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争鸣|反清复明的句容世家:函关道德千秋范,花萼文章一世宗

2022年09月17日01:41:19 热门 1985

西游记》作者究竟是谁?

——明代句容状元李春芳探秘

▓ 李洪文


(十二)“松楸世守”的李春芳第五子李茂业后人为何从句容迁至安徽霍邱县?

——反清复明、忠于故国的“句容世家”

2021年4月3日,句容文史专家葛万宏老师邀请句容市博物馆翟忠华馆长、文史专家王晓老师等同志和我一道参加安徽省霍邱县“楼郢李氏”句容寻根问祖活动。霍邱李氏一行五人(三十六世李万毕、李根;三十七世李龙祥;三十八世李永山、李永春),由霍邱李氏宗亲会李万毕会长(2020年12月3日第一次赴句容寻根问祖者:三十六世李会璞、李会香、李万甫、李博、李万毕;三十七世李龙祥)带领。

交流活动之中,李万毕会长介绍了霍邱李氏一世祖是李璠,顺治二年从“句容县彩仙(先)桥杏花村”迁至安徽霍邱县东南乡汪李庙保之楼郢岗。一世祖李璠兄弟四人,四人分开时以盘为信物,即一盘约等分四块,兄弟四人各执一块,称“瓦盘纪李氏”,作为日后联系的信物,也便于年代久远之后族人对盘成功后宗族相认。李璠夫人姓许(徐),生子三,长子李阴(已失联,大约分布于岔路及西大山一带),次子李阳(主要居住汲水以东,以南汪楼郢、齐王双门一带为主),三子李合(主要居住汲水以西三流集一带)。

学术争鸣|反清复明的句容世家:函关道德千秋范,花萼文章一世宗 - 天天要闻

安徽省霍邱县花萼堂《李氏宗谱》(卷一)“族联”

楼郢李氏家谱族联:函关道德千秋范,花萼文章一世宗。横批:忠厚传家。楼郢李氏家谱“霍邱一世祖李璠”与《李氏族谱·第五房李茂业》“李春芳(十九世)-李茂业(二十世)-李思恒(二十一世)-李长盛(二十二世)-李测(二十三世)”一支对接吻合,即李璠就是李测之改名。

那么,《李氏族谱·第五房李茂业》中的李茂业、李思恒、李长盛、李测和句容有没有关系?

李茂业是李春芳第五子,侧室毕夫人所出(见《李春芳墓志铭》)。《李氏族谱·老五房》有李茂业等人记载:

“第二十世茂业,字子修,号诚斋,春芳第五子。廪监生。万历丙子应天副榜。著述详列传。配华氏,生子二、女六。继娶袁氏。合葬句容淤乡。侧室王氏生女一。”

“第二十一世思恒,字久卿,号何思。茂业长子。附监生。配于氏,生子四。侧室夏氏,生子一女一。”

“第二十二世长盛,更名云,字传叔,号行庵。思恒第三子。廪生崇祯壬午应天副榜。任兵部职方司主事。行实详邑志隐逸传。配宗氏,生子三女一。侧室陈氏,生子一女二。”

“第二十三世测,字无量。长盛次子。配徐氏,生子四。本益继兄湑嗣,女一。”

“第二十四世本隆,测长子。本静,测第三子。本天,测第四子。

既然李茂业葬句容,那他是不是句容人?

《乾隆句容县志》中没有谈到李茂业是句容人,但是《乾隆句容县志》八卷有李茂业的孙子李长祚(思兼长子)中举的记载:“崇祯十二年举人汤斯祐榜李长祚”。

《光绪续纂句容县志》中也有李茂业的孙子李长盛相关的一段记载:

“明进士邹昊(《宏治十二年。官右都御史)、张明弼(崇祯十年,见《太学题名碑》),举人周礼(永乐十二年)、邹昊(宏治八年,陕西榜)、王安(宏治乙酉)、周介(嘉靖己卯,陕西榜解元)、吴渊(万历辛卯),副榜李茂材(万历辛卯)、李思谟(万历癸酉)、李长盛(崇祯戊午)、李长似(崇祯壬午。兵部职方司主事。以上均采《家乘》)”

《乾隆句容县志》中“李长祚”和《光绪续纂句容县志》中“李长盛”的相关记载,这实际上就是承认了李茂业是句容人。

那么,老五房的李茂业所葬的“淤乡”在哪里?

