运送那北溪一号只能供40%的气了。
慌的德国人从中协调,最终加拿大吐口可以把这个机器运回来,但是到现在为止这台涡轮机还没运回来,上一台还没运回来下一台又坏掉了,这使得北溪一号的供气量只能达到设计产能的五分之一,20%了。
俄罗斯就是在用这个软刀子来磨肉,每天供20%的气让德国多少还能有点气,不至于一下子就死掉,但是也让你没法存储到足够的天然气,这个冬天到来的时候如果你不用别的方式来解决,德国老百姓就真的只能每天不洗热水澡穿厚毛衣来忍饥挨冻了。
说实话上个冬天德国老百姓过得就挺惨,这个冬天很有可能更惨,但是普京留了一手,为什么要压低北溪一号的供气,因为俄罗斯方面说了这绝绝对对是技术的原因,并不是我们不想卖气给你。
而是这个管道它不畅通但是俄罗斯留了另外一手,那就是要不干脆我们把北溪二号打通,2011年建成投产的北溪一号使德国和俄罗斯联系得更加紧密了,德国每一年从俄罗斯买来大量的天然气,说实话修建这样一条水下通道那是要花很多钱的,为什么要修这样的通道呢?
因为俄罗斯考虑到了以往既有的陆路通道要穿越波兰、乌克兰和大量其他国家,这些国家都是不稳定因素,你想想乌克兰也好波兰也好,有哪个国家跟俄罗斯关系好的?
以往俄罗斯还得求着这些国家每年以非常便宜的价格卖给这些国家天然气以换得人家同意管道经过它们的领土输送给德国,而且人家每年还能收到一笔为数不菲的过境费,更关键的是俄罗斯深知一旦将来有什么风吹草动,俄罗斯和乌克兰波兰产生点问题,那么人家有可能把你这个管道掐断,所以俄罗斯才费尽心机把北溪一号修成。
北溪一号修成之后效果非常好,所以干脆加大投资再修一条平行线,这就是北溪二号,然而这条北溪二号得到了很多国家的反对,先是美国认为两条北溪管道建成将使得德国彻底被俄罗斯能源绑架,继而是乌克兰和波兰它们觉得北溪二号再建成,那么自己就收不到那么多过境费了,以后就没法在能源上卡俄罗斯的脖子。
所以在多国努力的制裁之下,北溪二号这一路真是坎坎坷坷,一直到去年八九月份才终于建成,然而北溪二号刚一建成德国就换了领导,新领导上台之后马上说对不起,我们要重新审查北溪二号的相关文件,所以这条耗资上百亿欧元的管道建成了,一点用都没有。
但是现在俄罗斯给了德国一个选择,我们是愿意继续卖气给你的,只不过由于涡轮机的原因,北溪一号的供应产能只能达到原来的20%了,我们也知道德国买这点气不够,但是没关系咱不是有条平行线北溪二号吗,北溪二号和北溪一号的设计产能完全一样,而且崭新崭新的管道也经过了测试了,完全是没问题的,如果德国你需要的话,你干脆把北溪二号打开吧。
说实话今天德国国内有很多人也正在呼吁他们的政府干脆用北溪二号供气,前两天德国有7个城市的市长联名写信给德国总理朔尔茨,希望他能允许使用北溪二号。
说实话咱们可以看一看地图,北溪二号和北溪一号简直是完全的平行线,如果你不放大地图的话,你都不会看到这是两条管道,你会觉得这不一条管道吗,所以本来对于德国和俄罗斯而言用一号还是用二号供气这完全是没区别的,路程的远近是完全一样的,没有任何额外的损耗。
既然北溪一号现在有故障了,那把它关一段好好检修检修,用崭新的北溪二号供气完全没问题,其实这根本就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这就是一个政治问题。对于德国而言,北溪一号和北溪二号是完全平行的,从哪个管道接气那都没区别,但是为什么德国宁愿忍受北溪一号20%的供能,也不允许把北溪二号打开呢?
这是因为德国国内很多人认为如果真的把北溪二号打开用了,那就上了普京的当,中了俄罗斯的计了,从此德国彻底在能源问题上被俄罗斯绑架了,为什么?
因为欧洲各国会想今天它们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制裁方案就是要在能源问题上和俄罗斯脱钩,就是要不买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然而如果它们最终迫于无奈把北溪二号打开了,这不等于扩大了俄气的销售管道吗,这不等于彻底在制裁俄罗斯问题上举了白旗吗?
说实话今天甚至有很多人给俄罗斯建议,说干脆把北溪一号也掐断,你让德国感受一点天然气供应都没有这是一个什么状态,然而普京没有这么做,为什么?因为确实对于俄罗斯而言,欧洲市场也很重要。
今天在能源问题上俄罗斯是占上风的,因为它的能源是硬通货卖给谁都行,而德国欧洲缺能源所以必须臣服于普京的卢布结算令,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欧洲各国现在不是没干活,人家天天在寻找可替代的能源,哪怕多花钱也要找到能够替代俄罗斯能源的供给。
所以对于俄罗斯而言,长久来看这不是个好事,再过两三年如果真的让欧洲彻底找到了替代能源,那么人家真的就一点俄罗斯能源都不买了,到时候这个卢布结算令恐怕就失效了,对俄罗斯经济而言这也是很沉重的一个打击。
虽然有很多亚洲国家会来承接俄罗斯这个能源,但是毕竟市场会减一块,而且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更关键的是如果在能源问题上和欧洲没有往来了,那么欧洲是不是会更加肆无忌惮的制裁俄罗斯呢?
所以对于普京而言,眼下这个时机是非常微妙的,眼下这个时机对于俄罗斯而言还是非常关键的,一方面北溪一号保留20%的产能,让德国还多少能有点天然气供应,不至于一下子被掐死,它就不会做困兽之斗。
另一方面告诉整个欧洲其实北溪二号早就建成了,北溪二号和北溪一号是完全一样的两条管道,既然你都能从北溪一号买气,为什么不能从北溪二号买气?尤其是今天整个欧洲已经因为乌克兰战争而失血过多了,欧洲老百姓那真是苦不堪言,马上到了冬季,难道真的让他们每天洗澡只洗4个身体部位吗?
所以俄罗斯释放的善意欧洲老百姓是看得到的,欧洲老百姓也会不断地要求他们的政府既然已经可以从北溪一号买气了,为什么不能从它的平行线北溪二号买气呢?这两条管道难道有什么不同吗?
而一旦德国迫于压力最终允许北溪二号的供气,那么很显然这对于俄罗斯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胜利,这标志着整个欧洲在能源问题上是无法和俄罗斯彻底脱钩的,即便在你制裁之下都要把北溪二号打开,而这对俄罗斯经济而言确实是个好事,意味着它未来也可以长久的向欧洲售卖能源获得一块稳定的市场。
当然合作从来都是双赢的,如果真的北溪二号打开了,供气稳定了,那德国老百姓冬天也就不用再多穿件厚毛衣了,普京几个月前的卢布结算令奇迹般的稳定了卢布的币值,减小了俄罗斯国内的通货膨胀,甚至今天这个方法很多别的国家都在学习。
印度前两天不就推出了卢比结算令吗,那么这一次俄罗斯对于北溪二号的减少供应会不会真的使德国最终同意打开北溪二号呢?也可能这会成为整个西方世界对俄罗斯制裁的一个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