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美文·往事铭心】继续刊发我(郭 磊)的“同辈”老战友田兆广(网名:野山)的“最忆是莱阳”——品味“写过的文”系列[作揖]
田兆广在部队时留影
《品味“写过的文”: 莱阳军营,那片丰厚沃土里成长起来的典型⑤》
文/田兆广
05 哀哉,两位折戟沉沙的典型
袁华荣
在412团采访顾华立期间,我还采写了时任副团长袁华荣的事迹报道。袁华荣曾参加过边疆自卫反击战,先后荣立一次一等功、一次二等功,四次三等功,当连长时是集团军“标兵连长”,军区“优秀四会教练员标兵”。
1993年,在莒县库山师教导队当了4年副队长的袁华荣,被任命为412团二营营长。二营是落后的营队,当时有11名干部因各种原因受过处分,其中有4名是连队主官。袁华荣上任一年,营队建设大翻身,先后被师评为“训练先进营”“后勤建设先进营”“管理工作先进营”“干部训练先进营”。
采访中,二营干部向我说了这么一件事:一次,营组织400米障碍普考,几个任职较长、年龄三十四五岁的干部请示免考。袁华荣二话没说,把秒表递给年龄最大的一位连长,说了声:“你给我卡表!”就第一个从起跑线上冲了出去。看到他的这股劲头,那几名干部坐不住了,自觉参加了考试。
1996年9月,袁华荣随团参加了集团军在孟良崮组织的战役演练。高技术手段的运用,使他眼界大开,思想上受到极大震撼,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也感到了肩上的压力和责任。那次演习后,袁华荣潜心研究现代军事理论,主动请缨担任了师赋予的高科技教学演示课目公关小组组长,他创造的“定点流水作业训练法”“对隐显目标射击五步法”,编写的狙击步枪教学法》《军事心理学常识》教案,在全区部队推广。
我和时任138师宣传科科长温少波、新闻干事崔连玉,《前卫报》记者郝传更采写的通讯《肩上责任重于山——记一级英模、某团副团长袁华荣》,1997年4月23日在《前卫报》刊登。6月20日,《解放军报》三版头条以《事业无止境——记一级英模、济南军区某团副团长袁华荣》为题,以近3000字的篇幅刊登了这篇稿子。
2004年底,在军区前卫报社工作的我,听战友说,袁华荣从138师副参谋长位置转业,安排到了江苏省镇江市国土资源局任副局长。
大概是七八年前,我无意中在一篇报道中看到,袁华荣因贪污受贿200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55万元。
袁华荣是位经受过战火考验的英雄,在真正的枪林弹雨面前,他无惧生死,不曾败下阵来。可是,面对看似软绵绵的“糖衣炮弹”,他却沦为金钱的“俘虏”,从辉煌的人生巅峰跌落为罪犯。作为曾经宣传过他的新闻人员,在知道他出事了后,深深为他感到可惜和遗憾,好长时间不敢相信和无法接受和这个残酷的现实。
袁华荣转业后因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而腐败堕落,不仅断送了自己的前程,毁掉了幸福的生活,更是为曾经的英名、闪光的荣誉称号抹上了污点。功臣与罪犯确实没有天然的鸿沟,我希望老战友在狱中这14年,好好改造,重新做人,争取立功,提前释放。我相信华荣会拿出当年战场上那股英雄气、训练场上那股不拿第一不罢休的志气,以涅槃重生、脱胎换骨的勇气,充塑一个崭新的自我。到那时,我定会赴镇江为他写出重获新生的续篇。
张祁斌
1998年下半年至1999年上半年,集团军推出了勇立军事变革潮头的炮八师师长张祁斌这一全军典型。在前后半年多的时间内,我和曹晓明副处长、刘学农干事,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研究、策划典型宣传方案、整理张祁斌事迹材料、撰写张祁斌故事、陪同各级新闻单位采访等工作上。
张祁斌是炮八师成长起来的一名领导干部,历任过营长、团长、师参谋长、师长。任师长期间,直接参与和组织30多项训练改革与技术革新,其中两项获国家专利,4项获军队科技进步奖,20项获军区革新成果奖。面对跨世纪的选择,当师长时的张祁斌以超前的意识,带领全师朝着“打赢”的目标勇立军事变革的前沿,部队战斗力水平不断跨升。1996年代,在师里家底薄弱。人才缺乏的情况下,他力排众议,提出投入数十万元经费用于计算机网络建设的大胆设想。半年后,炮八师与各团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开通了计算机网、传真网和闭路电视网,无纸化办公,全师自动化网络建设初具规模。
1999年2月8日,我和刘学农干事带着时任集团军报道员郭守伟(后任集团军宣传处处长)、炮八师新闻干事李金宝在炮八师前后住了近一个月,在见缝插针采访张祁斌的基础上,按照“学习篇”“革新篇”“建设篇”“爱才篇”“兴后篇”五个方面的内容,整理出2万多字的《张祁斌故事选》,44个小故事的篇目是:
1.“超钉子”精神
2.拜兵为师学外语
3.“三个一点“学习法