学术争鸣|反清复明的句容世家:函关道德千秋范,花萼文章一世宗 - 天天要闻

安徽省霍邱县花萼堂《李氏宗谱》(卷一·老世系)第一页第二页。

其所葬淤乡应该就在句容小南门外二十里许,与李茂德墓相邻。《句容县志》四卷记载李茂德死后葬句容“小南门外二十里许淤乡”。据《李氏族谱·老三房》葬淤乡的还有李茂德的后人李长闻、李振海(淤乡百培山)、李澎(淤乡百培山)、李扶、李本宁(百培山)、李无逸、李无沗等人。

《光绪续纂句容县志》(卷首·舆图)也有“淤乡镇”位置。“淤乡镇”就在赤山湖东十里左右的位置。

李茂业和三哥李茂德均葬句容淤乡,说明他们是严格践行父亲李春芳的遗训,即子孙后代要在句容“松楸世守”(《贻安堂集》九卷《祭先考封少师府君》:“呜呼!兴故水乡,今岁较甚。势不可留,将返故里。龙山之阳,容城之侧。桑梓定居,松楸世守。灵其有知,保我后生。呜呼哀哉!”)。

那么“松楸世守”的李茂业的后人李测(李璠)为什么要在顺治二年(1645)从江苏句容迁到安徽霍邱县去呢?

从《光绪续纂句容县志》一卷可以找到线索和答案:“粤稽我世祖章皇帝顺治元年定鼎燕都,二年五月初八日豫亲王奉命率大兵渡江,自丹阳趋句容。十四日夜驻金陵之郊坛门。十五日明魏国公徐允爵、大学生王铎以金陵降。改南京江南省,应天府委江宁府,领县七,句容属焉。(据《明鉴·福王事》、《江南通志》、《康熙府志》、《乾隆邑志》、《小腆纪年》等书。恭按张穆《顾亭林年谱》作:初九日王师渡江,初十日夜宏光帝出走,十五日王师入南都)”

顺治二年五月初九日清兵渡江。五月初十日夜宏光帝出走。五月十三,清兵从丹阳到句容。五月十四日夜到南京郊坛门。五月十五日,南京降。我在《光绪续纂句容县志校注》中对此处作了补充注释和按语:

自丹阳趋句容:据《金陵通记》十卷载:“甲午,大清兵自丹阳趣句容。乙未夜至郊坛门。赵之龙及魏国公徐允爵、大学生王铎、礼部尚书钱谦益等迎降,皆冒雨跪道旁。”

李按:据《国朝金陵通记》一卷载:“(顺治二年)明中书舍人卢象观奉宗室朱盛沥起兵茅山,伪称瑞昌王。”

清兵过江之后,宏光帝从南京出走,赵之龙、徐允爵、王铎、钱谦益等大臣随之纷纷投降。但是句容却有中书舍人卢象观等人在茅山组织起兵反抗。

茅山起兵反抗,谁是军事指挥?

据《李氏家谱·老五房》“李长盛”条记载:“崇祯壬午(1642)应天副榜,任兵部职方司主事。”据清陈作霖《明代金陵人物志》:“李长盛, 字傅叔,句容人,诸暨知县。国亡,隐居教授。”

李长盛曾任诸暨知县,是明末兵部职方司主事,又是句容状元首辅李春芳的曾孙,国难当头举兵反抗自当义无反顾。李盘《去黄连墅,舟过湖墅夜泊(茅山兵起,黄连墅不可居,携家过湖塾,夜泊河干,未知所适从也)》诗正写作当时:“墅野相晓夕,逾月变惊澜。将去人情异,遄行仆任艰。舟移流几曲,市近夜初阑。独坐星河影,瞻乌发永叹。”这首诗记录了当时茅山起兵,李春芳句容后人积极参与反抗活动,为了保存家族血脉,李氏家族妇幼只能外逃出去避难。

卢象观顺治二年茅山起兵并未成功。据《国朝金陵通记》一卷载:“(顺治)三年春正月十二日,经略洪承畴遣左右翼巴山康额赖捕斩朱君兆及同谋者三十人,而朱盛沥等不知也。十八日,卢象观等率众二万余三路入犯。承畴佯举火神策门为号而分兵先出太平、朝阳二门,旋启神策门出铁骑冲之。外军骇散,盛沥匿水窦中以免。复收残卒攻溧阳,又败。遂亡入太湖。”“九月,朱盛沥潜行至茅山,匿民舍中。捕得。杀之。时东南甫定。”

