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位74岁奶奶的蜗居:16㎡小家没电没暖气,她却一住就是30年

2023年01月15日18:03:03 家居 1376

有时候我真觉得,生活中的诸般琐事都让人活得太累,也许人们这一生都很难不被外物牵扯,遵从本心而生活,属实无奈……但今天要说的这位奶奶,却并非是如此。

今年刚刚74岁的安妮,就照着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过了30年,她独居在德国小镇的一间木屋中,这间木屋仅仅只有16㎡的面积,且并没有通电、通暖气。

发现一位74岁奶奶的蜗居:16㎡小家没电没暖气,她却一住就是30年 - 天天要闻

或许在我们看来,这样的生活有些难熬,但对安妮来说,却是一种能让她内心感到平静的、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

发现一位74岁奶奶的蜗居:16㎡小家没电没暖气,她却一住就是30年 - 天天要闻

30年的时间里,安妮奶奶独自一人,带着她养的一条小狗,生活在这间16㎡的蜗居中,虽然居于小镇内,又好像有种出世的感觉,还真挺让人佩服的!

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家,又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方式呢?话不多说,我们一起来看看~

16㎡小家的大致格局

我们先来简单说一下,这间蜗居内的布置吧。

发现一位74岁奶奶的蜗居:16㎡小家没电没暖气,她却一住就是30年 - 天天要闻

▲安妮的迷你小木屋

发现一位74岁奶奶的蜗居:16㎡小家没电没暖气,她却一住就是30年 - 天天要闻

蜗居仅有16㎡的面积,推门进入家中,屋内的景象一目了然。

  • 安妮奶奶的蜗居内除了卫生间以外,其余空间完全是开放式格局,入门右手边的角落是厨房,正对面的卧室床铺靠窗摆放,阳光透过落地窗照进家中,显得和煦又通透。
  • 床尾安装了一组小收纳架,上面用来收纳书籍杂物,收纳架的旁边,既装出了一个小小的地窖,代替冰箱存放食物,还做出了一间小阁楼,当做杂物间使用,收纳充足。
  • 因为安妮喜欢这种朴素的生活方式,所以家中既没有电也没有暖气,冬天就靠燃木炉来取暖,用电也仅仅依靠一张太阳能板给手机充电,我们后面都会一一说到。

进入蜗居内的客厅厨房空间

推开这间16㎡小木屋的正门,便可以去到这间颇具“原始感”的蜗居之内。

发现一位74岁奶奶的蜗居:16㎡小家没电没暖气,她却一住就是30年 - 天天要闻

30年来,安妮奶奶一直精心维护着自己的这间蜗居,虽然从外墙上能看到些许斑驳的感觉,但小木屋整体结构仍旧是非常结实,她打趣地说到,感觉它还能再坚持个一百年。

发现一位74岁奶奶的蜗居:16㎡小家没电没暖气,她却一住就是30年 - 天天要闻

▲右手边是厨房和客厅

发现一位74岁奶奶的蜗居:16㎡小家没电没暖气,她却一住就是30年 - 天天要闻

正门右手边的角落空间,留给了厨房和客厅,但安妮奶奶家的厨房和客厅,却和我们记忆中,或者说是想象中的有所不同。

所谓厨房,其实就是一台老式的燃木炉,平时烧水、做饭,冬天取暖,都靠它解决,见不到橱柜和灶台的影子;客厅就更简单了,只是利用木箱当做小桌(也是餐桌),席地而坐,质朴而自然。

