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疾患是现代人常见的问题,许多人因不了解,甚至误解,生活、工作、学业都受到影响。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椎间盘疾患已不是无法根治的疾病。
要了解椎间盘疾患,就要先了解椎间盘的解剖构造。脊椎是由七节颈椎、十二节胸椎、五节腰椎、荐椎及尾椎所组合而成。每两节脊椎骨之间就是椎间盘。椎间盘又由外环的纤维质及核心的胶质所构成。
椎间盘和脊椎骨可一起保护脊椎神经,椎间盘的作用就是提供脊椎骨的缓冲,同时也让脊椎骨有适当的活动。 脊椎受到姿势不良、反复创伤及运动伤害等外力作用,核心胶质质变,甚至形变而挤压到脊椎神经,这整个过程结果,就是椎间盘疾患。任何椎间盘都可能发生疾患,由于重力及人体构造缘故,腰荐椎及颈椎之间最容易发生。
椎间盘疾患好发于搬重物时,尤其是姿势不良的状态下,更容易发生,且往往是一瞬间造成的。一旦发生椎间盘疾患甚至凸出,会有明显的下背痛,甚至产生下肢酸、麻、痛以及无力的症状。更严重的情况甚至会造成大小便困难。
在门诊可做直腿举腿测试,患者平躺,身体放松,检查者再直直地举起其中一腿,如果产生下背痛或是疼痛延伸到下肢,就可初步诊断为椎间盘疾患或凸出。举起的角度越小,椎间盘疾患或凸出的程度越严重。
腰椎椎间盘疾患或凸出最常发生在第四、五腰椎之间,以及第五腰椎、第一荐椎之间,大约占腰荐椎椎间盘疾患八成以上,主要影响小腿及足部。
一般 X 光无法精准诊断椎间盘疾患及凸出,脊椎摄影、电脑断层或核磁共振才能确诊。其中,核磁共振除能正确诊断椎间盘疾患及凸出,还能进一步了解伤病程度。
治疗腰椎椎间盘疾患,完全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而定。从临床症状、神经电生理学资料及核磁共振等客观影像证据,全盘判读了解,再予适当治疗。治疗方法以休息、药物、复健和手术等主,可针对不同程度的腰椎椎间盘疾患做处理。
有些人认为椎间盘疾患及凸出都需要手术,其实不然。九成以上腰椎椎间盘凸出病患不需要手术,只要充分休息,适时服药和合理的复健,症状大都可获得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