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豆瓣网友: Angel Chen
更多有帮助和启发的好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豆瓣”

没有在盛放的五月看吴哥,来时已到七月的雨季。
也好,吴哥窟历经岁月打磨的遗迹,也只有在雨中才能彻底感受到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萧瑟与落寞。

出发以前对吴哥抱有着莫大的期许。遗迹、历史、石雕、印度神话……这许许多多的元素高度融合在同一个国度里,听着就让人觉得神秘又魅惑。
然而从吴哥窟离开时,却觉得这短短几天的旅程里,常感悲伤。
雨季的吴哥,天气总是很莫测。
从机场到Guesthouse一路晴空,坐在TUK TUK车里,凉风迎面拍打,很是清爽。然而一到吴哥城(Ankor Thom)时却下起了淅沥小雨,不过几分钟光景便成了滂沱大雨。待我们在吴哥城中晃荡了近一个小时,雨又戛然而止了。坐着TUK TUK到巴戎寺时,天已大晴,阳光射得人睁不开眼。
这样接连着大变的天气,在之后的几天也持续上演。

/相似的故事/
整个吴哥遗迹群,像是在重重复复地给你述说着相似的故事。
最初,你会惊讶于这里气势恢宏的古老石雕建筑,惊讶于遍布在石壁、墙垣、地面、石柱的精细雕刻,惊讶于那些关于印度神、关于宗教、关于王国的征战与复辟的历史故事。
你沿着长廊与断壁一路慢行,内心饱含着对神灵与古人的虔诚敬意,你触摸着那些已被岁月打磨得异常光滑的石块,你细细凝望着那些或起舞或朝拜或行礼的雕像,只觉古人是如此的神勇而聪慧。

这里曾经历过那样漫长的路

精细的浮雕

高棉的微笑
在那样落后的时代,那样简陋的工具,却依旧能够利用河流与大象,搭建出如此宏伟的城,雕刻出如此繁复华丽的图。抱着这样的敬畏之情,你坚持着在雨中,在烈日下,一座一座石像去看,去摸,去绕,仿佛如果你再多待一会,就能回到那个时代,目睹他们的权力更替,信仰的改变。
再多走几座古寺与石城,你便会发现又是这样熟悉的大门,这样熟悉的石柱,这样熟悉的神像,你开始感到重复,没完没了,缺少惊喜。



若你在来之前没有做过任何功课,抑或没有打算要当地人给你讲解,又没有带一本类似《五月盛放》一样的宝典,那么这里的一切一切在你眼中便成为了千篇一律了无生趣的石头。直到你开始乱入那些无处不是的华人观光团,假装你也是其中的一员,而后听着不同的导游对着同一个石块讲着相似却又有所不同的故事,你才慢慢地觉得这里不再只是一块冰冷的石块。你知道了它们背后的故事,纵使你日后依旧觉得他们在外观看来是如此的相似,但它们所代表的已是截然不同的历史。
/慢慢麻木,但也有例外/
再后来,你越来越少发出惊叹的声音。
你早已对那些精细得如同鬼斧神工般的雕刻和石像产生了免疫,只有在遇到像塔布隆寺的千年古树、吴哥寺绝美的日出、女王宫的精细雕刻、或是崩密烈颓靡的废墟这样独树一帜的奇景时,你才会愿意放慢脚步,再次为这里由衷惊叹。

在塔布隆寺漫行,你会长久地驻足在那些早已与石柱融为一体、盘根错节的擎天大树前。你呆呆地仰望着前方的骑缝而生的巨型古树与石柱上细密的一层青苔,只觉得在时间面前,你是如此的渺小。
在女王宫,遥远地你就会看到朱红色砂岩雕刻的宫殿在太阳照射下呈现出迷人而鲜艳的色彩。然后当你细细观察宫殿里精致小巧、玲珑剔透的各种雕刻,还有楣石上精致的浮雕,它们在缓缓述说着关于印度邪恶之神湿婆的神话故事,工艺的细密程度远超其他10世纪建筑的水平,无怪被称为女人的城堡。