发现一位74岁奶奶的蜗居:16㎡小家没电没暖气,她却一住就是30年 - 天天要闻

74岁的安妮奶奶说,她自己完全不会觉得坐在地上不方便,反而自己还非常喜欢待在这个木箱充当的小桌前,做做手工、吹吹长笛,甚至是简单地晒晒太阳,生活怡然自得。

发现一位74岁奶奶的蜗居:16㎡小家没电没暖气,她却一住就是30年 - 天天要闻

▲厨房用品都放在地板上

发现一位74岁奶奶的蜗居:16㎡小家没电没暖气,她却一住就是30年 - 天天要闻

包括锅碗瓢盆在内,常用的一些厨房用品,或是挂在旁边的墙面上,或是直接放在炉旁的垫子上,显得随性而洒脱,要做饭的时候,安妮奶奶往往会顺手将它们清洗干净,倒也方便。

唯一比较麻烦的就是燃木炉需要时不时地进行清理,尤其在冬天的时候,清理频率会更高一些,但她30年间倒也早已习惯。

发现一位74岁奶奶的蜗居:16㎡小家没电没暖气,她却一住就是30年 - 天天要闻

▲厨房旁边的收纳柜

发现一位74岁奶奶的蜗居:16㎡小家没电没暖气,她却一住就是30年 - 天天要闻

厨房旁边,一组收纳柜分为上下两层,上层用来收纳衣物、生活杂物,让16㎡的小空间内保持整洁干净。

下层则设有隔层,方便将各种碗碟餐具、瓶瓶罐罐和厨房需要的东西分类收纳,不仅保证了拿取方便,同时关上柜门后,也可以隐藏其中,避免给小家带来杂乱的感觉。

阳光明媚的靠窗卧室

再往屋里走去,安妮奶奶的单人床垫,就放在了靠窗的位置。

发现一位74岁奶奶的蜗居:16㎡小家没电没暖气,她却一住就是30年 - 天天要闻

▲床垫直接靠窗摆放

发现一位74岁奶奶的蜗居:16㎡小家没电没暖气,她却一住就是30年 - 天天要闻

小小的单人床垫直接靠窗摆放,30年来,安妮奶奶一直睡在这里,因为家里没有电,所以晚上常常会很早睡,而早晨呢,又会被明媚的阳光叫醒,这是她一天感觉最幸福的时刻。

我个人感觉,这间蜗居内之所以不会让人感觉太过逼仄拥挤,开放式的装修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得益于床边这六扇大窗,将充足的自然光线带入了家中。

发现一位74岁奶奶的蜗居:16㎡小家没电没暖气,她却一住就是30年 - 天天要闻

▲安妮奶奶的卧室

发现一位74岁奶奶的蜗居:16㎡小家没电没暖气,她却一住就是30年 - 天天要闻

安妮奶奶的这间卧室里,唯一的用电设备就是床头的一盏简易台灯,它夹在床头的隔板架上,调整灯头位置,就可以实现不同角度的照明。

晚上睡觉前,她常常会看上一会儿书,这时,简易台灯带来的微弱照明,就显得弥足珍贵,想想这种超节约用电的环保生活,是不是也挺浪漫的?

发现一位74岁奶奶的蜗居:16㎡小家没电没暖气,她却一住就是30年 - 天天要闻

哦对了,从卧室打开窗户,可以直接去到后院儿的庭院中,春夏时节绿意盎然,秋冬之季清冷萧索,住在蜗居的这30年时间里,安妮奶奶总是对窗外的景色保持着新鲜感。

床尾书架、地窖和阁楼收纳

床尾一整面墙,都做成了书架收纳空间,用来收纳安妮奶奶的诸多书籍。

发现一位74岁奶奶的蜗居:16㎡小家没电没暖气,她却一住就是30年 - 天天要闻

▲开放式书架收纳

发现一位74岁奶奶的蜗居:16㎡小家没电没暖气,她却一住就是30年 - 天天要闻

书架分为三层,中间两层用来放置书籍,毕竟家里没有电视电脑等家电,安妮奶奶平时的娱乐也全靠看书读报;原本家里的书要更多一些,但她却一直积极断舍离,将书本保持在利用两层架子就可以收纳下的数量内。

架子顶部放置一些摆件,底部放上小木箱,一些蔬菜食材也收纳在这里,对了,还有她养的狗狗的小窝,也放在了一旁。

发现一位74岁奶奶的蜗居:16㎡小家没电没暖气,她却一住就是30年 - 天天要闻

安妮奶奶也会时不时地做一些手工长笛,有时候自己留下用,有时候拿出去售卖,也算是一份生活中的乐趣。

发现一位74岁奶奶的蜗居:16㎡小家没电没暖气,她却一住就是30年 - 天天要闻

▲书架旁的小地窖

发现一位74岁奶奶的蜗居:16㎡小家没电没暖气,她却一住就是30年 - 天天要闻

没有电的家里,食物保存自然不能依靠冰箱,于是乎她灵机一动,在蜗居下面挖了一个小地窖,用来存放一些需要“冷藏”的食材,夏天放个四五天也不会坏。

这种传统的收纳食物方式,我真的是服了~有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发现一位74岁奶奶的蜗居:16㎡小家没电没暖气,她却一住就是30年 - 天天要闻

