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是国共内战的第二年,当时国民党政府已经失去了半壁江山,眼看败局逐渐显露,蒋氏父子其实也是非常焦急的,当年6月12日,在上海的蒋经国向蒋介石写了封信,说:“我政府确已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有垮台的可能性。除了竭尽全力解决危机外,似也不得不作后退的打算…,若遭到失败,则非台湾似不可以立足”。
老蒋收到儿子的信,面对兵败如山倒的局势,纠结了两个月之后毅然决定向台湾撤退,意图把台湾作为后方,在那里休养生息,等待国际局势动荡再图“复国”。
蒋介石是军人出身,当然知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经过一系列密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搬家”举动。
蒋介石与宋美龄
01丨 搬空国库,十不存一
1949年元旦,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隔江相望,渡江仅仅是时间问题,眼看国民党失败命运已无可挽回。
在这一天,新华社则发布了新年贺词,提出了一个有气势的口号:“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另外,美国方面已发觉老蒋已经没有利用价值,开始在国民党内部找寻新的代理人。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正式宣布下野,李宗仁为代总统。
虽然老蒋名义上下野,但其在背后仍以国民党中央总裁的身份,控制着国民党党政军的实权,李宗仁仅仅是一个傀儡,不能动用资金,调动不了一兵一卒,命令也出不了南京城。老蒋依然是国民党现任主席,完全有理由控制国民党的党务工作。
他派遣俞鸿钧负责装运金、银、外币的工作任务。这人是蒋介石心腹,曾任上海市财政部部长、中央银行总裁。而他的工作也“执行得很出色”。
在2009年12月,老蒋的“账房管家”吴嵩庆的儿子吴兴镛,在他父亲亡故后,无意中发现他遗留下的“军费笔记”,里面详细记载了当年蒋介石历经十多年分六次“搬空国库”的经过:
第一次,1948年12月1日深夜,在那时候的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的主持下,将260万两黄金、400万银圆,从上海运至台湾。
第二次,黄金共96万两,由吴嵩庆用军舰运至厦门后用军机转运至台湾。
第三次,1949年2月8日,空运六十万两黄金到台北。
第四次,1949年8月,汤恩伯将近20万两黄金空运至台湾,吴嵩庆同样也参加了这个任务。
第五次和第六次,同样是在1949年8月,从美国分别空运中央银行的储备黄金达二十万两。
这批被国民党抢运走的财物,总价值约700万两黄金。有400万两左右为黄金,其余为银元、美钞等。
等到上海解放,解放军进入中国银行国库时,三个篮球场大小的国库空空如也,国民党离去后,上海的所有银行金库里的黄金加起来只有6180两,不到原国库的百分之一。
这些本属于上海中国银行的黄金被运到台湾后拨付给了台湾银行。
国民党抢运国宝的”昆仑号”军舰.
02丨 半个故宫的精华
国民党搬到台湾去的国宝文物到底哪些呢?
这里要提一下故宫博物院南迁的历史。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华北危在旦夕。1933年1月31日山海关失陷,为了保护好故宫博物院的珍贵文物,故宫博物院理事会决定将故宫部分文物分批运往上海,共13427余箱。其中,书画9000余幅,瓷器7000余件,铜器2600余件,玉器无数,文献3773箱。还有《四库全书》及各种善本、刻本,当时国内发现最早的印刷品之一《陀罗尼经》五代刻本,国内最古老的石刻“岐阳石鼓”。
1936年存上海的文物分5批迁运至南京。
1937年“七七”事变后,故宫南迁文物加上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今南京博物院)等单位的文物又分3路运往四川,巴县存80箱,峨嵋县存7287箱,乐山县存9331箱。
1946年3处文物先集中于重庆,于1947年运回首都南京。
1948年底至1949年初南运文物中的2972箱被运至台湾,保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其中古物1434箱,图书1334箱,文献204箱。其中包括器物、书画类文物5万余件,善本书籍近16万册,清官档案文献38万册。虽然看起来数量不很多,但转运的这批,均为“文物中的文物,国宝中的国宝”,这些珍贵文物是从古到今最宝贵、最具文化特色的珍贵文物。如毛公鼎、散氏盘、肉形石、翠玉白菜等,是台北故宫博物院中排在前十一位的镇院之宝。
1951年后留在南京的文物陆续运回故宫博物院1万余箱,剩余2221箱留于南京库房,划归南京博物院所有。
值得称道的是,抗日战争期间,这13427箱故宫文物的精华颠沛流离,被辗转流离,先至南京,后至西南,分南、中、北三路,跨越两万里、14年光阴。再次重返故都时,经过清点,除了运去台湾的那部分,几乎无一损毁、遗失。这在旁人看来是个奇迹,其实,不过是那时候的故宫人把文物看得比命还重。
翠玉白菜
晋 王羲之 远宦帖 国宝 限展品
03丨被带走的国学大师
不仅仅是金银财宝,文物,国民党败退台湾时,也带走了一大批举足轻重的国学大师,这其中,就包括:
1.著名文学家 胡适 1962年猝死在一个酒会上,时年71岁。
2.儒家:孔子第77世孙,最后一代衍圣公,孔德成,2008年逝世,享年88岁。
3.佛家:一生从事佛教事业的喇嘛教七世活佛,章嘉,1957年病逝,享年67岁。
4.道家:建立中华道教总会的第63代天师,张恩溥,1969年逝世,时年65岁。
5.国画大师张大千,1983年病逝,时年84岁。
6.语言学家,作家,被称为幽默大师的林语堂,1976年病逝,时年81岁。
7.史学四大家之一,钱穆,1990年逝世,享年95岁。
8.散文家,翻译家梁秋实,1987年病逝,时年84岁。
9.国画大师黄君璧,也是宋美龄的国画老师,1991年去世,时年93岁。
10.教育家,两岸清华校长梅贻琦,1962年病逝,时年73岁。
11.五四学生运动领袖傅斯年,1950年病逝,时年54岁。
12.最后这位应该有点说道,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堂兄,溥心畲,他于1963年因癌症病故,时年67岁。
04丨后续
1949年,经历几十年战争的新中国满目疮痍,百废待举,国民党这一搬空国库的行为,无疑给新中国重建又增加了重重困难。
而战争失败随蒋介石逃往台湾的兵力大约有60万左右,其中陆军30余万,海军4万余人,空军在抗战时基本损失殆尽。还有千余辆坦克车,五百余架飞机,军舰七百余艘。连同家属及民众共计约200余万人。
正是因为还有这些兵力和武器家底,加上几乎掏空国家剩余的钱粮,国民党能够在台湾得到喘息之机,也为台湾在战后几十年发展提供了非常大的助力。一度领先我们大陆发展十几年 ,很长一段时间,台湾总以发达国家自居,瞧不上大陆 同胞,也有很大程度上是这个原因。
殊不知,台湾之所以在前几十年发展得这么好,完全是以当时整个国家的剩余家底,在推动一省发展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