故此,李长盛之子李涉、李测、李涖(早卒)和李羡从句容外迁出去的时间点应该在“茅山兵起”的顺治二年。和安徽霍邱县楼郢李氏世代口传时间1645年迁移至霍邱县相吻合。

李春芳“长”字辈曾孙一代人,经历明末清初的战乱,尤其是参加反清复明的活动,句容几房后人改名字的很多。如老二房的李信,原名李长俶;李伸,原名李长伸。又如老四房的李蔚,原名李长蔚;李盘,原名李长科;李嗣京,原名李长华;李乔,原名李长乔。老五房李长盛后改名李云。老三房李茂德一支居茅山,《兴化县志》有李茂德记载:“以第宅让伯兄,挈家守句曲祖墓。”“年七十七卒。”李茂德老三房“长”字辈虽未有改名,但卢象观拥朱盛沥茅山起兵反清复明之后,老三房又被迫举家从句容迁至高邮

“长”字辈之后是“氵”字辈一代。反清复明最突出的是李信和他的儿子李泓远和李淑远。“氵”字辈也有人改名,如老二房的李琯,原名李涵;李汸,原名李汶;李潜,原名李洵;李为霖,原名李渌。又如老三房的李沽,原名李洋;李泖原名李溢。再如老四房的李濧,原名李澹;李景福,原名李澹;李淯,原名李滴;李挽河,原名李澶;李师靖,原名李潓;李彪,原名李霈;李觐龙,原名李㴋;李汝孝,原名李瀞;李汝友,原名李洸;李汝勤,原名李溱;李汝俭,原名李溧。

李长盛参与茅山起兵,其子改名未见老五房家谱记载。据霍邱楼郢李氏家谱以及世代口传,则推测李璠就是老五房李长盛之二子李测。老五房李测名下有长子李本隆、三子李本静和四子李本天,二子李本益继李湑嗣。

李测改名李璠,和李涵改名李琯相类似。“琯”字有为“官王”效力之意,“璠”字也有为“番王”效力之意。李本隆、李本静和李本天分别改名为李阴、李阳和李合,这也有影射之意,“阴”为“月”字,“阳”为“日”字,“合”有“月”“日”重合之意,即影射“明”字,含有子孙后代合力恢复大明江山之意。李测原配姓“徐”,避难霍邱县改姓“许”,同音相近,和“长”字辈与“氵”字辈改名相类也。

最后,句容有没有彩仙桥杏花村呢?

根据李茂业葬句容淤乡。则李测的句容家应该在句容淤乡一带。淤乡在句容城南二十里许外。

《乾隆句容县志》三卷:“义城桥,在县南二十里福祚乡。”“淤乡桥,在县南二十五里崇德乡。”我在《乾隆句容县志(校注)》中补充注释有:“淤乡桥:《景定建康志》卷十六·桥梁和《至大金陵新志》卷四·桥梁作‘于乡桥’。”

《光绪续纂句容县志》二卷(上):“义成桥,在治南二十里,三瓮,嘉庆七年,杜元锡等修。圮于兵燹。光绪十二年,陈鸿春等重建。《重建义成桥碑记》:义成桥,当县境之巽隅,东通天王寺,西达土桥,南界三岔,行旅商贩,往来必经。起明代,至今二百余年,行人便之。光绪四年春,山水暴涨,隤东半址,越一年,倾圮殆尽。邑侯张沇清以莱阳名进士来宰兹土,过其处,见道路阻塞,不胜叹惋,毅然有志于兴修,先捐廉,权支木桥。未几,谢篆去,事遂寝,木桥旋沦于水蹈,险失足恒有其人。跋涉艰难,罔不怵惕。丙戌春,张侯奉檄回任,前愿待酬。陈君鸿春者,自其先蓉山由青阳贸易,容城家仅中资,好善若渴,鸿春恪守庭训,一日偕其友某君诣余馆,言曰:‘义成桥急须兴建,仆念之久矣,但工程浩大,一木难支,奈何?’时葛太学懋泰在座,怂恿其间。翌日,集城绅骆文凤等合词请于张侯,侯慷慨捐廉为倡,由是乐输者众。适金军门防堵在容,并慨允助工,人心弥励,乃择吉伐石取材,各勤厥事,经始于丙戌三月,至次年九月告竣。夫有志者事竟成,张侯蓄志于前,陈君奋志于后,又得诸绅士从容助理,斯桥之成可谓会逢其适矣,是役也,督率为胡君令宣,勾稽为王君有才,虽不及鸿春之始终其事,亦有功斯桥者也,例得附书。光绪十三年孟春之吉,邑人孔昭升撰并书绅士公立。”“淤乡桥,在治南二十里,为茅山大路。”