▲阁楼上方是杂物间

发现一位74岁奶奶的蜗居:16㎡小家没电没暖气,她却一住就是30年 - 天天要闻

通过书架边上的梯子进入小阁楼内,利用纵向空间,打造出一个小小的杂物间,蜗居内之所以不会太乱的原因之一,也和这个杂物间息息相关。

杂物间内,主要用来储存收纳安妮奶奶的日用杂物、大件被褥,和一些露营用品,堆在阁楼上,避免占用室内宝贵的生活空间,细节布置太贴心了。

门口简单布置的卫生间

家中最后一处空间,便是房门后面的卫生间了,它单独放在一个小隔间里。

发现一位74岁奶奶的蜗居:16㎡小家没电没暖气,她却一住就是30年 - 天天要闻

▲卫生间用帘子代替门扇

发现一位74岁奶奶的蜗居:16㎡小家没电没暖气,她却一住就是30年 - 天天要闻

因为安妮奶奶是一个人住,所以卫生间仅用一张帘子代替门扇,既节省了空间的浪费,又可以增加通风换气能力,不至于让小卫生间内太过憋闷。

掀起帘子,率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简易的洗漱区,用水盆和高桶,做出了洗手洗脸的空间,放在角落中刚刚好。

发现一位74岁奶奶的蜗居:16㎡小家没电没暖气,她却一住就是30年 - 天天要闻

▲浴室小隔间

发现一位74岁奶奶的蜗居:16㎡小家没电没暖气,她却一住就是30年 - 天天要闻

里面的浴室是一个单独的小隔间,蹲便代替马桶不占地儿,水桶代替花洒,也可以进行简单的洗漱和冲凉。

看到这里,或许很多小伙伴都会问,用水和排污怎么解决,实际上,安妮奶奶的这个小家在镇子里,进水排水系统很齐全。

后院儿的休闲区域

说完16㎡的室内空间,我们再来说说安妮奶奶的后院。

发现一位74岁奶奶的蜗居:16㎡小家没电没暖气,她却一住就是30年 - 天天要闻

▲后院的折叠椅和小木桌

发现一位74岁奶奶的蜗居:16㎡小家没电没暖气,她却一住就是30年 - 天天要闻

她在后院做出了一个简单的休闲区,平时在这里晒晒太阳、织织毛衣、看看书,一个人的生活别提多惬意了。

午后端上一杯茶,躺在阳光投下的斑驳树荫里眯一觉,感觉整个人都被治愈了!不得不说,这种生活节奏真是让我羡慕得很。

发现一位74岁奶奶的蜗居:16㎡小家没电没暖气,她却一住就是30年 - 天天要闻

后院剩下的空间,都留给了绿地和树木,一眼望去生机勃勃,很有田园居所的闲适意境。

发现一位74岁奶奶的蜗居:16㎡小家没电没暖气,她却一住就是30年 - 天天要闻

前院儿也放上了一张小圆桌,与后院是完全不同的氛围感,这里的花草树木会更高一些,尽量让小屋处于植被的包裹中,生活隐私感非常强。

其它必要的生活设备

最后,我们来简单说一些家里其它的必要生活设备。

发现一位74岁奶奶的蜗居:16㎡小家没电没暖气,她却一住就是30年 - 天天要闻

▲房子旁边收纳柴火

发现一位74岁奶奶的蜗居:16㎡小家没电没暖气,她却一住就是30年 - 天天要闻

房檐下,堆积着半墙高的柴火,因为安妮并没有让家里通暖气,所以冬天的时候,无论是取暖和做饭,都要依靠这些柴火。

平日里,堆放着的柴火仿佛也是小家外墙装饰的一部分,看起来质朴又自然。

发现一位74岁奶奶的蜗居:16㎡小家没电没暖气,她却一住就是30年 - 天天要闻

▲冬天点起燃木炉

发现一位74岁奶奶的蜗居:16㎡小家没电没暖气,她却一住就是30年 - 天天要闻

冬天的时候,点起屋内的燃木炉,整间屋子都会变得暖洋洋的,她养的一条小狗,也喜欢窝在炉子旁边小睡一会儿,那画面想想就觉得温馨。

发现一位74岁奶奶的蜗居:16㎡小家没电没暖气,她却一住就是30年 - 天天要闻

▲院子里的水井

发现一位74岁奶奶的蜗居:16㎡小家没电没暖气,她却一住就是30年 - 天天要闻

在院子里,还有一口蓄水井,主要用来存放雨水,安妮奶奶说自己算过,除了每天要喝的水以外,她自己每天用的水也就大概5升左右,冲马桶、清洁卫生的水,基本都从这口蓄水井里来,尽可能节约,避免浪费。

发现一位74岁奶奶的蜗居:16㎡小家没电没暖气,她却一住就是30年 - 天天要闻

至于用电嘛,我们前面也说过,她只有一块简易的太阳能板,用来给手机和床头灯进行充电,想想家里也再没有其他的电器,一切都保持着生活最原始的状态。

文末总结

看到这里,我们也算是“云参观”了一次安妮奶奶的小家,大家觉得怎么样,是不是感觉很特别呢?