4.师长最爱看广告
5.师长是个剪报谜
6.领衔革新
7.画“饼“充”饥“
8.网上练兵场
9.九天借卫星
10.解决“动中通“
11.逼上“科技山“
12.陆上“海市蜃楼“
13.搭建“野营城“
14.战法研究成果丰
15.为科技大练兵“导航“
16.“平时担风险为了战时能打赢“
17.新思维带来新变化
18.师长有个“点子库“
19.机关实现“无纸化“
20.墙内开花墙内香
21.掐去虚花摘实果
22.师长的发型
23.战士翻墙引出爱兵佳话
24.山东第一鼓
25.士兵雕塑队
26.压减文电有妙招
27.唱好营长的“戏“
28.常委自行车队
29.“再过10年不落后“
30.厚爱人才
31.留下一个人 美化一个师
32.给典型插上科技翅膀
33.“雷锋“使用电脑写日记
34.“逼“出来的”土专家“
35.张师长的“大红人“
36.“大梁“压给中尉挑
37.“巾帼“英才受重用
38.不拘一格用人才
39.文化工作“搭桥人“
40.把紧日子过成好日子
41.洋葱洋菜落户军营
42.“四会“司务长
43.弹药箱里装上“救命草“
44.洋为中用兴后勤
之所以列出这些小故事篇目,是想说明,张祁斌这一典型的推出,我们四个人“当铺路石”,做了大量的素材准备,为各级新闻单位的记者在炮八师的采访提供了丰富的典型事例,功不可没。许多人可能认为整理小故事,是报道员都能干的活,就我和刘学农两个集团军的大干事干这个事,是杀鸡用牛刀,大材小用了。
其实不然。一是让我俩整小故事是当时集团军主要领导亲自点的将,体现了领导对这项工作的重视,我们必须服从;二是整理小故事,并非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单纯写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而已。我们选择的这44个故事,可谓沙里淘金、优中选优,哪些事可以写、哪些事中听不中用,我们都经过了再三思考、斟酌。我们整理的这44个小故事,每一篇都力求有思想、有分量、有新意,每一篇都可以够单独发表的水平。中央级新闻媒体的记者集中在炮八师采访时,都说有这44个故事,稿子基本上就出来了,纷纷称赞典型宣传的基础性工作做得扎实。
△我和刘学农、李金宝、郭守伟整理的40余个计2万余字的张祁斌故事
1999年5月8日这天,《解放军报》推出了炮兵师长张祁斌勇立军事变革潮头,一心一意谋打赢的典型事迹。
军地新闻媒体集中推出张祁斌事迹通讯后,军区又持续进行了三四个月的后续宣传,其中,我参与采写的,就有1999年4月28日《前卫报》一版转三版的《让科技之花遍开军营——某炮兵师师长张祁斌学用高科技知识之三》,6月27日一版转三版的《照着师长的样子做——张祁斌所在师官兵加强“两个武装”纪事》(我初稿的标题是:《担当起跨世纪军人的神圣使命——来自某炮兵师师长张祁斌所在部队的报告》,文中三个小标题见报时未变:抬高跨跃的横杆;勇当高飞的“头雁”;书写合格的答卷)。
军部搬到集团军一年多后,大约是2001年,张祁斌升任集团军副军长,2010年5月任原济南军区副参谋长。
但痛惜的是,这位昔日勇立军事变革潮头,带领部队一心谋打赢的标兵师长,却没有经受住考验,被金钱、贪腐打败了!因涉嫌严重违纪,2014年8月军委纪委对其立案调查,同年11月移送军事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悲哉,袁华荣!
哀哉,张祁斌!
田兆广 近照
作者简介:田兆广,1981年9月入伍,1987年3月入党,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系毕业,研究生学历。历任战士、学员,军分区、团、师、集团军新闻干事,师理论、教育干事,团宣传股长,师宣传科长,集团军宣传处副处长、处长,济南军区政治部《前卫报》社记者、编辑,中共沂水县委常委、县人武部政委。沂水县第十六届、十七届,临沂市第十六届、十七届人大代表,2012年3月退休。
从军三十载,发表新闻、通讯、报告文学、言论千余篇,作品曾在全军、全国获奖,五次蝉联原济南军区"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学术论文被收入大学军事新闻写作教程,先后采写、推出了20多个全军、全国重大典型。现受聘担任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副主任,济南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宣教团秘书长,济南市退役军人红色宣讲团成员,济南高新区齐鲁软件园中铁财智中心片区党委党建指导员,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七届、八届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