“义城桥”即“义成桥”之讹,后又讹“二圣桥”。2021年春,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学术交流活动中,笪远毅副会长(江苏大学人文学院原党委书记兼院长)谈及“句容籍”状元李春芳时,曾对李春芳后人葬地淤乡的“二圣桥”之名称演变专门进行过讨论:“二圣桥就是义成桥之讹,原镇江一中笪昌隆先生所告,《光绪续纂句容县志》卷二上详记‘义成桥’的建桥义举,坐实了桥名‘义成’之由。俗人不知,讹作‘义城’,进而讹作‘二圣’,且编出无稽之谈的来历。‘义成’与‘二圣’,在吴语底层是相关的。句容的方言底层确是吴语。”

从李茂业等人葬句容淤乡来看,其家乡“彩仙桥”即在“二圣桥”(镇)。“二圣桥”(镇),简称“二圣镇”,今已并入句容市后白镇。

“杏花村”,李盘《慰蒋元长(丁亥(1647)孟陬自石城返高邮,适元长中道南还,祝太夫人寿,喜而慰之)》一诗有线索,“杏花消息在眉边,憔悴春风返钓船。”则句容杏花村当属确实有过。《乾隆句容县志》虽未见载“杏花村”,但一卷有“至各乡新创村墅,俗名不及概录,以其无关轻重也”一句,则“杏花村”不能说没有。“杏花得名,”或许是李春芳从兴化迁回句容,用“杏花”之名来怀念“兴化”之意。

李长盛之子李测为什么从句容县迁安徽霍邱县?

明末清初之际,一部分句容人迁往兴化避难,李茂德句容茅山一支后人因“茅山兵变”未迁兴化避难而直接迁高邮居住,怕连累兴化李茂年老大房这一支后人,且兴化李茂年一支后人未曾直接涉足反清复明活动,且积极参加清朝科举考试并出仕四方。故此李春芳后人之中,一部分人积极出仕清朝,一部分人转入地下继续进行反清复明活动。从《李氏家谱》老三房“长”字辈和老五房“氵”字辈后人等不再联谱来看,“出仕”后人与“反清”后人相互之间应该不再来往。

学术争鸣|反清复明的句容世家:函关道德千秋范,花萼文章一世宗 - 天天要闻

2021年3月4日参加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任振棣会长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后,作者拜望笪远毅副会长(江苏大学人文学院原党委书记兼院长)(中)。

反清复明,李春芳句容后人老二房、老三房、老四房和老五房均有参与。尤其以老二房李信(原名李长俶,殉节)、李长似(殉难)、李长倩(殉节)和老五房李云(原名李长盛)最积极。而李测之父正是李长盛,曾任诸暨知县,又积极参加茅山起兵抗清活动,是反清复明的中间骨干人物。为保存句容宗脉,其“反清复明”的子孙必须从句容迁出,从此隐姓埋名,也不能再与其它房后人直接来往。径去霍邱楼郢,此地为三县(霍邱、六安寿县)交界丘陵地区,适合隐居生活,同时也说明霍邱县应该是有可靠的人可以照应这一支后人。

此人是谁?

黄达士应该是可靠的人选。

《(同治)霍邱县志》(八卷·秩官表)载:“儒学教谕黄达士,句容人,(顺治)六年任。”《乾隆句容县志》(八卷·正科表)载:“崇祯十五年举人黄达士:霍邱县教谕。”由此可见,黄达士于明末和清初均在霍邱县担任过教谕。

句容县志此处“黄达士”记载与《江南通志》记载有出入。2016年,句容市史志办公室欧红卫主任邀请我标点注释《乾隆句容县志》,我在“黄达士”处补充注释如下:

黄达士:据《江南通志》卷一百三十载,其人中崇祯十二年己卯科汤斯祐榜举人。

既然黄达士是崇祯十二年举人,那么他和《乾隆句容县志》八卷正科表载:“崇祯十二年举人,汤斯祐榜李长祚”中的“李长祚”应该合并在一栏。

此处为什么会弄错?是不是故意弄错?而且“黄达士:霍邱县教谕”之前缺失“卢象观榜”四个字?“卢象观”为什么又不能写进《乾隆句容县志》?