发现一位74岁奶奶的蜗居:16㎡小家没电没暖气,她却一住就是30年 - 天天要闻

我个人感觉,这个小家虽然只有16㎡,且没有通电通暖气,但它该有的功能基本也都有,而且被安妮奶奶布置得很舒适,也难怪她一个人能自给自足,在这里生活30年的时间,服了!

发现一位74岁奶奶的蜗居:16㎡小家没电没暖气,她却一住就是30年 - 天天要闻

当然啦,虽然我很羡慕安妮奶奶的这种生活方式,但也自知坚持不下来,毕竟有很多不便之处,只能说,对于这样的生活方式,我羡慕、我向往,但自知不可为……

如果换作是你的话,你又能不能像安妮奶奶一样,坚持在这样一个16㎡的蜗居里生活三十年的时间呢?~

感谢阅读!

(图片:SWRHT,侵删)

家居分类资讯推荐

李公明 | 一周画记:生活就是抵抗 - 天天要闻

李公明 | 一周画记:生活就是抵抗

开栏小语:涂鸦小分队的人有一句口号: 画什么才重要!怎么画和画成什么,没那么重要!图一 《对工作说“不”》 纸本 彩墨 65cm X 45cm 李公明 2025年5月1日作据“澎湃新闻·思想市场”(2025-05-01),经济学学者梁捷及政治学学者林垚于4月26日在上海图书馆东馆进行了一场关于大卫·弗雷恩(David Frayne)的著作《对工作...
空调都这么普及了,为什么风扇又火了? - 天天要闻

空调都这么普及了,为什么风扇又火了?

【ZOL中关村在线原创技巧应用】在空调普及率飙升的今天,许多人以为风扇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然而,这个看似 “过时” 的家电,却在近年来强势逆袭,重新赢得了大众的青睐。从办公区到居家生活,越来越多人开始重新审视风扇的价值,发出 “真香” 的感叹,这股 “风扇复兴潮” 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
写几个爱用的贴心手护 - 天天要闻

写几个爱用的贴心手护

⚪️ 悦木之源“手膜级”护手霜姜味暖暖一支相当于护甲油+指缘油+护手霜,值哭了好吗,全方位润手,香味也像一杯暖暖姜茶,特别适合冬日!⚪️悦木之源“柔酸嫩手精华”我涂这个所到之处都是这个香味,给同事们狂种草!很高级的雪松茉莉香味,而且效果巨突
铜钱草开花了要摘掉,要不然占养分,叶子黄黄的。 - 天天要闻

铜钱草开花了要摘掉,要不然占养分,叶子黄黄的。

这两天看见铜钱草开花了,铜钱草开花没啥观赏性,繁殖也不靠种子。所以铜钱草的花没啥用,很多人都说直接摘掉就完事。的确是,铜钱草开花只会浪费养分,细心观察叶片,很多黄黄的叶子了,明显就是被铜钱草开的花抢占了养分。然后摘掉这些花,再摘掉那些黄黄的
76岁老人0图纸0铁钉造出1200平米绝美木楼,数十年屹立不倒!网友:再世鲁班 - 天天要闻

76岁老人0图纸0铁钉造出1200平米绝美木楼,数十年屹立不倒!网友:再世鲁班

近日,这样一条视频火了:76岁的侗族老人,不会画图纸、不用一颗铁钉,仅凭布满老茧的双手和脑子里的“三维建模”,就能造出一座总面积1200平方米的三层双塔式木楼。视频里,一位白胡子老人手持墨斗,站在木块旁专注地弹线、测量。评论区一片惊叹:“这才是真正的非遗匠人!”“76岁正是闯的年纪!”“老祖宗的智慧太牛了!...
告诉你一个晒被子的最佳方式! - 天天要闻

告诉你一个晒被子的最佳方式!

被子是我们朝夕相处的“好战友”,陪我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夜晚。可惜的是,虽然“朝夕相处”,很多人却忽略了它的卫生,想想看你有多久没晒过你的被子了?天气渐热,正是晒被子的好时候。今天就来详细跟大家聊聊晒被子的好处,以及怎么晒。