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某电商平台上,部分海派家具的售价。
最便宜的椅子是1900一把,如果我说物有所值,很多人不一定认可,但我要说这么卖还亏钱,恐怕更没有人会相信。
然而,就有活生生的例子摆在眼前。
A股有一家公司叫亚振家居,主营的就是海派家具,挣没挣钱,我们看图说话。
如图中所示,上市于2016年12月,至今8年有余,除了第一年盈利,剩下的7年都是亏损的。
看来,卖得贵的东西,也不一定都能挣钱。
不过,亚振家居的创始人高伟也不靠卖家具挣钱,最近,高伟刚刚把公司控制权卖了,一次性就变现了6个多亿,岂是卖家具能比的。
实际上,从2022年起,高伟自己就已经不看好卖家具了,先后陆续套现了1个多亿,早已提前做好了起跑的准备。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伟也算跑得其所,海派家具原本就是特殊历史阶段的产物,而如今已时过境迁了。
所谓海派,其实就是外来品,当你买海派家具的时候,销售人员可能会跟你说什么巴洛克、洛可可风格等,都是来自于欧洲。
100多年前,英国用船坚利炮轰开了大清朝的国门,南京条约的签订,把那时还叫松江府的上海,变成了外国人的聚居地。
随着大量外国人涌入上海,与之配套的西式衣食住行也就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各种西洋家具逐渐在上海的上层人士中流行起来。
上层人士首先是洋人,然后是洋买办,再就是文化人士和工商业者,总之,有钱人家才用得起。
而随着西洋家具的需求越来越大,欧洲的供应无法满足,就有本土匠人开始仿制,同时,还融入了一些中式家具的特点,于是,“中西混血”风格的海派家具就诞生了。
而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新文化革命的盛行,使用海派家具都成了革命内容,尤其文化阶层人士,对海派家具更是推崇备至,由此让海派家具得以广泛流行。
不过,这种带有奢侈性的家具在1949年以后就停产了,直到改革开放后,随着西方文化的窗口再次打开,海派家具才再次繁荣起来。
木工出身的高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学海派家具的,1985年,高伟从南通去到上海,拜师于“海派家具大师”王章荣门下,并于1992年就创立了亚振家居。
海派家具虽然是中西混血,但西式风格浓厚,在崇洋文化浓厚的90年代,很受上层人士追捧,普通民众即使买不起,也多认为西方的就是好的。
也就是靠着从90年代到本世纪初的20年国内黄金时期,亚振家居一步步发展壮大。
当然,高伟也尝试过往海外卖,2010年起先后在意大利、哈萨克斯坦举行的世博会上花重金亮相推广,但没有任何成效,海外营收至今为零。
不过,凭着国内的规模,亚振家居仍然上市了,只是,如前所说,上市竟成了崩盘的开端,第二年就陷入了亏损。
其实,如果从现在往回看,亚振家居的崩盘早有预兆,就在亚振家居上市的前一年,海派家具制作技艺入选“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众所周知,非遗与现代工业是相反的,现代工业越发达,非遗会消失得越快,所以我们才要保护非遗。
而海派家具不仅受工业现代化的影响,还受到中国文化自信心越来越强大的影响,中国消费者不再崇尚西式了,而是崇尚实用,这才是主因。
就拿最开头的那一把椅子来说,海派家具要1900,而无门无派的可能只要190,对于实用主义者来说,当然选择后者。
也许有人说,房地产才是主因,房子都没人买了,哪还有人买家具呢。
实际上,房地产对海派家具的影响很小,房子卖得少了主要是炒房的人少了,刚需消费者该买的同样在买,而刚需住屋也才会买家具。
亚振家居也确实得到了不少来自“非遗”的保护,每年都有几百万、上千万的政府补贴,2020年还一次性获得了7200万。
不过,这些保护对于亚振家具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根本改变不了连年亏损的局面,到2024年,眼看IPO的融资都花完了,作为创始人的高伟也就变现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