原来此处隐藏有几个秘密。

这个秘密就是,如果《江南通志》记载属实,那么句容李长祚和句容黄达士都是崇祯十二年举人,是句容同学,有多年的交情。李长祚是谁?他是李长盛的堂哥,是李测的堂叔。句容县志错误记载,必然会让人淡化霍邱教谕黄达士和隐居到霍邱的李测之关系。

而如果《江南通志》记载错误,《乾隆句容县志》记载正确,那么崇祯十五年李长盛中应天副榜(见《李氏家谱·老五房》)并未记载进句容县志,如果《乾隆句容县志》正科表记载李长盛和黄达士在一处。必然暴露句容黄达士和句容李长盛是同学关系。那么霍邱教谕黄达士和隐居到霍邱的李测之关系也会遭到暴露。所以《乾隆句容县志》很可能是故意漏记了李长盛中“应天副榜”的信息。

“卢象观”不能写进《乾隆句容县志》,因为他参加了茅山起兵反清复明活动,是“反面政治人物”。《宜兴县志》也仅仅记载“崇祯十五年壬午卢象观,解元,癸未进士”和“崇祯十六年癸未杨廷鉴榜进士卢象观,象升弟,解元”而已。

我在《乾隆句容县志(校注)》中对卢象观进行了补充注释:

卢象观榜:原志缺,据《江南通志》卷一百三十载,补益之。卢象观:崇祯十五年壬午科解元,宜兴人,后来考中癸未科杨廷鉴榜进士。

卢象观是忠义之士,我在《光绪续纂句容县志校注》一卷对卢象观又继续加了按语(见上),卢象观领导的句容茅山反清复明起兵活动,对李春芳句容各房后人影响深远。李长盛之子李测从句容迁居安徽霍邱县隐居,本质上反映了李茂业的孙子李长盛和曾孙李测(李璠)坚决不降清的铮铮铁骨和民族气节。

其实,霍邱楼郢李氏家谱中的对联也影射李测一支就是李春芳后人。

“函关道德千秋范,花萼文章一世宗。”楼郢李(春芳)氏家族道德千秋垂范,霍邱花萼堂始祖李春芳一世是天下文宗(文章宗师)。此族联与大明文渊阁大学士、首辅、句容人孔贞运《崇祯丙子(1636)句容李氏家谱序》一脉相承完全吻合:“文定辅弼世穆两朝相业,如监修实录不循亲故之谀词,劝开言路不顾权豪之侧目,谏罢翔凤楼以省虚糜之废,主筑戍边台以固蓟辽之防,则文饶之从容裁决也,止幸功以免捣虚之师,赞贡市以安外夷之扰,则深之之明见万里也。人品文章允为当代第一!”“而维蔓(李长倩。老二房)、小有(李长科,改名盘。老四房)、少文(李长华,改名嗣京。老四房)、世臣(李长乔,改名乔。老四房)、心水 (李清,李长祺次子。老二房)诸君子文名鹊起足夸益贺齐名,群从日盛,绵远无涯,紫气云蒸,方兴未艾,李氏宗牒真堪匹道德五千言共垂不朽!”

华阳洞天主人校《西游记》第九回有“老妻稚子团圆会”“稚子山妻欣笑接”“无事训儿开卷读”三句,影射晚年的李春芳家庭情况,原配徐夫人先已去世,侧室毕夫人和徐夫人生的孩子还小,李春芳还要亲自教儿子学习。这与《李春芳墓志铭》中“茂业,国子生,娶华,侧室毕出;茂中,聘于学宪女,茂和、茂对未聘,侧室徐出”记载完全吻合。故“花萼文章一世宗”一联,从楼郢李氏始祖李春芳校《西游记》一事来看,又绝非浪得虚名。

句容状元首辅李春芳风范天下,孔贞运《崇祯丙子(1636)句容李氏家谱叙》又有“今李氏之修家谱,独以海一翁为鼻祖,文定公为本支。”可见明朝末年李春芳句容后人曾进行过一次修谱活动,他们是“句容世家”。孔贞运此叙中有“(李春芳)人品文章允为当代第一”之赞,从李春芳考中状元、官至首辅及校定《西游记》等事情来看,此赞又诚非谬也!

乾隆十九年陈祖范《重修句容李氏谱序》有:“余夙闻兴化李为淮南世家第一,及余与芷林同年游,知句容、兴化皆出前明相国文定公后。”则“句容李氏”为“江南世家”与“兴化李氏”为“淮南世家”可并列第一。

楼郢花萼堂李测(李璠)一支李氏后人虽是“文(章)宗(师)”“文章允为当代第一”的李春芳后人,但是清朝时期迁到霍邱县之后却不能对外人说,一说就暴露了从句容迁往霍邱的逃亡经历。如今国家昌盛,文化繁荣,各民族团结和睦,霍邱楼郢花萼堂李氏后人慎终追远光昭先德,“句容世家”自可彪炳史册,此诚不仅仅为句容和霍邱两地之佳话,诚为我中华盛世今日四方之佳话可也。

学术争鸣|反清复明的句容世家:函关道德千秋范,花萼文章一世宗 - 天天要闻

学术争鸣|反清复明的句容世家:函关道德千秋范,花萼文章一世宗 - 天天要闻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