还有崩密列!
如果你没有去过崩密烈,那么你就不能说自己来过暹粒。
虽然从暹粒市到崩密烈要在泥泞而坑洼的路上狂颠两小时,而且还要额外支付5美金的门票,但这里的确不枉一行。
有的人来此重游电影拍摄的故地。《花样年华》里梁朝伟在此埋藏秘密,《古墓丽影》中安吉丽娜·朱莉在此偶遇了那个神秘的小男孩。
但更多人是奔着两个字而来——废墟。
在这个比吴哥城衰败一百倍的庙宇,满是青苔的断壁残垣坍塌一地,堆积成山,隐藏在浓密的树丛中。
雨后的崩密烈,低矮的泥坑中积满了水,倒影着苍茫的古树、散落的巨石。废弃了的庙宇与藏书阁就这么屹立在废石堆上,那样毫无保留,那样凄厉悲凉,那样孤独寂寥。
你可以想象到在数千年前这里是如何的宏伟,如何的庄严,如何人烟旺盛。


然而辉煌不过一瞬,如同花开到荼蘼。
一切终究抵不过时间与风雨。
/孩子啊,请别再让我难过/
然而最让人压抑的,是这里的孩子。
从柬埔寨离开后,耳边总如幻觉般萦绕着孩子们稚气的声音:“姐姐,给我糖果!”“一块钱10张!”“姐姐,漂亮!”“姐姐,帮帮我吧,我没有书读了!”
每到一处景点,刚从TUK TUK车上下来,总有几个孩子带着一小篮或是围巾或是明信片或是小手信围上来。你不说话,她们便一个劲地跟着你走,睁着水汪汪的无辜大眼睛,一脸快要哭出来的认真表情,给你说中文,说英文,说粤语,坚持着要你从她们手中买点什么。
你若不搭理,她们便使出苦肉计,告诉你她们今天如何生意惨淡,一个崩都没有收到,读不了书。你低着头,咬牙快步地穿过她们向前走。她们开始咒骂你,大叫着“不买会变丑哦!”,直到新一批游客踏进庙宇的大门。
我并不是吝啬,并不是冷漠。我很同情她们,但觉得给钱与给糖,都无法将她们拯救出这样不合理的生活模式。

有时候你走在空无一人的景区时,会突然冒出一个孩子。他指着某个方向,跟你说那里有好照片,那里有好景色。你只能假装听不见。因为你知道如果跟着他走,那么他就会跟你要小费,如果你不给,他便会叫来他的大哥哥大叔叔,迫使着你屈从当地的利益法则。
朋友便试过碰到一个小孩给他们指路。他们不知道当地的情况,跟随着小孩一路前行。临别时小孩不断提示着“TIPS!TIPS”。他给了小孩一小块蛋糕,小孩却恼羞成怒,将蛋糕扔在地上,而后死命地往上踩,嘴里哭叫着“不要蛋糕!不要蛋糕!”而后招来了他的几个大哥哥。虽然最后同学还是没有给小费,但终究心有戚戚焉。
这样的故事有太多,听落总叫人心寒。
当地的小孩一周只有三天上课,而且早早便下课。他们大多没钱继续读书,只能跑到景区利用着游人的同情心获得微薄的收入。
小孩已然如此,毋宁说大人。
在柬埔寨,最让人感到不快的便是当地人们在对待游客时的态度。他们仿佛恨不得榨干你身上的每一分每一毫。吊高价格不说,在景区碰到的每一个对你施以援助或指引的当地人,基本上都是另有图谋。先向你示好,给你拜佛的香或代表缘分的红绳。当你接过他们的礼物,他们便露出狰狞的面目要你给小费。若你不愿就范,便招来恶汉向你施压……
这般扭曲的场面,让这个充满对神明敬畏的古老国度大打折扣。
便是这许许多多的缺陷,柬埔寨在我心里,并不是那个时常盛放着的高棉王国。
相反,它常含泪水。
这里有颓靡,有萧索,有疼惜。
人们愿意用尽世上最低迷灰暗的词汇来形容这个曾经兴盛,而后迷之沉沦的国度。
但换个角度想,又有多少地方会像柬埔寨一般,因它凋零的美而在人内心占据一席之地?
【多图原文看这里】吴哥窟,别再让我难过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旅人说
公众号ID:travelwonderland
更多有帮助和启发的好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